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高中数学“授受式”与“探究式”教学的有效融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高中数学“授受式”与“探究式”教学的有效融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新课改理念下,传统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教学及学生的发展需求. 单一的“授受式”教学制约了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 “探究式”教学与高中教学目标不谋而合,符合学生三维目标要求. 因此,将“授受式”与“探究式”教学融合于高中数学教学中,可激活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授受式;探究式;教学

授受式学习在我国当前教育教学中占有主导地位,也是学生系统获得学科知识必不可少的学习方法. 但在授受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新课改提倡探究式学习,要求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建构知识体系,但由于高中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经验有限,如果在教学实践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学生难以系统地获取知识,且需要耗费的时间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有必要融合授受式与探究式学习,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取长补短,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 创设良好情景,激活学生思维

不论是在授受式教学还是探究式教学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对于教学效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创设良好的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学习. 以往高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往往是采用预设情境的方法,即课前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和目标设计好情境,在课堂上通过引导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学习探究,采用此种方法时应注意避免预设“探究圈套”或过早介入学生的探究活动,以免使探究流于形式. 除预设情境外,由于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往往会出现“突发问题”,这些突发问题作为课堂的生成性资源,对于学生的探究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应适当合理地运用这些突发问题,创设突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如在学习《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时,“已知a、b、c均为正实数,证明:当且仅当a=b=c时,a3+b3+c3≥3abc的等号成立”. 对于这一问题,引导学生通过与a2+b2≥2ab进行类比求证,但由于学生不会对差进行因式分解,故无法进行独立探索. 此时有学生提出,是否可以用导数法证明,对于学生的提议,教师立即抓住机会,顺势引导学生通过回忆导数学习中利用函数构造证明不等式的方法,自然地让学生进入到探究活动中.

[?] 开展互助探究,活跃课堂氛围

新课程强调应重视数学的合作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全班学生融入集体学习中. 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开展互助合作探究活动,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合理分配小组成员,实现强弱结合、男女结合,实现全体学生的互动交流,不仅可增加师生、生生感情,而且还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以“导数”为例,通过学习了平均变化率,知道运动员在某一时间段内的运动状态可以用平均速度来描述. 教师可向学生提出“根据平均变化率时的函数h(t)=-4.9t2+6.5t+10,请大家计算一下,跳水运动员在0s~=qs这一时间段中的平均速度”. 在学习这些知识后,学生能够准确地采用瞬时速度描述运动员状态. 然后,教师可向学生抛出问题“例如t=2时?能否通过考察t=2时,了解运动员的瞬时速度. 如在[2+t,2](t

[?] 运用微型探究,融合探究讲授

“微型探究教学”简单来说即是围绕教学内容中的某个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作为探究活动的一种,其同样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获得知识并培养能力,同时由于其“微型”的特点,能够较好地避免探究式教学中工作量大这个问题,促进传统授受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的融合. 根据微型探究教学的特点,教学实践中运用这一模式时,注意探究活动的选题应细小而具体,紧扣教学内容和知识点,以问题为中心,增强探究活动的针对性,从而避免大而不当的探究活动. 如在学习“数列”时,可提出“数列与以往学过的哪个概念(数集)相似?二者是否一样?有什么区别?细胞分裂的例子中是用什么方式表示数列的?数列与数集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什么?”通过问题串,促使学生对数列的本质进行探究,促使学生明确“数列的本质是函数”后,提出“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有几种表示方法?画出细胞分裂的函数图象,比较其与以往学过的函数的区别?”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深化理解数列的概念.

[?] 重视探究期待,妥善处理情感

融合授受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学生探究习惯. 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时期,好奇心旺盛,在课堂学习中往往表现出探究期待,而受到传统授受式教学模式和理念的影响,教师常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导致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扼杀于萌芽中,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正确对待学生的探究期待,妥善处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尤其是在学生思维受挫、出现错误等情感脆弱时,教师更应合理引导,鼓励学生深入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以促进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开展探究性学习. 如在学习“等比数列”时,讲解完课本上介绍的等比数列前n项和S的公式推导方法后,教师提出有没有其他推导方法,有学生提出可以利用等比数列的定义,再根据等比定理得出:

=q.

再将通项公式an=a1qn-1代入,但出现了恒等式,无法推导出Sn的公式. 又有学生提出可将公式改为:

==q.

利用这一公式进行推导,得出Sn的公式. 在这一过程中,第一位学生的思路是正确的,但因为缺乏目标意识,导致思路受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在第二位学生推导出Sn的公式后,直接继续讲解下去,则会错失让学生探究机会;而若以此为契机,肯定第一位学生的思路,并引导全体学生对第一位学生的思路进行评价,分析其思维受挫的原因,则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帮助学生养成遇到问题深入探究的习惯,将学生的探究学习更好地融入课堂授受式教学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 注重生活探究,解决实际问题

新时期,提高高中数学中等生成绩有效性的核心内容是改善课堂教学. 作为教学的核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应做好课堂准备工作,明确教学目标、课堂目标、教学手段等,还应该为学生创设有利的教学情境,转变学生的课堂被动地位,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提高课堂效率. 从学生实际出发,将好的教学情境注入课堂中,设置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在合适情境中引导学生构建知识. 例如,在“数列”教学中,教师可结合篮球比赛设计课堂,引入“学校篮球队有12名队员,在一次比赛中,每场只能上场5名队员,问可安排几种出场方式”的思考,让学生思考、讨论,提出出场方式,然后结合问题开始“数列”教学. 在此过程中,结合实际问题,抓住学生注意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考,将生活与实际联系在一起,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又如:学习完“导数”知识后,教师可向学生布置一道习题,即“有一个正方形的纸板,其边长为60cm. 在该正方形纸板的四个角切除相等的正方形,其裁剪方法如图1所示. 沿着图中虚线对折,将其做成无盖的箱子,求该箱子的底边、箱子最大容积”,经过教师的一番引导,有学生提出可通过这样的方法解答:

设箱子的边长为x,则箱子高为,箱子容积V(x)=x2h=(0

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合授受式和探究式教学,能够较好地避免二者的不足,充分发挥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探索融合两种模式的策略,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创新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