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电针排针法临床运用心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电针 排针法 痹症 肩关节周围炎 颈椎病 肱骨外上髁炎 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灸治疗痹症效果非常明显,但是这类病症常易缠绵反复。笔者采用电针排针法治疗,则相对来讲疗效更为满意,而且疗程较短,复发率低。电针排针法就是在病痛部位采用多针刺入并用电针刺激的方法。现举例如下。
1 肩关节周围炎
杜某某,女,62岁。2005年6月28日初诊。主诉:左侧肩背部酸胀疼痛半年,加剧1月,痛及左上臂外侧,夜间或遇风寒则疼痛更甚,发病初期曾理疗热敷10次后好转,今年再次复发,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检查:左肩关节活动受限,抬举60°,后伸30°,外展50°,后旋位左大拇指平第12胸椎棘突,左肩后侧、左上臂外侧均有多处压痛。诊断为左侧肩关节周围炎。证属风寒留络,寒凝经脉。治拟温经散寒,通络止痛。选穴:取左侧肩内陵、肩、俞、肩贞、阿是穴,用电极线串联成一个电流回路;再沿肩到曲池连线压痛处刺入4到5根毫针,用电极线串联成一个电流回路。两个回路连接在G6805针灸治疗仪,选择疏密波20min,同时给予TDP照射。然后拔火罐15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并嘱其进行功能锻炼。2005年7月12日复诊,左肩背部酸胀疼痛明显好转,夜间仍有疼痛。检查:左肩关节抬举100°,后伸45°,外展120°,后旋位左大拇指平第八胸椎棘突。再前法续治2个疗程,临床痊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肩关节周围炎多因慢性劳损,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风寒湿邪所致。好发于50岁左右。本例患者左肩关节周围的压痛呈弥漫性,称为“压痛处”更为恰当,选用电针排针法作用于“压痛处”,直接起到活血化瘀通络的功效,促进“压痛处”局部软组织炎症的吸收,改善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粘连,加以TDP照射,拔罐,都能加快炎症的吸收,经脉渐通,通则不痛。
2 颈椎病
薛某某,女,53岁。2002年7月5日初诊。头项部疼痛板滞2.5年,伴头晕,两上肢麻木,颈部转动时,有时会发出“咯咯”声,后背部板滞、疼痛。X线摄片提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C4~C6椎体骨质增生,各椎间隙无狭窄。舌紫、苔薄白,脉涩。查体:C5~C7,T1~T2椎体棘突下、棘突旁均有压痛。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压顶试验阳性。诊断为颈椎病,病理分型:颈型合神经根型。证属气滞血瘀型。治拟理气活血通络。选穴:C4~C7夹脊,左右各连接一根电极线,形成一个回路;沿督脉,取C4~T2棘突下凹陷,这5个穴位刺入毫针后分上下缠上电极线形成一个回路。上述2个回路连接在G6805针灸治疗仪,选择疏密波20min。又针刺风池、肩井、肩中俞、肩外俞、大杼、风门,留针20min,同时颈部给予TDP照射,然后拔罐15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复诊,头项部疼痛好转,头晕消失,上肢麻木消失,但后背板滞仍有,续治1个疗程,临床痊愈。以后每年7~8月份,患者都来我科打伏针,至今未复发。
按: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变性,颈椎骨质增生而造成退行性病变。由于长期劳损及坐姿不良、感受风寒等原因造成颈椎间盘、神经及其周围的肌肉、韧带的损伤和退行性病变,而出现颈项板滞、疼痛、酸胀,肢麻,头晕等临床症状。督脉行于身后,颈椎为督脉所主。治疗颈椎病选取华佗夹脊以及督脉一线的穴位,包括大椎、陶道、身柱,起到振奋阳气,生精益髓,活血化瘀的功效。颈椎夹脊穴周围组织存在许多神经末梢,而且颈椎处的脊神经后支内侧支与颈椎夹脊穴之间的距离最近,因此刺激夹脊穴可以刺激深部神经末梢,使神经纤维兴奋。电针排针法可同时兴奋多处神经纤维,激发经络之气,促进颈部的血液循环,增加血流量,消除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营养局部组织,使病情趋于痊愈。
3 肱骨外上髁炎
钟某某,男,75岁。2003年5月20日初诊。右肘部疼痛半月,痛及右上臂,不能作持物、拧毛巾、扫地等动作。夜间症状加重,舌淡红、苔薄,脉弦紧。检查:右肱骨外上髁、右上臂外侧均有压痛,抗阻力腕背伸和前臂旋后动作时疼痛加重。诊断为右肱骨外上髁炎。证属风寒阻络。治拟温经散寒。选穴:肘、手五里、曲池、手三里,用电极线连成一个回路;另一回路选择肱骨外上髁为中心,上下左右各刺入1根毫针,针尖刺向肱骨外上髁,然后接上G6805针灸治疗仪,选择疏密波20min。刺阳溪、合谷、外关,留针20min,同时TDP照射,最后拔罐15min。每日1次,10次1个疗程。1个疗程后临床痊愈,又巩固1个疗程。随访两年未复发。
按:肱骨外上髁炎是因筋肉积劳,筋络瘀滞所致局部疼痛,碍于伸腕持物的病症,亦称肱桡关节滑囊炎、肱骨外髁骨膜炎,因网球运动员较常见,故又称网球肘。多因长期劳累,伸腕肌起点反复受到牵拉刺激,引起部分撕裂和慢性炎症或局部的滑囊增厚、滑囊炎等变化所致。本病起病缓慢,初起时在劳累后偶感肘外侧疼痛,延久则有加重,如提物、拧毛巾,甚至扫地等动作均感到疼痛乏力,疼痛甚至可向上臂和前臂放散。采用电针排针法在病变的区域给予刺激,可以松解局部筋肉的炎性粘连,促进血液循环,起到疏筋通络,通则不痛的作用。
4 腰椎间盘突出症
王某某,女,54岁。2003年7月6日初诊。腰部酸痛11年,加重半年,以左侧明显,痛及左下肢,行走稍许时间后,觉左下肢乏力,腰部俯仰尚可,恶风恶寒,外院CT提示L3~L4、L4~L5椎间盘膨出;L5~S1椎间盘突出。舌淡红、苔薄,脉紧。检查:脊柱正直,左侧L2~L5棘突旁有压痛,腰部前曲100°,后仰20°,左右侧弯均为20°,左腿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证属寒邪留络,气滞血瘀。治拟温经散寒,理气活血通络。治疗:选足太阳膀胱经第一线的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左右连成一个回路;华佗夹脊左右连成一个回路;沿督脉L2~L5各腰椎棘突下凹陷连成一个回路,然后连接于G6805针灸治疗仪,给予疏密波20min。针刺左侧环跳、承扶、阴市、委中、承筋、承山、阳陵泉、足三里、昆仑,留针20min,TDP照射,最后拔罐15min。每日1次,10次1个疗程,经过3个疗程治疗,临床痊愈,以后患者坚持每年三伏天来我科打伏针,至今未复发。
按: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等突出物压迫或累及周围相应的脊髓,神经或血管而产生的症候群,表现为腰痛,并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甚则下肢有感觉过敏或迟钝。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物直接压迫神经根导致下肢疼痛,同时,其所产生的化学物质的刺激使邻近神经根出现炎性水肿,这种局部炎症反应是神经根痛的重要病理环节。因此,消除炎症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治疗目标,针刺夹脊穴能调整肌张力,缓解血管痉挛,督脉和足太阳经,能改善病变局部的营养状况,并能直接刺激脊神经后支,调节组织之间的关系,提高脊神经对病变造成的压迫、缺氧等的耐受性,从而使肢体功能逐步恢复。
5 体会
以上各个病例虽然属于不同的病证,但都归属于中医“痹证”范畴。《诸病源候论・风痹候》:“痹者,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其状肌肉顽厚,或痹痛,由人体虚,腠理开,故受风邪也。”《杂病源流犀烛・诸痹源流》:“痹者,闭也。三气杂至,壅蔽经络,血气不行,不能随时驱散,故久而号痹。”《类证治裁・痹症》“诸痹……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袭。正气为邪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滞,久而成痹。”综上所述,痹证是因为体虚,风寒湿之邪乘虚而入,痹阻经脉,气血瘀阻,气行不畅,不通而痛。现代医学认为,这类疾病大多是骨质疏松引起的骨关节的无菌性炎症或骨质增生压迫神经血管引起局部的营养供应障碍,而表现为局部的疼痛、麻木、肢体活动受限等一系列症状。
排针法类似于“十二刺”中的“齐刺”和“扬刺”的结合。“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刺寒气小深者”,针法是正中先刺一针,并于两旁各刺一针,三针齐用。“齐刺”主要治疗病变范围较小而部位较深的痹痛等症。“扬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针法是在穴位正中先刺一针,然后在上下左右各浅此一针,刺的部位较为分散,适宜治疗寒气浅而面积较大的痹证。而临床这些多见的痹证,往往病变范围较大而且部位也较深,所以采用排针法,在压痛处、病变处多针刺入能更加充分疏散外邪,疏通经脉;而疏密波属于正弦波,可调节神经肌肉的张力,具有止痛、促进血液循环和渗出物吸收等作用,多用于神经痛、神经炎、肌炎、扭挫伤、肌肉萎缩、瘫痪等。排针在疏密波的作用下,全面刺激病变处,加以TDP照射,拔罐的共同作用,疏通经络,调节微循环,促进局部瘀血和渗液的吸收,减轻水肿,粘连,加快代谢产物及炎性物质的排出,使机体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收稿日期 2006-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