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丁苯酞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59例内囊预警综合征疗效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丁苯酞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59例内囊预警综合征疗效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调查丁苯酞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内囊预警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给予59例内囊预警综合征患者丁苯酞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发作性症状消失(NIHSS评分0分)为显著有效;进展为脑梗死,症状轻微(NIHSS评分=4分)为无效。结果 在治疗14天后观察并记录。显著有效42例(71.2%),有效13例(22.0%),无效4例(6.8%);总有效率93.2%。结论 丁苯酞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内囊预警综合征疗效较好。

关键词:丁苯酞;羟乙基淀粉;内囊预警综合征

内囊预警综合征(capsular warning syndrome CWS)是指短暂性发作的运动和(或)感觉症状,特点为反复、刻板样发作,24h内至少发作3次,累及单侧面部、上肢或下肢,为单侧2/3以上肢体,一般没有失语、失用等皮质受累表现,容易进展为内囊梗死[1],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现将我院应用丁苯酞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内囊预警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系我院神经内科2013~2014年收治的59例内囊预警综合征患者,男33例,女26例;年龄53~73岁,平均62岁;其中合并高血压49例,高脂血症46例,2型糖尿病19例,冠心病21例,短暂性脑缺血症状均符合内囊预警综合征,表现为反复、刻板样发作的皮质下缺血症状。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给予患者羟乙基淀粉250ml静滴7~10d,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滴12h 1次14d。同时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和调脂药,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者给予相应治疗。排除心功能不全、对药物过敏及其他不适合应用该药物的患者。

1.2.2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①发作性症状消失(NIHSS评分0分)为显著有效;②进展为脑梗死,症状轻微(NIHSS评分

2 结果

给予患者羟乙基淀粉250ml静滴7~10d,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滴12h 1次,同时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和调脂药,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者给予相应治疗14d后。本组患者显著有效42例(71.2%),有效13例(22.0%),无效4例(6.8%);总有效率93.2%。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

3 讨论

以短暂性脑缺血表现的CWS多表现为感觉运动性发作或纯运动性偏瘫,同时累及单侧面部和上下肢者多见[1]。病因和发病机制主要为穿支动脉低灌注和脑小血管病,侧支循环代偿能力较差。传统的抗栓(单纯抗血小板或抗凝)疗法对治疗CWS的治疗效果不佳[2],极易脑血栓形成,且一旦形成脑囊梗死,肢体偏瘫较重,肌力甚至为0级,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组患者应用羟乙基淀粉改善低灌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改善侧支循环,针对性强,从而使有效率达到了93.2%,而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好。但是由血管炎、颅内动脉夹层、静脉窦血栓等病因导致的CWS要实施对因治疗[3] 。CWS与缺血性卒中关系密切并且预后不良,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应尽可能查找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4]。本组CWS患者入选者病因和发病机制均为低灌注和脑小血管病,侧支循环不良,故应用扩容改善低灌注及改善侧支循环药物治疗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故病因和发病机制的鉴别非常关键。不足之处为病例数较少,故仍需继续探讨CW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增加病例数,使患者更多受益。

参考文献:

[1]孙亚楠,滕继军,孙凤娇.预警综合征[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3,21:928-929.

[2]Del Bene A,Palumbo V,Lamassa M,et al.Progressive lacunar stroke:review of mechanisms,prognostic feature, and putative treatments[J].Int J Stroke,2012,7:322-328.

[3]Chen ZC,Sun JZ,Shi ZH,et al.Capsular warning syndrome caused by spontaneous middle cerebral artery dissection[J].CNS Neurosci Ther,2012,18:703-704.

[4]孙亚楠,滕继军,孙凤娇.预警综合征[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3,2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