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精简教材促进高效数学课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精简教材促进高效数学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G623.5

数学教材是重要的数学课程资源,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依据。作为一名新教师,本身由于教学经验的缺乏,经常会出现难以把握知识点的情况,这时候对于教材这根“拐杖”更是无法放手。那到底该如何做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什么该教,什么不该教,做到源于教材又敢于超越教材,让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理解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体会数学的探索过程,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和人类生活的联系,获得知识、能力、情感的全面发展。笔者在几次新教师教材研读培训中感受颇多,现从几方面谈谈对研读教材的几点个人想法。

一、备课的指向灯

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备课的一个部分就是备教材。教材是教学的依据,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首先应该过教材关,即钻研教材。对教材的钻研,包括对整体教材的通读,对一个单元教材仔细的重读和更加深入地细读一节甚至于一堂课的教材。但是具体该怎样备教材?备些什么呢?又可以解决怎样的问题呢?大致可以往两个方向去操作:

(一)纵向研读教材,了解知识脉络

作为一名资历较浅的数学教师在备课时往往做不到像老教师那样备到关键点上,这里很大原因是因为教龄较短无法关注整套教材的基本结构,理清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在各学段、各册的分布情况,甚至无法合理划分课时。而我们所用的人教版数学教科书是按照螺旋式的知识结构编排的,各部分知识间是相互关联的。因此我们在弄清教材包含的基础知识的深广度的基础上,还应进一步明确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换句话说,就是要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其中尤其注意结构中的基本理念和它们内在的通性和通法。例如人教版四上《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一课,备课教师在研读教材时就该明确本节课的知识是在低段学习了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之上深化了条形统计图的一块内容。在教授复式统计图中可先进行单式的回顾,引出复式统计图并与单式进行比较,找出两者不同之处。经过知识的对比,新学与旧知的相互冲击加深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印象。

(二)横向比较教材,突出教学重难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分别出版了一套体现新课程理念且各具特色的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以下分别简称北师大版、人教版、苏教版)。这三套实验教材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并面向全国发行,现已基本成为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实验的主流教材。既然能让三套教材同时成为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实验的主流教材,这其中必有属于它们的优势。

三个版本都安排在四年级(上册),但编排的形式和内容方面各不相同。从形式上看,苏教版和人教版放在认识亿以内的数的单元内,北师大版则放在多位数的乘法单元内。从内容上看,都编排了计算工具的认识和用计算器计算两方面的知识。但具体教学内容及内容的呈现方式上,计算工具的认识部分有很大差异。关于计算工具的认识,人教版是以正式教学内容呈现的,即单独编排了一小节,特别对算盘做了较具体的介绍(还展示了日本算盘),然后在阅读资料中主要介绍了古今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以及现代计算工具的类型和功能;而北师大版和苏教版对计算工具的认识仅以阅读资料的形式予以介绍。由此可见我们所使用的人教版更偏向于培养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人文情怀,而北师大版更倾向于学生的解决问题、计算等方面的能力训练。

二、学习的跳板

新课标指出教材不是圣经,教师应视教材为跳板,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勇于超

越教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实际教W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原有的知识水平,对教材内容做进一步加工。

(一)丰富教材,让课堂更为丰满

丰富教材就是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挖掘教材中隐含的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对教材内容进行丰富、拓展和引申。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不要“照搬教材”,而要“活用教材”。同时,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圆柱体积的应用”这节课中,教材就是一道例题:下面这个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奶?(杯子的数据是从里面测量得到的。)

如果在课堂中直接呈现例题,然后要求学生只是根据题目提供的数据进行计算,学生肯定不会太感兴趣。然而,主要我们仔细分析例题,就会发现例题的内容其实是有现实性的。比如吃早餐时,为了喝起来更为方便,需要把一袋奶倒入杯子里。

(二)替换教材,使课堂教学更具现实性

课标教材的内容在安排上大多已体现了现实性和灵活性,这些题材不但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活动中去,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价值。不过,由于地区和城乡的差异,任何教材都不可能保证所有的题材都能适合所有学生的生活经验。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中的某些题材进行灵活处理,选择与本班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题材来组织教学,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有效。

三、每走一步需谨慎

(一)研读教材现状

尽管教材研读对新教师非常重要,但是一定要把握好方向。认真研读确切说

更应该谨慎研读。根据一份关于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解读教材能力现状的调查与思考的信息中可得知县直学校教师、城关镇教师、乡镇中心小学教师或校长、主任及部分有一定研读能力的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较好。农村小学特别是较偏僻的学校、教学点,或领导重视其他方面不重视校本教研的学校,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弱。

(二)问题分析之我见

身为一名小学农村数学教师,还是一名青年教师,看了这样的调查结果不免有所紧张。但更多地留给我一些思考: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呢?

1.教材本身的原因:

(1)教材灵活性大,知识分散太开,缺乏系统性。农村学生学前基础差,课外阅读几乎没有,家庭教育几乎是零。学习起来困难大。

(2)教学情境大多针对城市学生,不适合农村孩子,比如足球比赛、超市购物、图书馆等,远离了农村孩子的生活,课堂上无法激活他们的兴趣,部分教师又缺乏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

(3)教材中大量的题目要求学生先估算,但教材对估算的方法指导太少。

2.教师自身的原因

(1)不能用整体联系的观点解读教材。小学一到六年级共12本小学数学教材,很少有教师做到备足12册教材,更别说再去读其他版本的教材了。所以很多教师仍停留在一半清醒一半醉的“教教材”的层面,教学时不时“越位”就是“缺位”

(2)不能抓住数学本质的问题解读教材。在解决问题中教师更关注如何教会学生具体的解题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很容易忽视解决问题策略、方法的指导,忽视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

(3)教师的职业倦怠的影响。大多数乡镇学校教师缺编,教师兼教多门学科,负担过重,没有精力潜心钻研教材,缺乏教研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