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女子服饰看唐代社会意识形态与群众文化审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女子服饰看唐代社会意识形态与群众文化审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唐代女子服饰具有丰满华丽的审美特点,或许是一种特殊的时代烙印。今天,若要思考群众文化审美特质,亦不防先来思考现代人的生活。现今的群众文化审美是开放、繁华的社会呈现出的交流与包容。群众文化审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程度,也是对社会意识形态的阐释。服装特别是女子服装,作为最群众化的审美表现,体现了拥有物质基础后凝成的大众的、社会的意识形态。

[关键词]女子服饰;唐朝审美;群众文化

[中图分类号]K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2-0036-02

“唐朝审美”是对唐朝女子服装审美内涵的概述,这里将其作为一种特定的审美概念。现今的群众文化审美是开放、繁华的社会呈现出的交流与包容,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程度,某种意义上是对社会意识形态的阐释。作为最群众化的审美表现,服装特别是女子服装,体现了拥有物质基础后凝聚成的大众的、社会的意识形态。

唐朝女子服装在历史文化的发展中承载着唐代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双重性,展示出其独特的审美特点。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展示了作为交流与融合的繁荣,体现出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政治外交等方面都有着辉煌成就。现有研究资料表明,唐代服饰一个最重要的审美特点是性感。唐代的服装不仅起着装饰p美化p标志等作用,而且通过衣质p服色p服装形制及点缀等多元因素化,体现了唐代服装的丰满、华丽、精致、袒胸露臂的性感特征,传达了当时群众文化的审美趋向。

一、经济基础――材质

具有“唐朝审美”的服装,需要以丝绸为物质(材质)基础。据相关文献记载,隋朝大量生产丝绸。到了唐代,政府大力推广养蚕栽桑,促进了丝绸业的发展,丝织品产地遍及全国。早在我国上古时期,就有了最早的麻布,当时外衣与内衣无区别,随着丝织技术的传播与发展,内、外衣着日渐在功能上有了细化,抹胸及裹肚等常用面料就是“织成”,略有弹性,手感厚实。

唐朝服装的材质丰富多样,据有关史料记载,鲁山县素有“柞蚕之乡”的美称,蚕丝含胶量少,丝束匀松,质地优良而富有光泽,具有易染色、伸度大、拉力强、耐高温、吸湿性强、抗酸碱等特点。鲁山绸在唐代已成为宫中珍宝,非常有名,是备受玄宗和贵妃赞赏的贡品,鲁山成为唐代丝绸之路的主要货源地。鲁山蚕茧不仅个头大、丝层厚、颜色鲜、出丝率高,在工艺上用手工缫丝并经过选丝、络丝、整经、打纬、织绸等多道工序纺织而成,面料轻盈、凉爽,制作的裙装飘逸、袅娜、秀丽。

唐朝继承了周、战国至隋的风格,如周代服装纹理的严谨、战国服装的舒展、魏晋服装的飘逸、隋代服装的华美等,各种风格形式都积淀了对各种材质特点的细化。汉族的文化脉络清晰、渊源流长,温暖湿润的地理环境以及文明考究的文化,逐渐形成了服装集大成的华贵。丝织技术高超,丝织品花色多样,尤以轻盈精薄著称。

二、政治开放――形制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丝绸之路促进了物质、文化的交流,各民族的服装、服饰纷繁多样。尤其在唐贞观、开元年间,人民安居乐业,政治气氛宽松,唐服款式自由多样,呈现出博大、清丽、华贵、丰满的风格。唐代的女子服饰便充分体现了这一时代特色,既保持传统又兼容并蓄,破除了一切束缚与局限,花样层出不穷,成为有史以来最艳丽多彩的女装形式。

唐代女子服装的衣领有圆、方、斜、直等多种,袒领短襦的穿着效果,常可见女性胸前,足见当时的开放与包容,这在封建社会是不多见的。唐以前,襦、裙已成为妇女衣装的两大部件。在着装款式方面,唐朝妇女上身常着圆领长衫,领口较大,露体较多,肩上披帔,还有特别的短袖半臂衫套穿在长衫外,“慢束罗裙半露胸”、“粉胸半掩疑暗雪”、“二八花钿,胸前如雪脸如花”等诗句描绘了这种装束的妖娆风姿。妇女下身穿裙,裙腰高,线条优美,显得身材颀长、秀美。唐代女装发展成衫、裙、帔三种构件。唐代女装上衣一般较短,衣身和袖子都比较窄,使体形显得苗条、修长。单衣称衫,夹衣和絮有衬层的棉衣叫作襦、袄。襦的领口常有变化,盛唐时有袒领,初时多为宫廷嫔妃、歌舞伎者所穿,后连仕宦贵妇也争相效仿。穿袒领短襦,是中国服饰演变中少见的样式和穿法。现今出土的众多唐朝陶俑都显示了这种领型。低胸是用来描述女装的低领,其实,穿低胸装女性的前提一定要有高高的胸,然而唐代女人以胖为美的标准刚好成就了大批高胸的女性,这种由低胸和等元素构成的服装样式显然是西方传来的。从流传下来较少的卷轴画和壁画来看,唐代女性也有穿低胸装并露的,这也正切合社会大众的审美需求。服饰风格是与现实分不开的,唐朝经济繁荣,手工艺发达,对外交流频繁,博采众长,影响了当时审美特点的形成。

唐代周P的《簪花仕女图》中所描绘的薄纱低胸绣花衫,展现了唐代女子的“亵衣”,图中仕女“曲眉丰颊”、“丰硕厚体”,红色抹胸在内裹肚,裙腰上提高度仅可遮胸,透明薄纱披肩,上身肌肤隐隐显露,掩起千般风情、万种妩媚。但西方式的胸衣真正演绎在中国女子身上,还是清朝末期洋纱、洋布进入中国之时。唐朝女子衣装之开放是历代所没有的,即使是现代人也为之惊叹不已。

唐代妇女还喜穿徂领的小袖衣、条纹裤等西域式服装,头上戴“幂离”、“帷帽”等。由于当时对外交流的加强,长安胡化盛极一时。唐衣趋向越来越开放,袒胸、裸臂、披纱、大袖、长裙是最典型的开逢炳式。女装中的裙子又肥又长,是唐代服装中的又一大特点。裙腰提得高至腋下,并用绸带系扎,使形体的造型更加突出。披帛是唐代服装中新出现的装饰,隋唐以前的华夏服装中并没有这种饰物。据研究,在大唐风行的披帛,可能是伴随着佛教的东渐从西亚传入的。披帛大多为一条绢帛,宽度与今日的围巾相似,也有些缘边、绣花或加缀饰物,非常引人注目。一种短袖的对襟上衣,没有纽袢,只在胸前用缀在衣襟上的带子系住。半臂的衣领宽大,女装大多窄小细瘦,紧贴身体,袖子也细窄紧口,适合在外面套上半臂,这种穿着风格的形成大概受北朝胡服流行及异国风俗的影响。唐代妇女们穿用半臂时,有的把它罩在衫、裙的外面,有些近似今日的短风衣。

女着男装也呈现出独特的服装形制,这也是在气氛宽松的唐代出现的一种服装样式。当时北方多为游牧民族,其英武的装束对唐代女子着装意识产生渗透式的影响。《新唐书・五行志》:“高宗尝内宴,太平公主紫衫玉带,歌舞于帝前,帝与后笑曰:‘女子不可为武官,何为此装束。’”虽说太平公主多为娇惯,但也说明唐时的女着男装不是个例。

三、本体特色――颜色

唐代的服装在材质、形制上的新颖突破,还有其富丽的特点,隐现政治、社会盛景的繁华。唐代服装的色彩红、绿、黄、紫互为争艳,运用了大量的原色,彩度极高,裙色鲜艳,多中求异。唐代追随时尚潮流,服饰则是对美的释放、对美的大胆追求,其服饰色彩华丽、注重装饰。裙色可以尽人所好,多为深红、杏黄、绛紫、月青等,其中以石榴红裙流行时间最长、流行范围最广。有很多诗句记载为证:“眉黛夺得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眉欺杨柳叶,裙妒石榴花”,“移舟木兰棹,行酒石榴裙”,“石榴花发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云,千门万户买不尽,剩将儿女染红裙”,“长安二月多香尘,六街车马声辚辚,家家楼上如花人,干枝万枝红艳新”。

绘于唐代、现藏博物院的《宫乐图》,是将唐代都城长安的风貌展现给后人的珍贵文物,画面描绘了奏乐饮酒的女子,身着各式服装,正在休息,宫廷中洋溢着富丽的气息。唐中宗时安乐公主的百鸟裙,更是中国织绣史上的名作,其裙以百鸟毛为之,白昼看一色、灯光下看一色、正看一色、倒看一色,且能呈现出百鸟形态,可谓巧匠绝艺。另外,唐三彩中人物造型所刻画出不同的性格和特征。如贵妇面部丰圆,梳成各式发髻,穿着色彩鲜艳的服装,也体现出唐代服装妖艳性感的一面。

唐代服饰也体现了服装颜色上的变化,改变了以往的神授创作思想,多用真实的花草虫鱼,传统的龙凤并没有被排斥,设计的艺术风格表现得更加自由、丰满。

四、结语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从服饰的演变中,无论是唐的丰满华丽,还是现在的个性多样,可以看出历史变迁、经济发展和文化审美意识的嬗变。某一时期的审美设计倾向、审美意识必然根植于特定的时代,在纷乱复杂的现实生活中,只有将这种特定的审美意识放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加以考察才能见其原貌。唐朝服饰,特别是女子装束,不仅为当时所崇尚,今天的人们观赏、吸收其精华,亦是兴奋、敬仰。唐朝服饰没有造作之态,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充满朝气的大唐盛景。

[参考文献]

[1]美・卢里著,李长青译.解读服装[M].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2]华梅.中国服装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