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城市型高校“双师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城市型高校“双师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研究了城市型人才培养定位和辅导员工作的特点以及“双师型”辅导员的内涵,指出了“双师型”辅导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结合成都学院的实际情况,介绍了城市型高校“双师型”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方案。

关键词:城市型高校 双师型 辅导员 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186-02

我国的高校辅导员制度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最初高校辅导员主要从事政治工作,定位为学生的“政治领路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得以进一步的拓展,将帮困工作、心理辅导、职业辅导、人际关系处理等帮助大学生完成社会化过程和职业发展的工作也纳入到辅导员的岗位职责。《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城市型高校在行政关系上隶属于所在城市,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职能均应紧扣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需要,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其培养目标。[1]作为城市型高校的辅导员则需要更加关注社会、市场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在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加强其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这就要求城市型高校加强“一专多能”的辅导员培养和“双师型”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1 “双师型”辅导员的内涵

目前对“双师型”辅导员内涵和标准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双师型”辅导员的概念最早由三江学院陈万年校长提出,他认为将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合并一支既懂实务、又懂理论,既能在日常生活和教育实践中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能在思政课课堂这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上做好工作的“双师型”队伍[2]。王国忠认为“双师型”辅导员既是“传道、授业”的理论教师,承担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也是学生“解惑、服务”的生活导师[3]。淮北师范大学的谢红霞结合自己多年的学工经验,从职业资格上对“双师型”辅导员进行了重新的界定,她认为“双师型”辅导员除了具备高校教师资格以外还需具备指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某种专业执业资格,如心理咨询师、就业指导师等[4]。

结合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角色定位,笔者认为,“双师型”辅导员是指同时具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能力和多项有助于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实践能力和实战经验的辅导员,如图1所示。这里不仅包含心理健康咨询等能力还应包括与专业相关的实践能力和实战经验,如在旅游管理专业引进具有旅游从业经验的人员担任辅导员,以帮助学生尽早的了解专业和行业,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

2 “双师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义

三江学院的周更生从国家战略、辅导员的职责以及民办高校的特点等几个方面研究了“双师型”辅导员的培养及队伍建设的必要性。笔者认为,“双师型”辅导员队伍建设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以及辅导员自身的成长均有重大的意义。

2.1 “双师型”辅导员队伍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需要

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于高速发展其和转型期,高等教育改革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突破口,结合产业需求,尤其作为城市型高校,应立足地方社会经济需求,强调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这就对辅导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指出:高等学校应当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辅导员既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也是管理队伍的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因此,建设“双师型”辅导员队伍是贯彻、执行国家关于高等教育的相关文件的体现。

2.2 “双师型”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学生成才的需要

根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基于大学生需要角度的新时期辅导员工作研究”对10所高校的调研报告,当代大学生最希望能够从辅导员处得到心理咨询、职业发展与规划、学业三个方面的帮助和指导[5]。在对辅导员的职责期望中,帮助和指导分析就业形势和本专业的就业行情排在首位,心理健康及人际关系的处理排在第二位,排在第三位和第四位的分别是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解答思想上的疑问。在对辅导员的专业期望调研中,51.9%的大学生期望辅导员的所学专业与自己相近或相同,这说明,他们期望在平时和辅导员的沟通和交流获得更多的专业方面的指导,而相同或相近的专业背景也使得沟通更加畅通。因此,从学生期望的角度,“双师型”辅导员更加能够满足学生成才和成长的需要。

2.3 “双师型”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教学和科研被视为高校的核心任务,而思想政治和学生管理被认为是辅助工作,使得辅导员工作缺乏成就感和自豪感,自我定位不清,部分辅导员甚至出现职业倦怠,把辅导员作为职业生涯的过渡和跳板,通过学历和职称提升进行转岗。从而导致辅导员工作不够深入,辅导员队伍不够稳定。为了推动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以适应新形势下学生工作出现的新的问题,教育部制定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构建辅导员队伍能力标准体系,也明确了辅导员的晋升体系。

“双师型”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是稳定辅导员队伍的重大举措,是强化辅导员队伍能力与素质的关键。同时,它也促使辅导员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合理地进行自身的职业规划,专心从事自己的本职工作,成为学生工作方面的专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 城市型高校“双师型”辅导员队伍建设

成都学院作为城市型高校,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多种渠道大力推进“双师型”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保驾护航。

3.1 优化辅导员队伍的结构

成都学院将辅导员招聘过程中,对候选人员进行分类遴选,将专业、工作经历、执业资格等列为考核范围。在分配到各个院系的时候,每个学院均安排具备心理咨询资格的辅导员,尽可能根据其所学专业和所从事过的行业安排到相关的院系。如将具有中级导游职业资格的人员安排在旅游文化产业学院,将电子专业的人员安排到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3.2 构建辅导员培训交流平台

成都学院通过主题讲座、分组讨论、外出交流参观、素质拓展、实践活动等多项种形式,构建了辅导员培训交流平台。定期举行心理健康咨询、主题班会组织、职业生涯规划、学风建设、校园安全、集群事件、舆情处理等方面的讲座,与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进行辅导员交换学习,举办素质拓展训练,有效地提升了辅导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各学院安排专项经费鼓励辅导员参与专业相关的培训,如旅游文化产业学院每年安排辅导员参加中、高级导游员以及咖啡师、调酒师等培训。

3.3 鼓励辅导员参加科研和社会实践

为了提升辅导员的科研和实践能力,成都学院利用其社会服务平台,吸纳辅导员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服务企业、社会的科研项目中,并在校基金项目中专门列出辅导员专项,以鼓励辅导员从事科研工作。目前绝大部分辅导员均参与到统筹城乡教育研究中心、廉政建设研究研究中心、性社会学与学校性教育研究团队、学生发展研究团队等研究平台中。另外,成都学院紧密联系地方,由辅导员团队承接四川省、成都市等政府部门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旅游文化产业学院辅导员团队承办四川省文明办的“美德少年四川行”活动。

4 结论

“双师型”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是提升辅导员服务能力,实现辅导员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的有效渠道。成都学院通过建设“双师型”辅导员队伍,为培养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光.城市型大学的初步探索[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66-69.

[2] 魏圆圆,樊育红.大力建设“双师型”辅导员队伍[J].新西部,2012(17):39-40.

[3] 王国忠.高职院校“双师型”辅导员队伍建设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9):94-95.

[4] 谢红霞.高校“双师型”辅导员队伍建设述评[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54-156.

[5] 刘艳坤,朱锦秀,邹涛.大学生对辅导员的期望状况调研[J].思想教育研究,2013(1):9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