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鼻内窥镜治疗的效果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鼻内窥镜治疗的效果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研究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非侵袭真菌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30例,均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与临床特点。结果:3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均痊愈,定期随访12个月,没有病情复发迹象,同时术后没有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彻底清除病灶,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鼻内窥镜;效果

真菌性鼻窦炎(fungal rhino-sinusitis,FRS)别名为霉菌性鼻窦炎,主要是指耳鼻喉科常见一种感染性特异性疾病。近来发现,真菌能够使人体免疫力下降的某个部分致病,毛霉菌与曲霉菌是其主要致病真菌。近几年来,真菌性鼻窦炎发病率越来越高,大概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与环境污染相关,也许是因为体检工作广泛开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导致真菌性鼻窦炎的发现率逐渐提高。以病理学角度可以将真菌性鼻窦炎分成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noninvasive fungal rhino-sinusitis,NIFRS)与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invasive fungal rhino-sinusitis,IFRS)。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又可以分为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allergic fungal rhino-sinusitis,AFRS)和真菌球(fungus ball,FB)。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可以分为急袭性真菌性鼻窦炎(acute invasive fungal rhino-sinusitis,AIFRS)和慢袭性真菌性鼻窦炎(chronic invasive fungal rhino-sinusitis,CIFRS)[1]。本文重点探讨了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与临床疗效,现总结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30例,均行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其中男24岁,女26岁,病程为4个月至2年,平均病程1.6年;年龄17~64岁,平均年龄41.3岁;术后门诊定期随访12个月,术前均行CT检查与鼻内镜检查被确诊为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其中有2例患者为孤立性真菌球型蝶窦炎,有3例患者为左侧为真菌球型上颌窦炎伴右侧真菌球型蝶窦炎,剩余患者均为真菌性球型上颌窦炎,右侧有23例,左侧为22例。其中头痛患者有30例,鼻部有异味患者有17例,涕中带血患者有29例,鼻塞患者有46例,脓涕患者有43例。鼻中隔偏曲患者有16例患者,鼻腔内有粘性分泌物患者有46例,中鼻道狭窄伴有息肉样增生患者有31例。

1.2方法

有7例患者给予全麻,有43例患者给予表面麻醉加局部浸润麻醉,利用鼻内窥镜清除鼻中道息肉、钩突、肉芽,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将窦腔内的粘性分泌物吸尽,清除坏死的组织,对于筛窦要将其内的病变组织清除,将筛房切除,同时建立畅通的引流通道[2]。手术中注意止血,使用过氧化氢液和生理盐水多次冲洗窦腔,采用膨胀海绵填塞,如有需要可适当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术后定期随访12个月。 结果

3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手术过程中可见病变组织上颌窦与蝶窦里有许多干酪样物与黑褐色泥沙样团块物,粘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均痊愈,引流顺畅,上皮化良好,定期随访12个月,没有病情复发迹象,同时术后没有并发症发生。 讨论

真菌性鼻窦炎主要是指真菌在鼻窦内呈团块状积聚的一种耳鼻喉科常见的炎性疾病。近几年,真菌性鼻窦炎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大概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环境污染有关[3],或许是由于体检工作普遍开展、影像学的进步导致真菌性鼻窦炎发现率逐渐提高。导致真菌性鼻窦炎的致病真菌种类不一,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类型、诊断、疗效均不同的特点[4]。最常见的致病真菌为曲霉菌病。鼻脑型毛霉菌病虽然不常见,但病情危急、发展迅速、死亡率较高。且男性发病少于女性。上颌窦十分容易发病,依次为筛窦、蝶窦及额窦。单窦发病为主,也可逐渐累及一侧全组鼻窦。真菌性鼻窦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降低消化系统功能,同时还能够导致哮喘发作。患者易出现精神不振、记忆力变差、食欲不振、疲劳、头痛及头晕等现象,还易造成患者高热惊厥。鼻内窥镜下开放筛窦、上颌窦,通过扩大上颌窦口,将上颌窦内潴留的霉菌团块清除干净。此种手术难度较小,手术关键是必须将上颌窦内干酪样的真菌团清理干净。术后注意按时复查,鼻内窥镜下换药。

真菌性鼻窦炎常见的致病真菌是曲霉菌(aspergillus),同时还有念珠菌(monilia)、毛霉苗(mueoraceae)、Seeber鼻孢子菌(rhinosporidium Seeber1)和申克孢子丝菌(sporotria Sehenck)等。曲霉菌是子囊菌类真菌,在自然界分布非常普遍。曲霉菌主要在某一环境下才可以导致人患上真菌性鼻窦炎,只有人体抵御能力变弱或某一部分抵抗侵袭能力变弱时致病。容易致病的曲霉菌主要有烟色曲霉菌(A.fumigatus)和黑色曲霉菌(A.nigrae) [5],烟色曲霉菌最为常见。可能是单种曲霉菌感染,也可能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曲霉菌合并感染。曲霉菌感染与职业有关,较多见于粮仓管理员、农民、鸟鸽饲养员、酿造业工人。各种原因所造成的鼻腔、鼻窦通气引流受阻,是少数真菌性鼻窦炎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抗生素、抗肿瘤药物、放疗及艾滋病病人等均为真菌性鼻窦炎的易发人群。

真菌性非侵袭性鼻窦炎患者的诊断依据,主要通过以下方法进行确诊,通过采用鼻腔检查,能够看到单侧的中鼻道较狭窄,黏膜肿胀,内有粘状分泌物或块状物。经过采用鼻内镜检查,能够看到窦口黏膜肿胀,或者观察到黏稠脓液,或干酪样物。对上颌窦进行穿刺能够冲洗出干酪样或泥沙样物。经过CT检查,可以观察到均匀的单窦密度增高影或多窦密度增高影,有絮状高密度影或颗粒状高密度影。可以通过进行真菌性鼻窦炎的活检,在组织中可找到真菌。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多发生在有免疫能力的成年人和青年人,多有特应性体质,多有长期反复发作的全鼻窦炎或鼻息内史或合并哮喘病,多有经历一次或多次鼻窦炎和鼻息内手术史。真菌性鼻窦炎发病本病发病症状不明显,病程进展比较慢,多累及一侧多窦。临床症状和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类似。少数患者也可以鼻窦肿物形式起病,多发生在额窦、筛窦和上颌窦。

从本文结果可以看出,3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手术过程中可见病变组织上颌窦与蝶窦里有许多干酪样物与黑褐色泥沙样团块物,粘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均痊愈,引流顺畅,上皮化良好,定期随访12个月,没有病情复发迹象,同时术后没有并发症发生。由此可见,真菌性鼻窦炎首选手术治疗,配合抗真菌等药物治疗和其他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行窦内病变清除术,创造鼻窦宽敞的通气和引漉。真菌球鼻窦炎术后不需配合抗真菌药物治疗。术腔内抗真菌药物冲洗的意义尚不明确。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行窦内病变清除术,创造鼻窦宽敞的通气和引漉,保留鼻窦黏膜和骨壁。侵袭型真菌性鼻窭炎则应行鼻窦清创术,除彻底清除鼻腔和鼻窦内病变组织外,并根据病变范围广泛切除受累的鼻窦黏膜和骨壁。手术方式可根据病变范围选择传统术式或鼻内镜手术。目前临床病例多适合鼻内镜手术.

综上所述,通过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彻底清除病灶,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刘亚珍.经鼻内窥镜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58例临床分析.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2)123-124.

[2] 梁绍钦.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观察.当代医学.2012,24(18)103-104.

[3]潘晓梅.鼻内镜治疗真菌性鼻窦炎78例的观察和护理.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9(12)97-98.

[4]闻慧.影响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及鼻窦炎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中国医药导报.2013,9(13)114-115.

[5] 乔占清.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45例疗效分析.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8(2)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