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认知修辞的角度研究名词动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认知修辞的角度研究名词动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研究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同时结合修辞研究的视角,来解释名词动用的言语交际过程。主要内容是以认知语言学为主,结合修辞、语用等理论内容,解释名词动用表达在生成、理解、接受三个交际阶段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名词动用是语言创新的产物。它和其他语言现象一样有认知、语用、心理等方面的基础。归根结底,它是为了满足人们社会交际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

关键词:认知;修辞;名词动用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1-0000-01

一、从“名词动用”术语说起。

在评述前人对名词动用的研究情况之前,本文主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首先,为什么要选择“名词动用”这个术语?其次,为什么同样是名词用作动词,在现代汉语里它被视为辞格,而在英语里它是构词法?回答了这两个问题,能帮助我们了解本研究的研究对象。

名词动用也称名动转用,名转动词、名源动词、转类词、转品词等。英文也称functional shift,derivation by zero suffix,straight verbalization等。

“转类、转品”是修辞学术语,“转类辞指修辞上有意把词从这一类转成别一个类来用(陈望道1979”)。以下是名词在特殊场景下活用作动词的例子,句子里的名词动用使表达有新意,引人发起联想。例如:

1)先秦诸子,“君子之仕,谁不想做官?“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在其位,谋其政。”义也。”谁不想通过世俗的权力,来杠杆天下,实现自己的鸟托邦之梦?(鲍鹏山: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2)他一张脸便是感激的脸,浮雕在这旷漠夜天里。(何立伟:一夕三逝。

例1的“杠杆”,让人联想到阿基米德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能够撬起整个地球。“杠杆天下”反映人用权力使天下人屈服于己的野心。例2的“浮雕”以旷漠夜天为背景,以脸为凸显对象,强调这充满感激的脸映在广漠寂寥的背景上,极生动、极立体。名词作动词用是转类、转品的内容之一。主要的转类通常发生在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之间,可以相互转用。所以,实际上转类词、转品词、名动转用包括的范围比名词动用要大。

名词动用的英文名称为denominal verb,名词动用是零形式转换(conversion)的一种。零形式转换是特殊的英语构词手段,例如:

3a)名转动:gift n.礼物、v.给…chair n.椅子、二当作礼物;主持

3b)动转名:set clean up v.Up安装、统率、set up n.设施 v.清扫、clean-up n.、设备清理工作

名词动用就如3a所示,是把一个词由名词转换成动词而不添加任何词缀,结果在原词的词形词义基础上产生一个创新词,随着使用频率的提升可能逐渐成为普通词。在不添加词缀的前提下,可以把原词的形态稍作改变,像3b实际上是“动词+副词”结构转换成带或不带连字符的复合名词。

通过对名词动用英汉术语的讨论和选定,我们要明确的是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在一定条件下名词被临时用来执行动词的句法功能这种语言现象。

二、构词还是修辞

现代汉语把名词动用视为修辞现象,英语把它视为构词手段。同样一种语言现象,为什么有构词和修辞的差异呢?

汉语名词动用一直是词类活用的主要内容。在汉语语法史上,甲骨文时期,词类活用还不多见,但主要限于名词用作动词。到周秦两汉时期,书面语从殷周时代的卜辞、铭文解放出来,语言大发展的时代到来。词汇、词义、语法都迅速发展,各种词类活用最为活跃。

英语名词动用也是自从语言出现以来就己经存在了,Morris&Morris(1975)称它“as old as the language itself(和英语语言本身一样古老)”。至今它仍然是重要的扩大词汇来源的手段。英语的名词占词汇总数的73.6070,动词仅占8.6 070。现存的动词不足,不能完全表达所有被创新出来的名词所涉及的行为的意义,用名词去构成新的动词使用能够填补动词的不足。

纵观汉语和英语名词动用的历史发展可知:上古汉语以单音节语为主,各种词类活用大量存在。这时期可说是词无定类。从先秦开始汉语双音词不断增加,词类活用持续减少,促使词性固定。到现代汉语,词类活用衰退和词性固定化仍然是主流趋势,但旧的活用如果不影响交际过程也可以继续使用,新的活用词也可以产生。尽管如此,词类活用己经不是人们口常交往常用的表达方式,而成为他们用来营造某种交际效果的工具。名词动用也是如此。学者们研究使用者如何使用名词动用使他人形成一定的态度或发出一定的行为,这属修辞研究的范畴。英语名词与动词数量相差悬殊,并且名词数量发展迅速。把名词转换成动词使用能够填补动词数量的不足。转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添加词缀,另一种是不添加词缀。英语动词词缀少,又有搭配限制,所以动词词缀派生不具备高度的能产性。于是不添加任何词缀、由名词派生出动词使用的构词方式由于它的高度能产性就成为客观需要。这样,英语和汉语对名词动用的研究自然各自划入构词和

修辞两大板块。由此我们认为,出现分歧的根源是英语的“词有定类”和汉语的“词无定类”。

三、修辞视角下的名词动用研究

对现代汉语名词动用现象的研究出了描述其具体表现之外,主要把它作为一种辞格,从修辞角度来探讨其特点及用法。陈望道《修辞学发凡》(1979)举之为转类的一种形式。转类词,即“修辞上有意从这一个类转成别一个类来用。(陈望道1979:191)”。这种辞格的形成可能是语境的作用,也可能是习惯养成。为了使人“感受”,于是内容上适应于情境,综合运用情境、题旨等,并融合人的经验,在形式上则利用语言文字的一切感性因素,尹世超《汉语语法修辞论集》(2002)用“粘连带用的词类活用”专指语境影响下产生的活用,认为他的特点是大多带有引号且重读。

四、总结

本文从认知和修辞的视角出发主要探讨了名词动用这种语言现象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文化背景下呈现的异同点,分析了导致异同特征的主要原因,以及人们创新和使用名词动用的种种原因;虽然名词作动词使用能够营造特殊的修辞效果,是扩大语言词汇构成数量的重要手段,

总体上看,建构名词动用时,除了认知方面,我们还主要从修辞的角度来考察了名词动用的修辞效果与认知的关系,认为名词动用的修辞效果来源于生成名词动用的特定的认知识解过程,且这些修辞效果本身是受话人进行认知推导、获得说话人期望的语义理解的中间桥梁。名词动用特殊的修辞效果是人们使用这种表达方式的一个重要条件。如果不能够实现诙谐、新颖、简洁等表达效果,说话人大多会选择其他表达方式。由此反映出:修辞离不开认知。人的认知方式、认知过程对修辞手段的选择、修辞效果的产生有重要的影响。

“本项目得到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 陈群.1998.谈谈名词活用的表达效果,《修辞学习》第3期:3_5.

[2] 陈望道.1979.《修辞学发凡》.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3] 程琪龙.1999.《认知语言学概论一一语言的神经认知基础》.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 程琪龙.2006.《概念框架与认知》.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5] 戴昭铭.1998.《规范语言学探索》.上海:三联书社.

[6] 丁声树.1979.《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北京:商务印书馆.

[7] 冯广艺.2004.《变异修辞学》.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8] 高芳、徐盛桓.2000a.名动转用和语用推理.《外国语》第2期:7-14.

[9] s高芳、徐盛桓.2000b.名动转用语用推理的认知策略.《外语与外语教学》第4期:13一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