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抓住政策市场机遇 大力发展畜牧生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抓住政策市场机遇 大力发展畜牧生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7-273X(2008)01-0007-02

现代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起重大作用。湖北省南漳县2007年生猪出栏71万头,比2006年增长14.5%;牛、羊、禽出栏(笼)分别为1.1万头、5.1万只和255万只,比2006年分别增长35.8%、24.4%和30.7%;禽蛋产量0.9万t,比2006年增长23.3%。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为50%。县委县政府决定抓住畜牧业发展市场行情好、政策扶持力度大,养殖户积极性高的机遇,按照“科技引领,大场带动,大户支撑,散养配套、优质安全、高产高效”思路,用发展现代农业的理念推进现代畜牧业生产,力争用3年时间把南漳县建设成为全省名副其实的畜牧生产大县,力争到2010年全县生猪出栏量达100万头,山羊出栏达10万只以上,牛出栏2万头以上,家禽出笼400万只以上,畜牧业产值突破1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60%以上,年提供人均纯收入100元以上的奋斗目标。

1 突出板块建设,在养殖增量上抓突破

前一阶段,畜牧业价格一路攀升,猪肉价格一度超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群众承受能力,其根本原因就是供给偏紧,猪源紧张,市场供不应求,纵观生猪发展历程,猪价过高或偏低都不利于畜牧产业健康发展。保持畜牧业又快又好发展,必须把产出总量作为首抓任务,确保总量与市场需求的基本平衡。针对南漳县畜牧业发展现状,必须着力抓好以下“三个调整”。

1.1 调整发展策略,坚持抓大不放小

按照“大户支撑,散养补充”思路,突出抓好两手:一手抓规模养殖,做到大户(大场、大村,养殖小区)切实壮大。规模养殖有利于科技推广,有利于土地流转,有利于防疫统一。对自然条件好、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区域着力推行规模养殖,培植一批大场、大村、大户,走规模化、集体化之路,发挥大场、大村、大户在整个畜牧产业中的支撑作用和规模效应。在大场大户建设上,要突出抓好现有养殖小区、生产大户、大村的巩固提高,引导农户抓好现有畜禽场舍改造升级,确保栏舍畜禽养满,饲料喂足,避免因价格好,盲目投资、盲目建场,导致重复建设,造成资金和土地浪费。全县将突出抓好益农公司、中原牧业等5个养殖大场提升,确保达到产量和效益。计划用3年时间培植年出栏5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户)3 000个,出栏生猪1万头的养殖重点村20个,规模养殖小区25个,出笼1000只鸡、鸭、鹅大户300户;出栏肉牛30头以上养殖户200户,出栏羊200只以上大户200户,实现规模养殖出栏总量占全县畜牧总出栏量的80%以上。一手抓千家万户散养,做到小户不小瞧。分散养殖是确保出栏总量的关键,也适合山区群众的生产习惯。要教育群众增强商品意识,在保证农户自给的同时,提高畜牧商品率。

1.2 调整区域布局,坚持因地制宜

按照“主攻生猪、突破牛羊,兼顾家禽、彰显特色”思路,优化畜牧业内部结构,建设区域特色养殖板块。以城关、九集、武镇、清河等乡镇为重点,建设优质三元猪板块,优质猪出栏80万头以上:以东巩、李庙、长坪等乡镇为重点,建设山羊养殖板块,年出栏山羊达到7万只以上;以蛮河、清凉河、黑河流域为重点,建立水禽养殖板块,年出笼肉鸭肉鹅50万只以上;以城关、清河、肖堰等乡镇为重点,建立果园、林地、草园绿色土鸡野养板块,年出笼优质土鸡20万只以上:以武镇、城关、清河、几集等乡镇为重点,建立蛋鸡养殖板块,蛋鸡存笼达到50万只以上:以武镇、九集等乡镇为重点,建设肉牛养殖板块,年出栏肉牛6000头以上,通过优势区域板块建设,示范带动全县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1.3 调整饲养模式,转变生产方式

畜牧业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产业,与种植业、加丁业和渔业等相关产业联系紧密,全县上下要广泛宣传,积极推广生态养殖和循环养殖。丘陵镇区大力推广“150”模式养猪,山区乡镇大力推广“1235”模式养羊。到2010年,全县“150”模式养猪户和“1235”模式养羊户分别达到1000户以上。一般农户推广种草养畜、园地(茶园、竹园、林地、果园、桑园)养鸡、稻田养鸭及“1511”(1个农户养5头猪,建1个沼气池,人均增加收入100元)等生态养殖模式。在规模养殖场中推广“猪―沼―鱼”、“猪―沼―菜”,“牧―沼―桑”、“牧―沼―果”等生态养殖。通过生产方式的转变,不断提高全县科学养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

2 突出标准化生产,在质量安全上抓突破

畜牧产品是农副产品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日常生活必需品。其质量关系人们生命安全,推动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着眼标准化生产,全面提高饲养水平,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之路。

2.1 抓品种改良,建立良种引进繁育推广体系

品种决定品质。畜牧业品种好坏决定畜牧业产品质量好坏,优良品种也是抢占市场份额重要因素。我们将把抓品改,实施良种工程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全县以畜牧品改站为龙头,镇(区)以养殖小区为抓手,各村以养殖大户为载体,形成县、镇、村三级良种引进繁育推广体系,努力把畜牧品改站、养殖小区、生产大户建设成集良种繁育推广、高新技术应用、产学研于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养殖基地。重点推广“杜长大”三元杂交猪、牛冻精配种生产杂交牛、波尔山羊二元杂交、蛋鸡经济杂交和肉禽规模养殖。完善良种繁育体系,生猪人工授精在巩固原有品改站(点)的基础上,以昌海畜牧良种场为主体,在城关、九集、武镇建立3个人工授精网点,覆盖生猪养殖主产区。山羊人工授精站以东巩镇为试点,逐渐在全县铺开。牛冻精配种站点每镇不少于1个。生猪品改率达到95%。牛达到50%,羊达到70%,禽达到60%。

2.2 抓疫病防控,建立防检一体化体系

防疫是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如果防疫搞不好,养殖数量越多,农户的损失就会越大。要着力解决好4个问题。一要解决重治轻防的问题,做到防治并举。对春秋两季常规防疫,要按照不漏镇、不漏村、不漏户、不漏一畜的要求,进行普防普治。对猪蓝耳病、禽流感等强制免疫的,要采用行政、法制手段保证免疫到位,教育群众增强超前防范意识,不搞“亡羊补牢”。二要解决重生产环节防疫,轻流通环节防疫问题,做到环环紧抓。要根据疫病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多样化特点,在抓好生产环节防疫同时,突出抓好流通销售环节防疫,尤其对走村窜户收购生猪的营运车辆、人员要实现全面消毒,阻断传播途径,实现全过程防疫,全区域防疫。三要解决重疫情处置,轻后续处理问题。做到免疫与扑杀相结合。要认真落实生畜扑杀补助政策,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户损失。同时也要教育群众树立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自觉做到病猪不出售、不宰杀。要加大对地下屠宰场、经营病死猪不法个体 户的打击力度,对病死猪坚决做到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四是解决重行政措施,轻队伍建设问题,做到行政业务一起抓。目前各级政府都建立了重大疫病防治应急预案,疫情发生后,都能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行政指挥,但受防疫人手不足、素质不高、经费不够等的制约,在重大疫病快速诊断、快速处置方面还很滞后,必须加强防疫队伍建设,通过业务培训等办法全面提高镇、村防疫员素质。此外,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加强兽药、饲料质量监测体系建设,严禁生产、经营、使用违禁兽药和饲料添加剂。要加强牲畜定点屠宰、市场准入、市场检测工作,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2.3 抓绿色养殖,建立无害化生产体系

要按照“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要求,在养殖小区规划建设上要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对场址选择、栏舍设计、品种定向、饲料供应、粪污处理等方面科学设计和建设,实现人畜分离。要大力推广种草养畜、秸秆利用,走“秸秆能源化,能源清洁化,人居环境卫生化,村容村貌整洁化”之路,尤其要抓好畜禽粪便污染处理和循环利用,借鉴重庆永安经验,将牲畜干粪制成有机肥料,种植蔬菜和饲料作物,蔬菜和饲料作物再喂牲畜的循环养殖模式。稀的污染物,通过沼气处理,变成能源提供生活燃料和照明。要抓住“一建三改”机遇,加快羊、猪、牛舍改造,实现人畜分离,无害化生产。

2.4 抓链条延伸,建立完善的产业体系

围绕提高畜牧产业比较效益,综合效益,着力搞好畜牧业前端产业开发和终端产品转化。加快饲草业开发项目的立项、申报,搞好种植规划,舍得拿好地种饲草,引导群众把饲草种植当作一大产业来抓,实行成片开发、连片种植、公司运作、订单销售。抓好农作物秸秆的青贮氨化、微贮、EM液生物发酵技术推广,实施“过腹还田”工程,搞好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要采取招商引资、挂大联大靠大办法,广泛与畜牧产品加工企业搞好合作联营,实现加工转化,走“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户”发展路子,靠加工转化提高养殖户效益,靠加工转化抵御市场风险,逐步形成“生物链一产业链一经济链”的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

3 突出服务引导,在发展环境上抓突破

3.1 认真落实政策。保护好养殖户积极性

对中央、省、市出台能繁母猪补贴、能繁母猪保险、良种场扶持、良种猪补助、列入国家一类动物疫病免费强制免疫以及各类发展畜牧生产扶持政策,坚持政策公开、程序公开、环节公正,不折不扣兑现落实到镇、村、户。同时,依据县情制定好我县创建畜牧大县的意见,配套相关政策,引导和保护好养殖户的积极性。

3.2 突破发展瓶颈。营造发展环境

着力解决好制约畜牧业发展占地、用电、用材、资金、运输、投入等方面突出问题。在用地上,对规模化养殖小区,在不修建永久性建筑物的前提下,一律视为农用地,涉及占用耕地的由养殖户自行落实占补平衡,经验收合格后,国土资源部门不再收取耕地开耕费。在用电上,畜牧业生产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用电的电价标准,并在电力设施配套、故障排除上优先保证。在木材供给上,凡是养殖场、圈栏建设用材,优先审批供应,全部免征“两金”。在资金投入上,鼓励信用担保和保险机构扩大业务范围,采取联户担保,专业合作社担保等方式,为规模养殖场和养殖户贷款提供信用担保和服务,解决畜牧生产“贷款难”的问题。加大政府对畜牧业的投入力度,将“以钱养事”资金重点向畜牧业倾斜,对由县、镇财政负担的防疫费用全额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证。突出民资投入主体地位,积极鼓励农户、集体、内外资企业融资投人发展畜牧生产,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可靠保证。在技术培训上,对畜牧业养殖户技术培训,纳入“阳光工程”予以支持。在运输上,对畜牧产品运输销售,发放“绿色通道”通行证,减免相关费用。

3.3 创新生产组织形式,最大限度规避市场风险

积极引导兴办畜牧经济合作社、协会等畜牧经济合作组织,尽快在全县建立起一套由政府宏观调控,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自我约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畜牧生产合作化运行机制,发挥合作组织在饲料供应、疫病防治、市场营销方面的牵头作用,增强市场竞争力和规避风险的能力。加快畜牧产业内部分工分业,逐步形成“良种繁育―规模化饲养―标准化生产―市场中介组织―龙头企业加工”一条龙专业化分工体系。强化畜牧业发展的动态监测,关注市场动态,及时分析产销形势,建设市场预警机制和畜牧业风险基金,通过对产销形势预测分析,正确引导群众理性发展畜牧业生产,坚决杜绝“一哄而起,一哄而下”的现象发生,确保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