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简析档案文献的遗产价值新取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简析档案文献的遗产价值新取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档案文献遗产价值观随着社会的需求而出现,并在文化遗产理念的指导下形成了一类典型性档案文献集合体。本文从评析档案文献遗产的价值、档案文献遗产价值的保护与利用及存在的问题、档案文献遗产价值取向的新方略三个方面对档案文献遗产价值的新取向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档案文献;遗产价值;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G2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2-0038-02

档案文献遗产的新价值观随着社会的新需求而出现,它促使档案的一些特殊内涵和功能得到重新审定,并在文化遗产理念的指导下形成了一类典型性档案文献集合体,使其在载体保管资源开发利用和社会作用发挥等方面有了新内涵,在管理模式、利用途径以及社会各领域广泛的信息交流与价值共享过程中,都有了新内容。

一、档案文献遗产价值评析

档案是社会实践的原始记录,具有典型的凭证作用。据现有较为可靠的资料分析,“档案”一词至少明末清初以前可能已被使用,而见诸文字材料则始于清代。[1]国际档案理事会主持编篡的《档案术语辞典》规定:档案是由那些形成他们的人或由他们的职能继任者为了自己利用的或因为他们的档案价值,经过挑选的,由某个适当的档案馆永久保存的非现行文件,而其中的文件指由一个团体、个人在履行其法律义务时或在各种具体活动事务中形成或收到和保管的记录信息。因此档案是非现行文件,是在特定历史活动中形成的,由档案馆永久保管的记录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明确指出:“档案是指过去和现代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已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2]

从档案的含义及内在本质看,档案的一般价值包含三方面内容:

(一)内在价值

德国的策赫尔认为,文件含有“内在价值”,[3]而不管历史学家有无需求。董广存等人认为:“档案价值是以往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原始记录内在的能满足以后人类社会延续发展的各种利用需求的功能。”[4]刘智勇也认为:“档案价值既不是主观的,也不是主客体性的统一,而完全是客观的,它是由档案自身状况决定的,与主体需求无关。”[5](二)主体价值

美国的迈耶•菲斯本曾指出:“编史工作的最新趋势是判断文件价值的首要标准。”[6]而“利用决定论”的代表人物唉尔西•费里曼•芬奇则认为:“了解用户为什么和怎样接近档案将为我们提供鉴定文件的新标准。”[7]劳伦斯•道勒指出:“通过研究信息利用与提供利用方式之间的关系,就能确定文件及其所含信息的价值和实践的含义。”[8]沈云认为:“档案价值是由人类社会活动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竞争性和非公开性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延续性与人脑记忆的短暂性,人类社会活动的连续性与起伏性、偶然性与必然性,不同时代人类社会活动的差异性和关联性与后人对较早时代的不可亲历性矛盾交织运动产生的备忘(记忆)价值,凭据价值,情报价值和历史价值。”[9]

(三)关系价值

这种价值是档案的存在、属性等客观要素与档案主题的目的、需求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吴宝康认为:“档案价值的实质是档案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意义,档案对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10]

总之,档案价值源于档案客体,取决于档案主体,产生于档案主体的实践、认识活动,以及档案的主客体关系,决定档案价值的质和量。

二、档案文献遗产价值的保护利用及存在问题

我国档案文献遗产主要分布在藏于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研究所等文化机构的库房中。其基本现状是档案文献遗产得到的关注是重藏而轻用,由于其不菲的价值和意义,大多数都被束之高阁、层层保护,处在严密的管理措施之中,保密不保险。这样能减少一些人为破坏和损耗,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操作规程和标准,长期不检查利用,导致一些自然和环境因素的积累性问题发生,往往会出现一些变劣情况而不能及时发现,得不到迅速有效的救助和处理。

(一)在保存好档案文献前提下,进行展览、展示是体现其价值的重要途径

第一,在档案馆(库)内部设置的小规模陈列室展示,主要供历史、档案专业的专家、研究人员及业内人士进行参观学习和考察。由于不针对全社会开放,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素养都比较高,是一种具有较高的保护与管理水平的利用途径。

第二,档案文献遗产面向大众和全社会的交流与展览。这种形式能够使更多的民众了解我国文献遗产的内容和价值。这种展示方式对保管条件与保护方法要求很高,要求各项指标的控制与调节必须符合技术指标。

第三,还可以借助现代数字技术的应用,改变利用途径,形成档案文献遗产的数字信息形式。通过特定载体来进行信息共享与知识传播;也可以利用因网络环境使大众通过网络认识和了解档案文献遗产的内涵;还可以在特定的局域网范围内开办虚拟的展览厅和扩大支持平台,建立专业级的文献遗产数据库,满足专业研究和知识服务的高层次需要。

(二)存在的问题

文献遗产的保管与处置方案中的技术方法和手段缺乏完善的标准,对时代久远、破损严重的档案,存在管理与利用的困难;在动态保管状态下存在较多的研究空白和不足,需要制定操作性强、针对性强的管理规范和标准。这种状态最终导致档案遗产利用的资源会产生一些损耗和破坏,加上档案文献遗产的特殊社会价值,其利用与保存环境、设备和条件的差别、材料的破坏与危害等问题会变得异常严峻和突出。

另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在继承传统方法与吸收现代技术、提升档案文献遗产的保护水平和利用规范性方面都存在程度不同的缺陷,尤其是由于档案遗产数量多、各地区条件的差异性强,对馆藏档案文献遗产的修复与加固方法,以及档案的修复与抢救中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因素,有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副效应,对一些特殊遗产材料的修复与保护处理,还没有有效的方法。这些都为档案利用途径的拓宽带来了许多困难,需要通过研究加以解决。

三、档案文献遗产价值取向新方略

(一)建立统一、协调的档案遗产规划、利用、管理与保护高端机构

建立国家遗产保护委员会,具体执行相关法律和实施文化遗产管理和保护工作,对分布在各地的国家级遗产实施统一协调和地方各级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中央与地方、档案及文物部门与相关部门之间通畅的协调和沟通渠道,统一规划和管理全国档案文献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同时,建立档案文献遗产指导、研究的专家与学术机构,对档案文献遗产的内容与范畴、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进行学理论证与分析,为其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和最有效途径。结合国情调查,解决遗产保护中重点地区和项目的瓶颈问题以及遗产损害问题。采用多学科交叉与综合的学科群方式,建立遗产保护规划、科学利用、修复作业及资源开发的风险评估等制度;建成由遗产保护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等构成的标准化体系,确保文献遗产安全无损,实现档案文献遗产保护跨越式发展。

(二)重视档案遗产及遗产保护的宣传

通过遗产节、精品展、异地文化与文献交流的形式,开展档案遗产的宣传,提高全民保护意识。采用多种形式,改革和完善现行人事管理制度,强化遗产保护知识与能力的教育培训,通过构建遗产保护的人才培养体系,从基本框架、培养模式与运行机制等方面完善功能,加强遗产保护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思想好、业务精、作风正的专业队伍。

(三)充实与建设遗产保护的专家人才信息库

加强遗产保护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强化大学教育中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突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全民意识,从而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与法规制度,加强遗产的公共安全防范,依法严厉查处破坏遗产的行为,杜绝违反规划、污染环境、偷盗文献的行为与案件发生。

[注释]

[1]《中国军事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保密档案分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6年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1996年7月5日修正稿,第一章第二条。

[3]黄坤坊:《欧美档案学概要》,档案出版社1986年版,第101~103页。

[4]董广存:《档案利用需求预测分析与档案价值鉴定》,中国档案出版社2000年版,第33页。

[5]刘智勇:《档案价值体性质疑》,《档案》,1992年第5期。

[6]迈耶•菲斯本:《国家文件鉴定观》,《美国档案工作者》,1970年第4期,第175页。

[7]埃尔西•费里曼•芬奇:《关众眼中:从利用角度看档案管理》,《美国档案工作者》,1984年第47期,第112~113页。

[8]劳伦斯•道勒:《利用在确定档案实践和原则中的作用――文件有效性和用途的研究议题》,《美国档案工作者》,1988年第51期,第74页。

[9]沈云:《档案价值述论》,《档案天地》,2008年第4期。

[10]吴宝康:《档案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