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民办高校的生源危机及其应对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民办高校的生源危机及其应对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在当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下,仍面临深层次的生源危机、经济危机和生存危机。民办高校生源危机的形成原因非常复杂,已经对学校自身、高考考生及家长、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公众等多方的利益构成了巨大挑战。应对生源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利益相关方形成多重有效合力,共同参与治理,特别是民办高校要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关键词]民办高校 生源危机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内涵式发展 诚信办学

[作者简介]范莹莹(1982- ),女,安徽砀山人,安徽三联学院工商管理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王中华(1978- ),男,安徽岳西人,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安徽 合肥 230601)

[课题项目]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民办高校生源危机及其应对措施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K2012B178)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6-0017-04

民办高校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依法举办的高等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民办高校数量和招生数量明显增加,但是在当今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下,民办高校也面临深层次的生源危机、经济危机和生存危机,值得各方的关注和深思。

一、民办高校生源危机的表现形式

从招生政策制定、录取指标投放、高考考生报名、高校招生宣传、录取批次安排、大学新生报到、高校学生管理、高校学生就业等诸多环节来看,近年来高考考生放弃报名、考试、填报志愿、入学以及超低分录取、中途退学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生源危机越来越突出。

1.高考报考人数持续减少,民办高校生源呈萎缩态势。据有关部门统计,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全国高考报考人数分别为1050万人、1020万人、957万人、933万人、915万人,①与2008年最高峰时的报考人数相比,2012年已经减少约140万人,但录取人数仍然连续增长,从2008年的近600万增长到2012年的近685万。高考录取比例也大幅度上升,从2008年的57%跃升至2012年的75%以上。2011年,全国实际录取比例超过85%的地区已经达到10个,两个省超过92%,分别是海南和吉林。除北京、上海外,历史上考大学比较难的山东等省市的实际录取比例也超过了85%。②由此可见,随着高考录取率的不断提升,高校对生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然而,近五年我国报名参加高考的考生人数却呈现“不升反降”的态势,已经无法满足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的需求。当前高校生源市场的供求矛盾十分突出,特别是随着不少地方的录取率逼近100%,生源市场几乎被开发殆尽,现有的生源数量已经无法满足民办高校的招生需求。随着今后高考考生人数进一步减少,高招录取计划人数进一步上升,可能会出现“招生计划人数大于高考报考人数”的奇特倒挂现象。

2.高招录取新生更加困难,民办高校难以完成招生计划。在高考报考人数持续减少而民办高校招生计划增加的背景下,民办高校招收新生更加困难。虽然民办高校竭尽全力展开招生宣传,但是对考生特别是高分考生没有太大吸引力,考生报考特别是第一志愿报考的积极性不高,一次投档完成招生计划非常困难,征集志愿计划人数明显增多,虽采取降分录取,但还是无法顺利完成招生计划,甚至遭遇“零投档”的尴尬。以2012年安徽省高招录取情况为例,据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统计:在三本批次,院校之间的生源差距进一步拉大,降分录取的院校数量占该批次院校总数的比例,文史类和理工类分别为18.1%和30.4%;而到了高职(专科)批次,考生的选择性进一步增强,考生填报志愿的积极性明显下降,一些考生放弃填报志愿,这使得院校之间的生源差距十分明显。高职(专科)征集志愿时,无考生填报和降分录取的院校占该批次院校总数的比例,在文史类和理工类分别达到27.5%和55.8%。高职(专科)实际录取人数占计划数的比例为87.3%,尚有12.7%的高职(专科)计划没有完成。③由此可见,安徽省三本批次民办本科和独立学院降分录取比例较高,一次投档完成招生计划并不理想;高职专科批次无考生填报和降分录取的院校以及无法完成招生计划的比例更高,其中,民办高职专科院校较多无法完成招生计划,公办高职专科招生录取情况明显好于民办高职专科。著名教育专家熊丙奇也认为,从目前来看,陷入生源危机的学校,主要是在民办高职高专。④

3.新生报到率呈下降态势,民办高校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很多民办高校好不容易完成或部分完成了招生计划,向新生发放了录取通知书,但很多新生没有如期来校报到,弃学现象明显增多。据云南省教育厅相关处室的初步摸底发现,2012年云南省内民办专科院校平均的初次报到率仅在30%左右,也就是说,如果录取了10个人,大概只有三四个人到校报到。而省内公办专科院校的初次报到率相对较高,大概是民办专科院校报到率的一倍以上,平均在70%左右,其中,在昆明的公办专科院校的报到率相对要更高一些。而第三批民办本科院校的报到率则整体在80%~90%。⑤据湖北省教育厅统计,2010年湖北高招录取36.6万人,有3.5万人放弃报到,当年报到率低于90%。安徽省教育厅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 年该省本科报到率约为90%,专科报到率仅80% 左右,⑥其中民办高校新生报到率明显低于公办高校。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不少省区市的专科院校最低控制线很低,甚至降到150左右(高考总分750分),上大学几乎没有分数门槛,已经到了只要考生愿意上都能上的地步。如果说民办高校招生计划不能完成是遇到了生源数量危机,那么不计分数、滥竽充数式地拉拢考生入学,则是遇到了真正的生源质量危机。

二、民办高校生源危机的形成原因

民办高校生源危机的形成原因非常复杂,既有客观原因、历史原因、自然原因、国内原因,又有主观原因、现实原因、社会原因、国外原因,主要与人口政策、教育制度、招生政策、就业形势、留学政策、资源配置、培养成本、区位优势、城市规模、历史积淀、观念认识等诸多问题相关。

1.人口出生率的整体下降,民办高等教育的过度扩张。民办高等教育的生源数量危机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国的计划生育国策。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实施,我国的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适龄入学人口数量不断减少。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1978~2012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在1987年达到峰值23.33%,以后总体上呈现逐年下降态势,直至2012年下降为12.10%。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各级各类在校学生人数肯定相应地减少,“从小学到高中,最近10年,我国教育系统经历了生源的整体下降。中小学校总数从20世纪末的70万左右下降到了目前的40万左右,在校中小学生总数从2.7亿下降到2亿左右”⑦。与此相对应,高考报名人数在2008年达到峰值1050万以后,也呈现逐年减少的态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各类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数量增加显著。据教育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21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不含独立学院)共计2198所,其中独立设置民办普通高等学校424所(其中民办本科99所,民办专科325所),具有民办高等教育性质的独立学院303所;全国成人高等学校共计298所,其中民办成人高等学校1所。⑧由此可见,各地各级各类纳入统招计划的民办高校数量已经达到727所。近年来,不少地方高校忙于增设、升格、合并、改名,高校包括民办高校都不同程度地扩大了招生规模。虽然日益增多的民办高校为考生和社会提供了更多的高等教育资源,但也存在规模控制相对失调的问题,民办高校自身的过度扩张很大程度上加剧了生源危机。

2.高校招生录取政策的限制,民办高校低位录取批次的特殊安排。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和高校招生录取政策的限制,无论是招生指标的争取还是招生批次顺序的设定,民办高校在与公办高校争夺生源时存在地位严重不平等和制度严重束缚的状况。在招生指标上,由于传统思维惯性和政策歧视,民办高校比公办高校更难获得教育主管部门的同意而增加招生计划,这也导致民办高校很难扩大生源。特别是在招生批次顺序的设定上,民办高校处在招生的批次末端,在争夺生源上处于天然的劣势地位。按照我国现有的高校招生方案,招生批次一般按提前批次、第一批重点本科批次、第二批一般本科批次、第三批民办本科和独立学院三本批次、第四批高职和专科批次顺序录取,民办高校一般只能在第三批次和第四批次抢到生源,然而高分优质生源早就在前面三个批次被公办高校抢夺得所剩无几,经过三轮筛选下来的生源质量不高、生源数量较少,而且剩余考生填报民办高校的愿望严重弱化,入学积极性不高,这必然导致民办高校的生源危机。以2012年安徽省高招为例,普通文理科一、二、三本批次录取人数分别为45768人、84977人和37160人,普通文史科一本、二本、三本、高职专科最低控制分数线分别为577分、541分、512分、200分,普通理科一本、二本、三本、高职专科最低控制分数线分别为544分、478分、431分、200分,可见民办三本高校和高职专科无论在招生人数和招生分数上都与公办一本、二本高校存在较大差距,抢夺生源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处于先天不利的地位。

3.高等教育质量需求层次的提升,民办高校先天不足的消极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从过去的精英教育阶段逐渐迈入大众教育阶段,参加高考已经从过去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变成“条条大路通罗马”,考生和家长对上大学的需求已经从过去的“能上学”转变成“上好学”,高校招生也已经从过去的生源“任我挑”状态逐步转变成“我被挑”状态。随着高等教育资源的供给日益丰富、考生和家长对高等教育质量的需求层次明显提升,学生可供选择的上学机会明显增加,对高校的档次要求也明显提高,部分家长更愿意把子女送到国外留学,以便能够接受更好的高等教育。据统计,从2008年起,出国留学人数连续4年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速度,2011年达到34万的历史记录。这34万人中,近一半是出国读本科。⑨出国留学人数增多,分流了一大批国内(包括民办)高校的生源,而在国内(包括民办)高校遭受由生源危机带来的经济危机的同时,“在海外的中国留学生仅每年支出的学费、生活费为所在国做出的‘贡献’美国290亿元、澳大利亚900亿元、英国200亿元”⑩。另外,一部分高考考生放弃填报志愿和入读民办高校,原因在于他们希望能够就读更好的公立高校,因而他们宁愿选择复读再考。以湖南省复读生为例,据统计,“高考复读率近年来持续上升。2012年,全省考生36.3万人,其中往届生(复读生)6.4万人,占17.6%,为近三年来最高,几乎参加高考的5个学生中就有1个是复读生”11。由此可见,日益增多的留学人数和较多的复读生是导致民办高校生源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由于社会竞争加剧,民办高校不仅学费偏高而且培养出来的学生社会认可度不高,民办高校大学生不仅就业困难而且就业质量不高,这也是导致部分高考考生弃考弃学,宁愿选择高中毕业后直接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高考考生不愿意报考和入读民办高校,不能完全归咎于考生和家长的挑剔以及社会的歧视,关键还在于民办高校存在先天教育资源的不足。云南省教育厅民办教育处处长曾传虎认为:“一些民办高校面临招生难,主要是因为办学没有特色、质量不高等原因。”12

三、民办高校生源危机的多重影响

从教育、经济、社会、政治等多重角度来看,面对生源危机,利益受损的不仅仅是民办高校,其放大的负面影响还会波及高考考生和在校学生及其家长、公办高校、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公众等更多主体。

1.高校之间生源抢夺更加激烈,民办高校恶性竞争事件频发。为应对生源危机,部分民办高校不择手段地拉拢生源,导致民办高校恶性竞争事件频发,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招生秩序、教学秩序和社会秩序。当前民办高校的招生乱象主要表现为:一是扩大宣传和虚假宣传。有的民办高校故意夸大办学实力,虚报学校师资力量、教学硬件、办公条件、实验设备、食宿环境、奖助学金、就业率、考研率、出国留学率等;有的民办高校故意混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成人教育与全日制教育、专科教育与本科教育等不同教育层次的界限;有的民办高校甚至以所谓“内部指标”“机动名额”“内部指标”“点招指标”“计划外指标”“自主招生”“更改分数”“内部有人”“联合办学”“联合培养”“包就业”“假毕业证书”等多种借口进行招生诈骗。二是中伤同行。由于民办高校之间存在直接的生源竞争关系,因此,为了吸引考生报考各自学校,有些民办高校不惜造谣中伤同行,故意贬低同行的办学声誉和办学实力以便达到有意抬高自己的目的,招生人员甚至为了拉生源而大打出手。三是拿回扣买生源。与教学科研环节相比,民办高校更重视招生环节,每到招生季节,大打招生宣传战,招生任务分解到招生办及其他行政人员乃至每个专职教师,动员在校学生停课参与招生,采取严格的超额有奖和未完成惩罚的目标考核体制,采取类似传销的方式招生,不惜实行招生拿提成和拿回扣买生源的做法,甚至出现恶意篡改考生志愿的现象。据有关媒体报道:“济南一民办高校掀起招生总动员,不少学生成为该校招生,每人要完成1~2人的招生指标,招生‘业绩’与奖助学金等评优活动挂钩,甚至可以申请学校的免考,而且受过处分的学生,招生3人以上,还可申请撤销处分”,民办高校对此还美其名曰为“学生社会实践一部分”。13

2.多种主体的合法权益受损,民办高校监督管理更加困难。民办高校在招生环节上的虚假宣传和恶性竞争行为损害了自身的办学声誉,即使能够拉拢超低分的学生入学勉强凑数,但民办高校生源质量的下降将会导致学校教学组织困难,教师教学热情受挫,人才培养水平下降,学生就业竞争力不足。因此,民办高校招生、教学、就业每个环节的恶性循环将会使民办高校的公众认可度进一步降低,使考生及其家长的报考欲望进一步弱化,从而恶化了民办高校整体生存发展的环境。山东社科院省情综合研究中心了《2010年山东民办高校公众满意度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考生和家长对民办高校的现状及前景却并不乐观。3875份有效问卷中,有40.25%受访者认为目前民办高校鱼龙混杂、良莠不齐,37.56%的受访者认为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而仅有8.72%受访者人对民办高校的发展持乐观态度”14。另外,部分民办高校的非法招生行为和低劣的培养质量将会导致高考考生及其家长、教育主管部门、公办高校、社会公众等相关主体的利益同时受损。首当其冲的是考生及其家长,他们由于民办高校的欺骗性宣传不仅被迫接受劣质的高等教育,付出高额的学习费用,而且浪费了宝贵的青春年华,失去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对于教育主管部门来说,一方面,对民办高校的监管将面临更大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也将面临来自社会公众和考生及其家长的更大社会舆论压力,否则将会导致教育主管部门权威的侵蚀、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错乱、高等教育大众化方向的迷失,甚至将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执政党的执政合法性。特别是倒闭后的民办高校的生源分流和安置问题是一个棘手问题,如果教育主管部门处理不好,很可能诱发大规模的,将会直接增大地方政府维稳的压力。

3.高等教育资源将会闲置和浪费,民办高校将濒临破产和重组。公办高校的办学经费有教育主管部门的公共财政经费投入为保证,而民办高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学生所缴纳的学费。生源危机对民办高校来说就是经济危机和生存危机,它直接关系到民办高校的生死存亡。由以上分析可知,不少民办高校由于无人报考、报考不足或入学报到率不足,不仅导致大量的招生计划和指标浪费,而且导致民办高校前期的投入无法及时收回。很多民办高校在以前生源较好的情况下做了大量的校舍建设和师资引进等前期投资,而这些投资资金不少来自银行贷款,一旦因为生源危机引发资金链断裂,民办高校不仅面临校舍的闲置、师资的过剩、教学质量的下降、学生及家长的愤恨、社会舆论的指责、整体声誉的损害,而且将面临直接倒闭的风险。如民办高校青岛飞洋职业技术学院,占地约1500亩,投资上亿元,教职工最多时达到800多人,在校生规模曾经达到1.6万人,曾经是青岛乃至整个山东招生规模最大的民办高校,可是2012年该校计划统招3000多人,只有46人投档,最后实际只能招到300人。该校开设有37个市场紧缺、热门统招专业,平均每个专业不足10个学生,15教师也已经被裁撤到只剩250人,濒临破产的边缘。由此可见,生源危机对民办高校自身的利益冲击最大、最直接和最明显。生源危机对民办高校自身来说几乎是负面影响,但是对于整个高等教育来说也有正面影响,那就是民办高校生源的外在压力将会促使教育主管部门推动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和高考招生录取体制的改革,导致民办高校的洗牌重组与高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民办高校生源危机的应对措施

1.政府推进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民办高等教育规模适度控制。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匀,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高校,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的整体办学实力差距较大。民办高校虽然先天不足,也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但在弥补政府教育投入不足和满足社会多样化的人才培养需求等方面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从长远的角度看,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将会从中小学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逐渐向高中教育乃至高等教育过渡,政府应该大力提高公共教育均等化服务水平,普及高中十二年制义务教育,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为民办高校提供更多的生源。一方面,政府应该重视民办高校在公共教育服务方面的积极作用,在贷款、税收、用地等方面给予便利和优惠;另一方面,政府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要合理规划民办教育的发展方向,适度控制民办高等教育规模,有效抑制民办高校过度扩张的冲动,对具有合法招生资质的各级各类700多所民办高校,加强资质审查、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教育部近年来连续在其官方主页上公布“暂停招生(红牌)和限制招生(黄牌)高等学校名单”,其中不少是民办高校,这也是教育部对民办高校加强监管、督促整改和控制招生规模的一种有效措施。2013年4月15日,经安徽省政府同意,安徽省教育厅出台《关于“十二五”期间高等职业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着力加强高等职业学校设置管理,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该意见提出,从现在起到“十二五”末期,安徽省原则上不再新增设高等职业学校,16这也是从源头上控制包括民办高等职业学校在内的所有高职院校数量的一种权宜措施。另外,立法机关需要修订和完善高等教育法律法规,规范民办高校破产和重组程序,从实体和程序上完善民办高等教育的规制措施。

2.教育主管部门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民办高校获得充分办学自。民办高校的整体生存和发展环境不佳,部分原因是现有的高等教育体制特别是招生体制束缚了民办高校的发展。即使现阶段教育主管部门无法为民办高校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也应该在体制上给予松绑,提供更多的政策优惠。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和高招录取制度改革,赋予包括民办高校在内的所有高校充分的办学自,打破高校层次和等级限制,加大招生市场秩序监管,建立“多次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生考试新格局。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稳定规模,保持公办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相对稳定,高等教育规模增量主要用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以及扩大民办教育和合作办学”。教育部在控制高等教育规模的同时向民办高校适当倾斜,在招生体制上进行改革,给予民办高校更多的招生自和招生名额。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的改革,为民办高校提供了一定的招生自,但是自主招生名额占整个招生计划总数的比例有限,远远不能满足民办高校办学的需要。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高考录取政策的改革方向之一就是分级考试录取,即本科层次与专科层次分开考试录取,甚至注册入学。2011年,江苏26所高职开始试行注册入学,山东省教育厅也宣布2012年本科与高职入学考试分离。许多地区也对高职和民办院校注册入学的可行性进行研究,17这也是对改变沿袭已久的“一考定终身”制度的大胆探索和有益尝试,既减轻了考生参加高考的心理压力,为考生和家长提供了更多的高等教育资源选择空间,也从招生体制上为民办高校缓解生源危机提供了契机。

3.社会公众理性对待高等教育,民办高校坚持走内涵式办学之路。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关系到高考考生及其家长、用人单位、社会公众、政府部门等多方面的利益,还关系到整个社会教育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和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应对生源危机并非民办高校一方之责,根本出路在于利益相关方形成多重有效合力和共同参与治理的机制。高考考生及家长应克服认识偏差和急功近利的情绪,正确对待高招录取工作并理性选择民办高校及其专业;社会公众和用人单位积极参与高等教育制度和招生体制改革探讨,纠正对民办高校及其学生的认识偏见,为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生源危机的解决提供建设性意见,为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民办高校自身需要在招生、教学、就业等诸多环节练好“内功”,坚持走内涵式办学之路。民办高校应立足于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在专业设置上主动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扬长避短,发挥其他公办高校所不具备的办学自,主要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快发展社会和产业急需的短线专业和新兴专业,避免设置其他公办高校专业已经布点较多、在校学生较多、就业比较困难的长线专业和传统专业;另一方面,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积极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强化教学管理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增强学校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从而吸引更多的考生关注和报考。总之,提升实力和诚信办学才是民办高校应对生源危机的根本之策。

[注释]

①参见青年人高考网2012年6月7日的“全国历年高考报名人数及录取率统计”一文。

②参见中国教育在线2012年5月30日的“4年下降140万,高校生存危机迫在眉睫”一文。

③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高招录取工作圆满结束,录取率首次超过80%[EB/OL].,2013-06-27.

⑨参见中国教育在线2012年5月30日的“教育国际化是化解生源危机的机会”一文。

⑩贺涵甫.高考“三放弃”现象日益突出[N].广州日报,2012-06-15.

11参见中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站2012年11月9日的“2013湖南高考报名人数,湖南复读生报名人数增加”一文。

12刘超.新生报到率仅3成,生源危机逼近云南民办二专[N].春城晚报,2012-10-24.

13胡立丰,彭梅桂.生源紧张还会持续,招生乱象如何遏制[N].潇湘晨报,2012-07-11.

14臧旭平,于小阳.民办高校调查:教师身兼9门课程,临时抱佛脚[N].青岛早报,2011-07-27.

15种昂.民办高校生死劫[N].经济观察报,2012-09-14.

16安徽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十二五”期间我省原则上不再新增设高等职业学校[EB/OL].http:///newscentre/show.jsp?id=MzA5NTU4,2013-04-17.

17参见中国教育在线2011年5月4日的“高考生源减少原因:‘三放弃’与低龄留学”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