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公益林与商品林的经营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将森林、林木和林地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分别按照各自的特点和运营规律进行经营的一种模式。其目的就是在生态公益林区,通过资金的投入和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使生态公益林区的森林资源得以恢复;在立地条件较好的、交通方便的商品林区,通过集约经营,大量生产木材,满足市场需求,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关键词】公益林;商品林;经营
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森林实施分类经营,就是要达到改变森林经营方式和调整林业产业结构的目的,达到恢复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目前,我国林业工作存在着重保护轻培育,重造林轻经营,重森林面积蓄积轻森林生长量等现象,森林经营不及时是我国森林质量不高的主要因素之一,森林经营对科学培育森林、提高森林质量和林地生产力,实现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1.生态公益林及商品林存在的问题
1.1现实林分中天然林近、成过熟林资源日渐枯竭,天然林构成龄组结构不合理。在重点公益林中,天然林面积成、过熟林占13%,近熟林占17%,中龄林占40%,幼龄林占30%,龄组面积比例呈现锥形,幼、中龄林培育任务繁重。许多林场原有的天然针阔混交林相破坏严重,或被皆伐,或被小面积超强度择伐,林相残破,林型变化,森林的结构、功能都被改变。
1.2各林场的重点公益林主要是经过多次择伐的天然次生林分,生态区位脆弱,而且大多都分布在交通不便,立地条件不好,人烟稀少的边远地带。原有的森林生态系统结构被破坏、改变,森林的各种生态功能下降,土地承载力下降。
1.3森林的生长环境恶化,土壤退化——灰化、酸化、板结、肥力下降,森林蓄水能力下降,地表径流增加,土壤流失严重等。森林经营手段单一,对天然林管护培育没有到位,培育经费明显不足。
1.4重采伐轻抚育的经营思想占主导,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难以实施,森林经营观念亟待改变。
2.生态公益林的经营
2.1培育目标
生态公益林包括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是根据分类经营的原则,将生态功能比较脆弱的地段和有特殊需求的地区划分生态公益林,通过对生态公益林的封育和经营,逐步建立起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以达到国土保安、防风固沙、保护物种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森林旅游及用于国防和科学实验目的的森林。
2.2经营策略
(1)生态公益林的经营目的是发挥森林的最大生态效益和防护效益,因此要根据森林功能的不同,确定不同的成熟龄。防护林的成熟不仅以木材的产量和质量作为判断的标准,更重要的森林防护效益发挥最大的阶段为防护成熟龄,超过防护成熟龄森林的防护性能就会降低,抗逆性减弱,病虫害增加。其它生态公益林也要根据其用途的不同,确定合适的成熟年龄。
(2)生态公益林应根据立地条件,选择择伐或渐伐的主伐方式,因为森林的水源涵养作用和水土保持作用不会由于采伐而受到太大的影响。同时保留了丰富、均匀的母树种源,也为幼苗的生长提供庇护作用。生态公益林的更新应以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为主,天然更新不好的,可采取人工更新措施恢复森林。对坡度不大的平缓地带,宜采用带状渐伐或群状渐伐,采用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斜、陡坡地带,宜采用低强度的更新择伐,天然更新不良时,应进行人工补植恢复森林。坡度大、土层薄极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地段以及岩石、山脊、石塘等应划为禁伐区。对不具备天色更新条件的迹地、荒地等应进行人工更新,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和配置营造针阔混交林。总之,经对生态公益林的经营与培育,逐步建立以地带性植被为基础,结构复杂,多层次,多功能的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3)加强对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建立管护经营责任区,坚决禁止对生态公益林区进行经营活动,为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创造条件,对可利用的林下资源进行有计划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在保证森林群落向顶级演替的前提下,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增加生态层,实行生态位分异。培育云杉、冷杉、红松针阔混交林森林生态系统,实现高生物量,生态效益连续,抗病虫性强,综合效益高的培育目标。
(4)加强对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和林政管理,禁止在生态公益林区内进行以经济为目的的经营活动。在保护好生态公益林的同时,减少人为活动,为野生动物繁衍、生息创造条件,对生态公益林区内的林冠下资源进行有计划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5)加强生态公益林资源的管理,完善生态公益林的档案建设。建立指示牌或标志,明确生态公益林的界线和范围。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明确生态公益林的作用及生态意义,形成全社会关心、爱护生态公益林的良好氛围。
3.商品林的经营策略
3.1经营目标
商品林包括用材林、薪炭林和经济林,是在产地条件较好的地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采用良种和高科技手段,集约经营,在短期内缓解木材供需矛盾,实现木材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并通过发展经济林和薪炭林来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促进林区经济的发展。
3.2经营策略
(1)商品林包括用材林、薪炭林和经济林,是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集约经营,提供商品木材,满足人们对木材的需求,进而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
(2)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块建设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并对现有林分进行抚育、改造。在商品林建设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使用工艺,确定不同的造林树种,进而确定不同的栽植密度和抚育伐时间,以获取最大的木材产量和经济效益。在造林时,应注意各个树种的搭配,长、短轮伐期树种的搭配,避免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的盲目性。
(3)在交通条件较好,劳动力比较集中的地方发展经济林,经济林的发展要因地制宜,根据市场需求,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确定适宜的经济树种。做到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美化作用。
(4)在立地条件相对较差的地段可营造薪炭林,薪炭林树种应具有投入较少,单位面积出材量高、繁殖能力强、产热量大等特点。
我国地域辽阔复杂,气候多样,各地社会发展水平不均衡,但各个自然特征相同的林区其社会发展水平大体相同,因此,根据这些特点,不同林区所采用的经营技术与方法应该有所不同,林区内森林经营有一定的一致性,但也存在特征性,上文反映了各大林区在森林经营方面的现状及积累的宝贵经验.针对林区特点,采取适当的经营方式,借鉴已有的成熟经营手段,对森林的科学经营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赵华,刘勇,吕瑞恒.森林经营分类与森林培育的思考[J].林业资源管理,2010(6):27-31.
[2]国家林业局.中国林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