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学生消费异化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学生消费异化的原因及对策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对大学生消费异化进行了分析,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几个角度分析了大学生消费异化的原因,并进一步探析了引导大学生树立合理消费观的对策

关键词:消费异化;大学生;合理消费观

大学生消费异化主要是指大学生的消费由对商品本身所具有的功能的关注转向对商品所体现的符号意义的关注。其消费不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以实现自身需要的满足,而是通过消费来体现主体价值的所在。商品的符号价值代替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构成了消费的核心。作为未来社会消费的主力军,大学生对社会消费文化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虽然总体上消费比较科学合理,但其消费也有很多不合理之处。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正在被消费至上的消费文化所腐蚀和冲击,造成了其消费的异化。传统的适度消费伦理正被炫耀性消费、过度消费的伦理所取代。大学生消费异化作为一种病态的社会形态,必然会给自然、人类和社会带来巨大的伤害。因此,研究大学生的消费异化行为,探析其异化消费的原因,帮助当代大学生在越发膨胀的消费主义浪潮中树立合理的消费观至关重要,甚至关系着家庭、社会乃至整个国家未来的发展。

一、大学生消费异化的原因分析

目前,大学生消费异化主要有:攀比消费、炫耀性消费、超前消费、从众性消费等等。而大学生消费异化的原因是多个方面的。

(一)西方消费主义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经济获得了持续健康的发展。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更是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相应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不同于过去物质匮乏的时代,人们抑制消费,厉行节约。现今大多数家庭步入小康,不仅在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消费方面更加宽裕,而且在学习、旅游等等自我发展型消费方面也有更多投入。然而,随着国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一种消费主义的思潮也在不断冲击着国民的消费观、价值观。大学生群体作为时代的弄潮儿,对于新事物总是很容易吸收、消化。他们正处于青年时期,更乐意去接受新的观念。因此,这种西方消费主义思潮也就更鲜明的体现在大学生群体中。在这种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很多大学生被自身的“购买欲”所控制,脱离自身实际的消费能力,从众消费、超前消费、炫耀消费,盲目地追求商品的符号意义,相互攀比,出现了很多消费异化的现象。

(二)传统节俭意识的缺位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崇尚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自古以来,在个人教育中就很注重节俭意识的培养。“历览前贤家与国,成由勤俭败由奢”。在过去,改革开放以前,由于物质匮乏,家庭大多贫困,人们的节俭意识很强。但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国民收入的不断提升,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传统的适度消费的伦理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一些传统的、有益的消费理念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背弃。节俭适度、注重实际、知足常乐的传统观念受到了消费主义的挑战。

(三)市场经济的冲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的深入,一方面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带来了他们消费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对外交往的深入,西方后工业社会消费至上的消费主义思潮也在侵蚀着国民的消费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也越来越受重视。在市场经济这样一个开放性的经济环境中,一方面,人们的消费观、价值观难免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消极影响,西方消费至上的消费主义思潮就从各个方面不断渗透,侵蚀着国民的消费观,致使他们的消费产生异化;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人们的消费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滞后性,消费缺乏合理的计划和引导。

(四)学校消费教育的不足

大学生消费异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校消费教育的缺失。大多数学校把精力放在对学生文化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上,对于学生理财能力、节约意识的培养却有所忽视。部分学校在对大学生的教育中,往往在提高个人素质、提升自我修养方面高谈阔论,在实际的消费理财教育方面没有明确的、有针对性的课堂教育,致使很多大学生消费知识匮乏,个人理财能力不足。

(五)家庭理财教育的缺失

家庭理财教育可以说对大学生合理消费观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贯穿于人成长的一生,对于一个人的生存发展意义重大。大学生消费异化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家庭理财教育的缺失。在子女消费观念形成的过程中,父母的沟通引导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然而,现今很多家长自身消费理念落后,一方面,在消费教育方面,不能以身作则,反而盲目追求显耀,从众攀比。他们的奢侈消费、超前消费等等异化行为对子女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大多数家庭条件较好,父母自身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年代,就想尽可能的满足子女的消费需求。过分的溺爱孩子,在其消费上不仅不加以引导,还盲目放纵,致使很多大学生缺乏理财节约意识,不知道合理规范自身的消费行为,盲目消费,铺张浪费,花钱无度。

(六)大学生消费理念的误区

很多大学生消费异化行为的出现,是由于其主观上消费理念的误区。大学生群体有其自身独特的消费心理和消费特点。他们个性张扬,追求时尚,有着很强的自我意识,寻求他人特别是同辈的认同和尊重。这些特点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上有着明显的体现。在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同辈群体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消费理念出现了一些误区:消费至上,消费商品的档次、价格是自身存在感的体现;自身的身份地位、自尊与消费挂钩;“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消费品的比较体现自身的价值的高低等等。

二、对策――引导大学生树立合理的消费观

(一)强化课堂理性消费教育

学校应该对消费观教育加以高度重视。一方面,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理财教育课堂,提高大学生的消费知识水平和理财能力;另一方面,消费教育要结合广泛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德育课堂,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节俭美德,减少攀比消费的群体效应。再者,学校可以利用丰富的课余时间,鼓励学生勤工俭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组织开展例如消费知识竞赛、食堂“光盘行动”等等相关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大学生体会到“一份辛劳,一分收获”,体会到父母挣钱的辛苦,从而培养他们的自立、自强意识,帮助其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

(二)加强家庭理财教育

家庭是消费教育的第一阵地。家长应该关心和引导子女的消费,从小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首先,要让孩子了解家庭的收入状况。很多父母为了减轻子女心理负担,让孩子快乐地学习,而选择不把家庭真实的经济情况告诉子女。这造成很多学生没有家庭财务概念,盲目消费。甚至有的学生为满足自身欲望,脱离实际,过度消费。事实上,让子女了解家庭实际经济情况,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合理的消费观念,更加珍惜父母来之不易的血汗钱。这有助于大学生理财意识的培养和节俭观念的形成。再者,对于比较富裕的家庭而言,父母应以身作则,拒绝过度消费和奢侈性、享受性消费。家长在子女的消费观、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应起到榜样示范作用。最后,家长应有意识的培养子女的理财能力,也就是“财商”。可以从小做起,引导子女合理支配自己的资金;也可以就家庭消费,鼓励子女参与讨论收支状况。结合实践,有针对性的培养大学生的个人理财能力。

(三)营造社会和谐消费氛围

政府在社会消费方面要加强宏观引导,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营造社会和谐消费氛围。首先,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通过经济杠杆、行政、教育等手段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培养健康和谐的消费理念。其次,要加强对大众传媒的规范和监管,提高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感。现今大众传媒发达,媒体的大肆宣扬,各种引导性的广告,会给消费者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致使其关注的焦点不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自身的需求,而是商品附加的各种符号意义,消费欲望膨胀,消费行为异化。大众传媒要减少对“消费”的广告宣传,注重产品实际功能应用方面的投入和介绍;再者,要加大对科学消费观的宣传,通过合理引导,培养大学生合理消费观的形成,帮助其树立节俭意识。

(四)引导大学生树立合理的消费观

大学生应当学习科学的消费观,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一是要树立节俭意识,坚持合理消费、绝不浪费的原则;二是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量入为出;三是尽早确立人生目标,作好职业规划。与中学时期紧张繁忙的学习生活不同,大学生活显得更加悠闲。大学生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可供自己自由支配。然而,从紧张的考前复习生活转入大学却使很多大学生感到空虚和迷茫。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对自身定位的不足,使得这一部分大学生精神空虚,投入到消费享乐的潮流中,找不到正确的方向。因而,帮助大学生树立合理消费观,关键在于对大学生精神层面的有效引导。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有助于帮助大学生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关注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作为未来社会的消费主力军,大学生消费异化危害其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异化消费不仅仅是其消费行为的异化,更是作为消费者的人本身的异化。商品的符号价值替代了使用价值,人被消费购买的欲望所奴役和控制,忽视了对自我真实需要的关注。然而,人的本质应该是从事创造性的、有意义的活动的人。作为一名理性的消费者,目光不应局限在财富的多寡,消费的多少以及档次的高地上。合理安排自身的消费,关注自我真实的需要才是真正幸福的表现。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应该关注大学生消费价值观教育,只有各方采取有效措施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净化消费至上的不良风气,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

参考文献:

[1] 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 陈立思.社会思潮与青年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 弗洛姆.占有还是生存[M].关山,译.北京:三联书店,1989.

[4] 闫方洁.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的消费社会理论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