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改下的“新”教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改下的“新”教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已经吹遍了祖国各地,我们的心灵经历着一次次强烈的震荡,促使我们不断以全新的目光与角度审视我们的教育观念与行为,在适应新课程与新课程的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义不容辞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投身这次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只有教师的发展才会有学校与学生真正的发展。下面,我就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谈谈教师的转变。

一、摒弃传统旧理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1、增强团队意识,发挥集体力量

作为教师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边界,注重涉猎与“整合”,在强调学生相互学习的同时,教师之间也应互相合作学习,新课程改革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这就需要教师改变彼此间孤立封闭的现状,不仅与本学科教师,还要和其他学科的教师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如:同学科教师集体备课,相关学科研讨共同课题等等。因此,教师必须摈弃老传统,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沟通交流。

2、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应该是一种建立在相会尊重基础上的平等的对话关系,既要允许学生大胆提问,也主张教师向学生提出质疑。

首先,创设宽松、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课堂管理。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对课堂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新课程下教师不能因为片面追求平等,而弱化自己在课堂管理中的作用。师生交往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平等中首席”的作用,积极和学生进行交往,赢得学生的尊重,树立教师的威信,这样在课堂管理中学生就能做到“亲其师而信其道”,自觉服从管理。

其次,发扬民主,提出合理的课堂规范。教师对课堂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服务意识,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要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提出合理的课堂规范。教师在确定课堂规范时,要立足于是否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在发扬民主基础上建立的课堂规范,无疑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这样会比较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接受。

二、新课程改革下,教师教学的三个转变行为

1、 先教向先学转变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教室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和身心发展。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师生在教学中情感交融、气氛和谐,共同进步和发展,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当好组织者、指导者,而且还要参与学生各个学习环节的合作者。这样既有利于掌握学生的学情,又有利于师生情感交流和沟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独白向对话转变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将现成的结论性知识呈现给学生,而学生也只是在对这些结论性知识进行记忆性学习。这种重结果而轻过程的教学,忽略了很多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那些必需体验以及探究能力的培养,仅仅将教学的作用定义为对结论性知识的传递。新课程改革为教学提出的要求是结果和过程的统一,密切关注教学状态,进行有效的动态管理。新课程下教师在课堂上要能和学生平等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互动,这是一个多因素彼此影响和制约的复杂动态过程,甚至还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偶况。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侧重于教学的过程,而不是教学的结果,只有过程和结果有机的统一起来,才能够使教学起到激发学生智力潜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挥的作用。

3、问答向研讨转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和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及时分析把握教学目标与课堂管理现状之间存在的偏差,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和课堂的气氛,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努力调控自己的情绪,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和教学魅力,因势利导确定课堂管理的各种新指令,作用于全班学生,在变化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寻求优化的管理对策来优化课堂教学。通过有效的动态管理,就会及时发现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就会减少或者避免课堂管理中出现的弊端,从而使课堂真正“动”起来和“活起来”,使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让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当前,新课程的实施可以说是一场教育改革的“大决战”,也为教师角色的转变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挑战,新课程改革呼唤全新理念的“新”教师, 作为教师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更新观念,转换角色,做到与新课程一起成长,才能担负起时代和民族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