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音乐欣赏课的几种教学方法与手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音乐欣赏课的几种教学方法与手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笔者从事中学音乐教学多年,认为最难上的课就是高中的音乐欣赏课。原因有二,首先,学生兴趣不浓,加之学习功课紧张,很多学生把音乐课当作瞌睡课;第二,是许多老师的应付心理,带上个录音机按照顺序播放音乐,一节课下来就讲短短几句话,不知所云,甚至加重学生的盲目。要改变这种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任课教师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有所改变,想方设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是最迫切的。

通过多年的摸索,我总结出了三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是让学生参与备课与教学;二是主题欣赏法;三是对比欣赏法。下面就这三种方法进行简单阐述。

方法之一:学生参与备课与教学。

让学生参与备课是我上欣赏课的重要方法之一,这是上课的第一步,也是激起学生兴趣的重要环节。现在的学生电脑知识不成问题,并且绝大部分学生非常喜欢上网,我就投其所好。我的音乐欣赏课在多媒体电脑室上,而不是平常的音乐教室。引导学生打开我所提供的音乐网站,利用网络查找本课内容的相关信息。我让学生参与备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曲作者概况、音乐体裁、风格特征、范唱范奏或音频视频等等。在此期间,我会引导学生领会教学要求与教学目的,迅速记忆那些关键词以及主要内容,避免盲目性学习。

进行十分钟左右的简单备课之后,再挑选学生上讲台,由他(她)对刚才所查找的相关资料作一个简单的描述、讲解。并开始进入最初的全曲整体欣赏。

在这个环节,几乎都是由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备课甚至教学,我只作引导性教学,语言尽量做到言简意赅。

这种方法的实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由最初的新鲜、好玩,逐渐转化为一种习惯,也由开始的瞌睡、逃课变成了喜欢。

方法之二:主题欣赏法。

主题是音乐作品的核心,在乐曲中具有鲜明的特征和显著的地位。因此,在欣赏音乐作品时,引导学生重点欣赏主题音乐是理解音乐作品的有效方法。在聆听了全曲之后,首先要引导学生以音乐要素为切入点,来感悟主题音乐的节奏、速度、旋律线条的走向,让学生在理解作品中了解音乐要素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去体会音乐的特征,找出该曲中的主题音乐,记住乐曲的主题,然后反复聆听主题音乐的特征,对主题的特点、创作背景、要素以及创作风格作进一步的深化了解。引导学生听出主题的变化,感知作品的结构与题材。

例如贝多芬的作品67号,开始的“3 3 3 1”这四个音符,刚劲沉重,仿佛命运敲门的声音,这部作品因此被称作“命运交响曲”。这几个音符也是该曲的主题音乐。怎样才能让学生记住该主题,并了解它所表达的含义呢?第一环节的参与备课中学生已经了解到,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作于1805―1808年,贝多芬在1808年11月写给朋友韦格勒的信中说: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压倒! “命运敲门的声音”在贝多芬的其它作品中也出现过,通过斗争战胜命运,是贝多芬一贯的创作思想。

学生在听第一遍的过程当中,要记下该主题出现的次数,分别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第二遍主要是听辨出主题的速度、力度、节奏是否有变化等等。然后,教师针对主题思想展开讲解。因为学生对更深层次的音乐元素比较难理解,需要借助他人的听后感想来进一步加深对主题的理解。例如,舒曼认为:尽管你时常听到这部交响曲,但它对你总是有一股不变的威力――正像自然界的现象虽然时时发生,却总教人感到惊恐一样。1841年3月,恩格斯听了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演出后,在写给妹妹的信中赞美这部作品: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奇妙的东西,那么你一生就算什么也没有听见。他说,他在第一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忧伤的痛苦”;在第二乐章里听到了“那种爱情的温柔的忧思";而第三、第四乐章里“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又是那么鼓舞人心。恩格斯用短短的几句话,揭示了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精髓。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所表现的如火如荼的斗争热情,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就像语文课中写文章的中心思想,我也要求学生通过重点欣赏主题的方法,借助最简单的音乐元素以及我的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记住主题音乐,并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感情,从而达到欣赏的目的。

方法之三:对比欣赏法。

对比欣赏法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鉴别两种不同风格的音乐,至少能从简单的音乐要素,如节奏、速度、强弱关系、旋律走向等方面,鉴别风格截然不同的音乐。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鉴赏音乐的真正目的。例如,在欣赏《黄河大合唱》中的歌曲《黄河怨》时,我就拿《玛依拉》来做对比欣赏范例。《玛依拉》是一首热情活泼的哈萨克族民歌。哈萨克族以放牧为主,它的民歌高亢嘹亮,富有草原风味。玛依拉是一位哈萨克族姑娘的名字,传说她长得很美,又能歌善舞,牧民们经常到她的帐篷周围去听她的歌声。歌曲一开始的“人们都叫我玛依拉,诗人玛依拉”,便表现了这位姑娘开朗活泼、惹人喜爱的性格。歌曲的后半部分有一个短小的副歌,曲调轻盈明快,把这位天真美丽的姑娘形象表现得惟妙惟肖。全曲由五个乐句构成,前三个乐句旋律基本相同,情绪欢快、热烈,具有载歌载舞的特点;第四、第五句旋律是前面旋律的变化发展,使表现情绪加深并起着统一全曲的作用。从整曲的音乐风格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容貌俊美、动作敏捷、能歌善舞、惹人喜爱的哈萨克姑娘。从节奏、速度、强弱、旋律走向等音乐要素来对两个曲子进行对比,《黄河怨》中的速度、节奏迟缓而沉重,旋律忧伤凄美,情绪哀怨悲愤而激昂,从整首歌曲的音乐特点及词曲,我们不难听出一个失去丈夫与儿子的怨妇的哭诉,以及她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愤恨与立志报仇的思想情绪。

除了以上三个重要的方法之外,我还要求学生说听后感,就是在课后用几句话来概括,长短不限。让学生说上几句听后感是有必要的,因为每次从学生的听后感言中,可以看出学生能否欣赏?是否听懂?这节课成功没有?没听懂,那问题出现在哪里?又可以让我找出做得不足的地方,以便下次改正。

总之,以上几种方法的实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由开始的瞌睡、逃课变成了喜欢,再由新鲜、好玩,逐渐转化为一种欣赏习惯,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大成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