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模仿者与创造者的差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上周,Facebook入华的传闻甚嚣尘上,虽然Facebook进行了辟谣,表示还在“学习和研究中国”,却引发了人们对其在中国的模仿者开心网、人人网的关注,它们都被问到了同一个问题:狼来了,你们怕吗?
Facebook是什么?从用户来说,它是一种工具,而对产业来说,它则代表着一种创新,而以“工具”和“创新”两大标准衡量,中国的人人、开心都确实都没能取得Facebook在美国的相应地位。
作为一种网络工具,拥有6.5亿用户的Facebook打造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交关系网络,也是互联网上最大的信息分享网站。在这里,用户可以把自己了解到的一则新闻迅速传递给自己的好友,同时也可能因为都喜欢同一首歌或者一段网络视频,与其他陌生人建立新的好友关系。
在互联网应用从大众化向个性化转变的大潮中,这种由互动性带来的链式反应,让Facebook成为了很多人使用互联网的第一入口。近日有消息称,今年第一季度,Facebook ID首次超越谷歌ID,成为美国网民最经常使用的互联网账号。
其实从工具或者功能角度,国内的Facebook的模仿者们做得还不赖,人人网不但照搬了Facebook的UI设计,也在复制Facebook“从校园及白领”的发展路径;而在病毒式营销和对社交游戏的利用方面,开心网做得颇具亮点、有模有样。
然而发展至今,虽然都号称中国的Facebook,即便都已经宣布实现盈利,准备今年上市,开心网和人人网还是有各自难以突破的问题。改了名字,人人网还是没能如Facebook那样突破校园的“局域网”,而开心网在成功圈到大量白领用户之后,却在培养用户粘性上后续乏力。在如何把握创新的延续性和成长性上,中国的模仿者们跟Facebook的差距依然明显。
事实上,Facebook的创办过程跟我们以往听到的商业故事有很大不同,它的创造者并没有在一开始就构思出一套商业计划书,也不追求实现盈利的速度,而把心思都花费在了用户需求上。扎克伯格也说过自己的目标并不是创造一家公司,他只是想提供一种服务,让用户过上更加开放和彼此互联的生活。大卫•柯克帕特里克在《Facebook效应》里也有一句经典总结:“让网站有趣比让它赚钱更重要”。对比这句话,看看今天被广告和各色商业活动装扮得花花绿绿的开心、人人,我们似乎能悟到一点什么。
对用户体验的关心是做好一个互联网产品的必要条件,但还不是充分必要条件,区别在于是否专注,是否懂得舍得和放弃。从产品创新的角度,不能说人人、开心不够努力,只是它们都没有Facebook做得彻底、坚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