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北大毕业生杨舒春:拒当外交官回乡开有机农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北大毕业生杨舒春:拒当外交官回乡开有机农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不当外交官,远赴西班牙闯天下

杨舒春出生在无锡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学习上从来没让父母操过心,1999年参加高考,他顺利考取了北京大学西班牙语专业。2002年,当时还在北大读大三的他就被外交部选中,公派到西班牙留学一年。

2003年7月,杨舒春结束在西班牙的学习回到北京,参加并顺利通过了外交部的入职考试。正式入职前有一个月空闲时间,杨舒春回到老家无锡,和父母团聚,父亲感到这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你想啊,人家一问起你儿子是干什么的,外交官,多神气!

家里将要出这样一个“大人物”,杨舒春的爸妈每天都笑得合不拢嘴。离报到的日子越来越近,母亲满心欢喜地给杨舒春收拾了行李,父亲也早早地就给他买好了回北京的车票。

可谁也没想到,就在去北京的前三天,杨舒春突然不见了。电话不通,他也没留地址。眼看去外交部报到的日期就要到了,如果不按时回去,不仅要失去这份令人羡慕的工作,还要赔偿一大笔违约金,可杨舒春偏偏在这个紧要关头不见了踪影。父母着急得几近崩溃,他究竟去哪了呢?

“等到了最后一段时间,我已经不敢回家了,怕我爸妈做出过激的举动。索性把生米做成熟饭,直接一走了之。”这对父母来说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他们找了儿子3天,始终没有他的任何消息。眼看着已经错过了去外交部报到的日期,老两口只能无奈地自己坐火车去了北京,替杨舒春到外交部说明情况并交了违约金。

父亲说其实那不叫“赔”,叫“还”,因为学费和生活费都是外交部出的。杨舒春觉得很对不起父母,自己不当外交官,还让父母赔上了一大笔钱。而杨舒春为什么要做出这个让人无法理解的决定呢?其实他的转变,就发生在去西班牙公派留学的那年。

杨舒春从小就非常喜欢踢足球。因为这个爱好,在西班牙留学时,他便在当地一家报社找了份报道足球比赛的工作。这家报社是一个中国人办的,他当年到马德里的时候几乎身无分文,最后赤手空拳一番打拼,竟有了几亿身家!此人颇具传奇色彩的创业经历,让杨舒春热血沸腾,他决定放弃外交部的工作在异国搏一把。

“如果让我一眼可以看到自己40岁、60岁的时候在干什么,我会觉得很恐怖。我的人生应该是每天充满变化,每天在奋斗中不断地前行。”带着白手起家、在异国干一番大事的激情和梦想,2003年9月,杨舒春再次回到西班牙。他一边在马德里大学攻读市场学硕士学位,一边在报社和进出口公司打工,攒钱准备创业。

在进出口公司打工时,杨舒春认识了一些商,这些人专门帮像快餐店这样的零售企业采购促销时的赠品。2007年,杨舒春用5年省吃俭用攒下来的50万元,注册了一个贸易公司,从中国定制小商品卖给那些认识的商,从中赚取差价。最好的时候,一年能卖出上千万元。

到2010年,杨舒春已经在西班牙有房有车,过上了安逸的日子。他的一些朋友惊羡不已,有的还想去投靠他。期间,孝顺的杨舒春考虑到自己是独子,爸妈离不开他,便把父母接到国外一起生活。不过在西班牙住了两个月,尽管生活环境和条件都不错,但由于语言不通老人觉得很不适应,还是回到了国内生活。

惊呆!“欧洲老板”回国种菜

2011年1月,杨舒春又突然做出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放弃在西班牙的一切,回国种地。没有西装领带,只有布鞋、三轮车,吃住都跟村民在一起,这就是他回国之后的生活。有人猜测杨舒春是在国外混不下去,迫不得已才回老家农村躲债。听到这些议论,父亲连门都不敢出了。

那么,杨舒春究竟发现了什么商机呢?原来,一次他从马德里回来陪父母过年时,得知近几年国内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在市场上,即使你出大价钱,想买一种不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的农产品都很难,这让杨舒春非常担忧。一个念头在他脑海里闪过,何不在家乡专门种“放心菜”?既能照顾爸妈又能创业。

回到无锡后,杨舒春遇到中学同学丁晨,他和同学谈起自己投资的农场。对方说,早在4年前他和另外两个合伙人就准备投资办农场,但因土质较差,整块地闲置了3年。其间,他们不断翻土、晒土,让泥土起到自净作用,还投放微生物菌让泥土变肥。丁晨说,之前农民反映泥土很贫瘠,种植效果不好,但经过3年的修复,第一年他们种植的一大块水稻田长势非常好,多年种不好粮食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当地农民很吃惊。这年他们种的水稻共收获稻谷1万多公斤,尽管价格比市场上高出不少,还是深受欢迎,没多久就脱销了。“连自己的朋友都没买到。”丁晨笑了。

丁晨说,他们大米的卖点与土地闲置3年有很大关系,泥土中的重金属含量降低了,加上不用农药和化学肥料,更安全。对方的绿色种植理念很受杨舒春欣赏,于是两人一拍即合,杨舒春把自己多年来打拼的积蓄投入进去,要和合伙人一起实现自己的梦想。“在农场,我什么活儿都干,甚至挑过猪粪。”

位于无锡市鹅湖一个占地80亩的农场,就是杨舒春回国以后和三个合伙人一起办的。四人分工明确,有的抓生产,有的做外联,杨舒春负责制定农场整体的经营思路,而这也正是他最有把握的部分。

有了这位北大高材生的加入,原本枯燥的农场工作生机勃勃。合伙人龚女士深有体会地说,杨舒春思维活跃,在经营中提了很多中肯意见。之前,大家还想自己养牛,解决奶制品供应,被杨舒春回绝了。因为要想确保奶制品的质量,就必须有高质量的奶牛,而从国外进口大批奶牛不现实,况且也无法提供那么多草喂牛。他提出的这些理由,让其他三名同伴都心服口服。

杨舒春的经营理念非常独到,“一定要坚持有机的方向,绝不能因为追求产量和规模而放弃这个理想。”比如他对欧洲的种植技术非常感兴趣,还专门到法国和英国的一些农场进行考察,并带回了不少经验和种子;他与国内多位农学院专家保持着联系,在种养殖过程中遇到问题,就及时向他们请教。

“和其他农场不同的是,不管是种植还是养殖,我们都采用微生物发酵技术‘施肥’,而不是靠化学施肥。”杨舒春拿着一份来自江苏省药用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的报告给记者看,报告显示,对照国标绿色食品标准,他们的大米和草鸡的检测参数均达标。

微生物发酵养殖技术,是在养殖生产中制造发酵剂和各种生物营养剂,作为养分供应给农作物。农场里不管蔬菜地还是鱼、猪、鸡都吃这种肥料,前者洒在土地里,后者则拌在饲料里。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小小农场还是一个循环养殖系统,水稻去壳后成糠喂猪,猪粪用于肥土,部分蔬菜喂鸡。

烈日下的田间,好几个工人正在拔草。在这里务农的村民朱炳荣说,之前种地时用除草剂除草,而为了安全,这里不能使用除草剂,都是靠人工除草。

雄心勃勃,要做成上市公司

有趣的是,在杨舒春的农场里,你还能看到把鱼炖汤给猪吃的一幕。“杂鱼炖汤喂猪,猪粪给蔬菜做肥料,菜叶又用来喂猪喂鸡,全部养殖种植过程,不使用化肥、农药。”不仅如此,他还因一个独特的思路受到非议。杨舒春的农场虽然只有80亩地,规模不大,却种植和养殖了近30个品种,每一种都只有很少的量。这样的做法成了当地村民眼中的笑话,他们说他是标准的“小农经济”。

地少,品种多,不仅因为无法机械化作业带来成本增加,而且每多种植或养殖一个品种,因为技术不同就需要更多的管理人员,这样做非常不划算。本来就因为儿子办农场憋了一肚子火的父亲,听说他这么做,再也忍不住了。2012年2月的一天,矛盾彻底激化。杨舒春和父母爆发了激烈的争吵,父亲甚至放下狠话,如果农场能赚钱,自己就自杀。

尽管村民笑话,父母不理解,但杨舒春仍坚持这么做。他认为,国内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具有消费高端农产品的经济能力,但很少有农场可以同时提供餐桌上绝大多数食材,方便消费者采购。他就是要办一个这样的农场,甚至野心勃勃地要把农场做成上市公司!

然而一年后杨舒春发现,事情远不像自己想的那么简单,比如他的农场买了50头小猪仔,每天只喂玉米和青菜拌成的饲料,甚至用鱼汤补钙。而且猪群几乎是散养的状态,肉的品质自然非常好。2013年5月,第一批养的黑毛猪最先到了可以出售的时候,当地普通猪一斤卖到6元多,他给自己的猪却定价30元钱。因价格太高,这些猪根本就卖不出去。最大的一头后来长到400多斤,简直成了“猪模特”,令人啼笑皆非。

2013年7月,眼看着第二批的30头猪也都可以出栏了,可第一批猪还一只都没卖掉。大家开始质疑杨舒春的理念是不是真有问题。家人反对,合伙人质疑,而产品又偏偏卖不出去。当时杨舒春的压力非常大,急得睡不着觉。他开始动摇,自己当初回国创业究竟对不对?

那段时间,杨舒春经常坐在农场挖鱼塘时堆起来的一个大土丘上思考,自己生产的绿色农产品,明明品质非常好却没人买账,难道是大家不识货?后来他意识到,农场的黑毛猪之所以卖不出去,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没有找到愿意买高档农产品的消费者。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好方法,让消费者自己找上门来。

2013年7月的一天,杨舒春找到无锡一家报社的记者,邀请对方来这里参观。那位女记者看了他的农场,尤其了解了他的经营理念后大开眼界,觉得这家有机农场个性十足,很有推广价值,回去就写了一篇“北大高材生回家乡种地”的文章,而且上了头版。这篇报道在当地引起不小的轰动,杨舒春和他的有机农场一下就火了起来。此后,很多人都来农场考察,杨舒春索性用自己生产的东西做了一大桌子菜,让大家免费品尝。通过展示自家的产品,他的50头猪不仅很快都卖了出去,而且农场的大米、蔬菜、鸡、鱼等农产品都供不应求。

此后,杨舒春开始用优先供应的办法,吸引高收入群体成为自己的固定会员。“比如肉质非常鲜美的黑毛猪,因数量有限根本无法满足市场,只能暂时对会员供应。想要买,都只能通过团购,要凑满一定人数才能屠宰一头猪。”

会员制供应有很多好处。比如年初你交3万元不等的预付款,一年的蔬菜和鱼肉等餐桌上的食材,就全部由农场供应,并送货上门。“我们的品种非常丰富,光蔬菜就有20多种,有的还是市面上见不到的欧洲新奇特品种,再加上猪肉、鱼和鸡等,一家人所需要的绝大部分食材,都能在这里解决。”杨舒春说,此举不仅为市民提供了方便,最关键的是,这些农产品都是绿色环保的,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

2014年是杨舒春回乡创业的第三年,这家有机农场已经按照他当时的规划,走上了正轨。到5月底,已拥有常年制会员350多人。

其实这3年仅是摸索试验阶段,真正的创业才刚刚开始。下一步,杨舒春计划把农场扩大到5000至1万亩,产品主要供应上海及周边地区,每年利润超过1个亿。最终公司实现上市!

令杨舒春感到最欣慰的是,如今父母已认可了他不当外交官做“时尚农夫”的人生选择,老人还经常乐呵呵地到农场来帮忙呢。他希望有更多的人复制自己的创业模式,这样,就会有更多的市民能吃到绿色安全食品!

(未经作者同意,严禁转载、上网。违者必究!)

责编/毕春晖

E-mail:

微博网址: http:///bch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