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媒体时代我国大学校园媒体的发展趋势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1校园媒体手机应用“青梅”的运营现状
手机应用与报刊的融合案例多发生在社会化报纸中,但是目前已经有一款校园媒体手机应用“青梅”已经在各高校运营多时。
青梅,是中国青年报社、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携手北京中青融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校媒联盟理事单位、会员媒体打造的移动互联网校园资讯产品。青梅以其本地化服务、即时性、个性化定制和安全性运营为特点,致力于服务高校信息化建设,服务校园媒体及校园资讯,进而引导和服务大学生成长。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全国已经有120多所高校拥有自己的青梅,并将青梅与学生的生活无限贴近。
2012年5月,青梅项目开始启动。它是为每个学校量身定做的校园手机客户端,是单个校园媒体的全校性内容平台,更是一个校园内与学生用户息息相关的资讯平台。学生独立后台管理,打造信息传播新方式是青梅正在走的新路。据了解,吉林大学《吉大青年》是青梅试运营的30所高校推广试点之一,《吉大青年》整个“青梅团队”共40多人,他们中除了软件专业的学生之外,还有学中文的,学编导的,学经济的……构成体系涵盖了校内的大部分专业。尽管同样的一篇文章,针对这样的特点变得与众不同吸引其他受众,这也是手机应用一种新形态。
青梅目前实现的功能有很多,举例一些热门的项目,比如单独定制每个学校的专属App,依托该校校园媒体、知名社团自主运营。另外,开放平台的青梅平台使得校园资讯、活动预告、周边外卖、热门社团都得到宣传。而且,受众可以按照自己个性订阅,只选择你想看的内容。活动日历则是将校园的活动在青梅上面均有标注,使受众一目了然不错过校园里的每一次活动。并且将学校的重要通知直接提醒到受众的手机上。学生看到的永远是学校最新的资讯、通知,体现新媒体快速、高效、直达的特点。
青梅的运营已覆盖了大大小小的不同学校,其中西南科技大学则是这些学校中不可不说的翘楚。西科青梅的成功运营使得《绵阳日报》也为此进行了报道。举一个突出的例子,西科青梅上一篇名为《我校新生入学生活费平均水平出炉》的文章仅一周便收到了1300余次的浏览。而在最近青梅举行的“青梅”部落榜中,西南科技大学以激活人数12905,校园覆盖率42.917%稳居榜首。这种种迹象都说明了青梅运营的成功。
1.2青梅应用在大学校园发展的瓶颈
尽管青梅优势良多,但不可避免的也有自己的缺点。首先,青梅作为一款年轻的软件还存在着一些技术上的问题需要解决。其自身仍有许多类似应用闪退、打不开等方面的问题。西体青梅安装初期就曾因为应用闪退这一问题使得很多人卸载了青梅。这需要青梅后台的不断更新,便又会使得受众不愿意继续使用该应用。其次,因为载体的变化,受众会对于深度报道的大篇幅内容失去阅读下去的耐心。手机应用不像校园报刊还可以选择强制阅读,它自由度高安装简单卸载也方便,这就让很多受众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卸载了青梅应用。而且因为它必须依托于手机,如果一旦手机没有电量,那么青梅应用便形同虚设。最后,青梅的登陆采用学号进行注册,这一步骤让很多怕麻烦的人拒绝了青梅。
综上所述,青梅应用并不是完美的。它需要与校园报刊进行互补。两者的交互能让对方都逐渐明确自己的发展定位。
2. 校园媒体手机应用“青梅”的前景探析
校园报刊如何转化为新媒体,在手机应用上最先能得到突破。可能性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受众和采编人员的一致性。无论是校园报刊还是手机应用,在校园中这两类媒体的受众基本为该学校的师生。这一类受众基本关注校园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使得手机应用变得有市场。另外,同一学校的不同媒体编辑团队成员大都有一定的重合,手机应用便可沿用校园媒体的采编人员。
2.2媒介特点的互补性。校园报刊表现形式单一仅能呈现文字和图片,但手机应用却依托着现代科技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手机应用后台系统的互动性、及时性、易修改性等特征恰好弥补了可校园报刊的单向传播、时效性差、无法修改的缺陷。相反,校园报刊可以弥补手机应用缺乏深度、可信度低的缺陷。
2.3手机应用的可实施性。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简便的后台操作使手机应用的实施性加大。只需要一台电脑便能将手机应用管理到位。而且手机应用的后太操作简单易学,只要同学经过学习就可以上手,不用专业设备专人管理节省人力物力。
2.4受众设备的普及性。现在,智能手机处于市场主导地位。而手机应用也已经及时了IOS系统和Android系统。并且及时进行更新,更加确保了校园报刊与手机应用融合的可能性。
3.建议
媒介融合的方式有很多,这里所探讨的校园报刊与手机应用的融合运作。校园的主要受众群体是在校学生,这类人群表现为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快,不喜欢纯文字的枯燥内容以及追求高效率和便捷性。校园报刊的优势大大下降,与其竞争不如双赢。如果校园报刊能够很好地与手机应用结合,那么将极大地发挥双方的合力,受到学生的关注。
大多数的校园报刊采用内容采编与社务管理兼顾的模式。而且根据发展,部门的细分也越来越多。这种模式适合校园报刊与手机应用的融合。这一模式下,手机应用可以自立一个部门,依附报刊又独立自我。它既可以从全局考虑整个团队的运营,又能独立挑出思维模式实现创新。这为校园报刊与手机应用的融合的未来发展前景作出了保障。
无论是校园报刊还是手机应用,它们都有着吸引受众的特质。最近几年,纸媒已死的言论我们不时可以听到,也有不少新闻大家预言纸媒将在近二十年里彻底消失。很多的社会化报纸甚至门户网站例如华商报、网易、搜狐等等都早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手机应用,这说明这条路是校园报刊可以借鉴的。优势互补,将看似走向绝境的校园报刊拉回一把使其的生存压力得到缓解。(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参考文献:
[1] 乔洁琼 薛迎宾,《新媒体的发展优势和隐忧》[J],人民网,2013年
[2] 李燕茜《校园纸媒与新媒体的融合之道》[J],《清新时报》,2011年
[3] 刘振远《新媒体时代下校园纸媒的融合趋势》[J],中国报业网,2013年
[4] 金菊爱《高校校园媒体作用探析》[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5年
[5] 董书齐 谢振荣《论新媒体环境下校园媒体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J],《卷宗》,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