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赵之谦绘画的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赵之谦绘画的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书画名家请人,屡见史书记载。徐邦达先生在《古代书画鉴定概论》 “绘画的”中指出:“明、清以来名画家较多的,董其昌仍是‘领先’的一人。陈继儒的山水画,几乎无一非出于苏松派画家如赵左等人之手,曾见陈画《江南秋图》卷,即赵左。而清代的金农,其画之多,有后来居上之势。其他如文征明、唐寅、杨文聪、王时敏、王鉴、王、王原祁、蒋廷锡、董邦达、钱维城等人,所见代画的作品也较多。偶一见到的有僧髡残代程正揆的二扇页,黄鼎的代翁嵩年水墨山水轴。髡残、黄鼎的画,其实都胜于程、翁,这在画中是难得有的事。”从中可见明清画苑名家中现象之多,及情况复杂之大概。及至近现代书画艺苑,现象也同样存在。在艺林中习闻的,就有如“海派”名家吴昌硕、王一亭,北方名家姜颖生(筠)、京剧名伶梅兰芳等的绘画,也均有作品流传。而有关晚清金石书画大家赵之谦的绘画也有人,则鲜为艺林所闻。在此将有关赵之谦绘画的人事情由缕述如下,以供鉴藏界参考。

十五年前,笔者在《西冷艺报》上读到由浙江省博物馆文博研究员、书画鉴定家黄涌泉先生所撰《赵之谦绘画考――兼谈王廷训》(下文简称《考》),该文考证的主要依据是作者所见赵之谦致子钦(王廷训)的两通便札,因其中有述及有关“捉刀”()的内容。在此先将两札全文录如下(笔者按:引文中括号内文字均由笔者所加):

昨失迓为罪。潘星斋侍郎(潘曾莹,1808-1878,江苏苏州人。字申甫,一字星斋。道光二十一年进士,累官吏部左侍郎。长于史学,工书画。系书札人赵之谦至交潘祖荫之仲伯)有扇一,欲求阁下一画,以速为妙,原函呈阅。初十必相见,款写星斋司空大人可耳,下书王(原文画两圈)三字足矣。尚有一横批,欲求捉刀,画大笔,不论几笔,愈潦草愈好。未知日内开作否?当奉上也。此致子钦仁兄大人照弟之谦顿首

扇面二个求捉刀。前闻尊处有青花(盖系绘画颜料花青,本名靛青花之别称)佳者,祈惠我一二为要。王大老爷兴升店(盖为受函人寄居京城之旅店)弟赵之谦顿首

《考》中还述及“这两通便笺为王廷训之孙王莱山所藏。莱山手识云:‘前清同治七年(公元一八六八年)戊辰七月质逑壬客于京都,时我先大父子钦公亦引见北上,两人均以擅画为时人雅重,而求者踵接,应命不遑,溽暑挥毫,良以为苦,日常遇事,每作小启传达。盖各在旅邸作画,晨夕鲜暇,甚鲜觌晤也。此即质逑壬当年致先大父之便笺,亦为同一时期先后所书之亲笔,弥足珍视。’”

笔者读竟以上赵之谦致王廷训两札,以及王莱山识语,再参阅了赵而昌《赵之谦的生平》,黄苗子《谈赵之谦》等相关资料,并鉴阅了赵之谦作于同治七年(1868年)的《花卉》团扇(图1)上的款识“同治戊辰(1868年)四月质宓苷灾谦记于宣南(即现今北京宣武门外以南一带地域。清嘉道年间有“宣南诗社”,系清末民初人文荟萃之区)客舍”后可知:清同治七年(1868)赵之谦年正四十,正值他的书画篆刻诸艺成就已臻炉火纯青之际。又他时在北京,在社交中已与潘祖荫(伯寅)、李文田(若农)等相过从。由于他的艺术名声蜚然,求艺者纷至沓来。他因名高身累,疲于应酬,不得已只能委请友人王廷训代劳。此种情由与历来大多数书画名家授人之原因相同,故亦颇合情理。

有关人王廷训其人其艺,俞剑华《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辑引近人王瞻民《越中历代画人传》记载:“王廷勋[清]字子卿,号蕺子,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江南道员。善花卉,兼工山水。与赵之谦为书画友。”笔者又在清人张鸣珂《寒松阁谈艺琐录》(见自《中国画家大辞典》辑引)见知,清同治十二年(1873)夏闰六月,中江李鸿裔(眉生),归安吴云(平斋),德清俞樾(曲园)共同为修梅阁书画社同仁撰鬻艺润格小引(《小引》从略),同时列有全体书画同仁名录,有如:江南刘履芬(泖生),遵义黎庶昌(莼斋),嘉兴张鸣珂(公束),长洲潘钟瑞(生),山阴王廷训(蕺子)等二十人。由此可见,王 廷勋亦名廷训,号蕺子。在同治间曾加入书画社团,并参与鬻艺活动。又据《考》作者黄涌泉先生从所见王廷训传世画迹、题跋,以及相关文献中考得:王廷训,一名廷勋,字子钦,一字子卿,号蕺子,耶溪外史,浙江绍兴人,家住偏门外。擅画花卉,兼工山水。江南道员。清道光十八年(1838)戊戌生,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卒,年五十七岁。赵之谦、王廷训两人是同乡密友,王为赵作画,赵投赠以篆刻、绘画。日本小林斗庵编集《赵之谦》(日本东京二玄社出版)第一册收录的“蕺子”印,由钱君编集《赵之谦》(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影印的上款“子钦仁兄”《梅花扇》,就是为王廷训创作的。艺迹犹存,堪证两人交情。

然而,由于黄涌泉先生在《考》中未附任何书影、图片,因此对王廷训的绘画风貌尚不可知,赵、王二人画笔之异同也无法比较。为此,笔者多年来留心收集王廷训的画迹,直至近年笔者在常州获见王廷训作于“戊辰(1868年同治七年)四月”的《花卉》扇页一帧(图2)。该扇面纵17.5厘米,横52厘米,设色,洒金笺本,已用米色花绫装裱成单片。图用小写意笔法写月季、海棠花两株,傍石争妍。月季花纯用水墨勾花、出枝、点叶,唯点蕊略施朱膘。所写枝叶、花朵具有偃仰之姿,形态生动,堪得生香之妙。所作垂丝海棠,花瓣以洋红点而成,用胭脂钩蕊点粉,淡墨写枝梗,用汁绿、深绿点叶钩筋,健碧斑红,尽显海棠花的风姿艳质。而图中画石则画笔粗放,结构疏简,以墨线勾其形,略染淡墨状其质,辅以杂卉,颇得清奇之趣。作品用笔洒脱,布置讲究,通过疏与密、大与小、墨与彩的对比、映衬,使画面从清奇中益见秀美。品赏了作品,可知王廷训花卉画主要取法于明人周少谷(之冕)、清人王忘庵(武)诸家。但从图中画石用笔的放纵和结构形式来看,于徐青藤(渭)“用笔放纵,水墨淋漓,气势旺畅”当亦有借鉴。故赵之谦在给他的便札中会有“欲求捉刀,画大笔,不论几笔”之语矣。

众所周知,赵之谦花卉画,主要从恽南田(寿平)、李复堂、张孟皋(赐宁)、徐青藤(渭)诸家蜕变而来。加上他深契金石书画合一之旨,故其画花卉蔬果,“笔墨酣畅,水墨交融,设色浓艳,有宽博淳厚之趣”。由此可见,王、赵的花卉画,在能将点、勾写粹于一幅,设色艳丽等方面有所近似之外,终因两人师法取径的不同,画风有异。对此,笔者以为若设一比的话,王廷训的花卉画格偏于工稳,如小家碧玉,温雅有余,而气势不足;赵之谦之花卉,如大家闺秀,雍容华贵,大气非凡。因此赵之谦在便札中又会有“愈潦草愈好”之语,借此遮人耳目。

再从王廷训画扇上“薇川仁兄大人清品蕺子训 戊辰四月”款题内容可知,该扇的创作时间与赵之谦所作团扇为同时,地点同在北京。从题款的书迹来看,王廷训的书法当从“帖”学,功力一般。由此可推度由他的画件上的款字应由赵之谦自书。因此,如这类“画假()款、印真”的作品,鉴别愈为不易。所以在鉴别赵之谦绘画作品时,也应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