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两会”因网络而更精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两会”因网络而更精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长期以来,电视、报纸、广播凭借其传统媒体的强势地位,一直是报道重大时政新闻的主力军。每年的全国“两会”对媒体来说,都是不可错过的一道新闻盛宴。各类媒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网络媒体凭借自身的传播优势,影响力也不断扩大。在一份调查中显示,有近30%的公众会选择互联网作为了解“两会”的首要信息渠道,另有20%的公众会及时的关注互联网上“两会”的信息动态。这表明,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用网络来收看重大时政新闻的报道。据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完成的《2011“两会”网媒价值及影响力》的调研报告显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新浪、网易、凤凰、搜狐、腾讯五大综合门户网站联手为“两会”专题报道提交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在“两会”报道期间,五大门户“两会”专题日均浏览量达到15755万,比去年“两会”增加近30%;日均浏览人数同比增长25%,达到2372万。

“两会”借助网络,进入寻常百姓生活

近年来,不断发展的互联网已逐渐被不同年龄层的受众所接受,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有4.57亿的网民,85%的网民年龄集中在18―45岁。这个年龄层次的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也明显高于其他的年龄层次,因而使用的频率和时间相应的也就高于其他媒体。正是基于这些现实,全国“两会”的组织者有意识地利用互联网开展民意调查、征集热点话题和进行议政议程设置,使得这个每年一度的政治大事日渐走近大众,为大众所关注。

察民情知民意。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式的特点,在广开言路、反映民意上可以发挥其他渠道无法替代的作用。全国“两会”的参与者和报道者利用这一特点,搭建网络公共平台,充分了解民情民意。2011年1月底,人民网推出了“2011‘两会’调查:你最关心的十大热点问题”大型网络调查栏目。截至2月22日22时,共有108420人参与投票,从18个关键词中选出了“十大热点问题”(见下表)。

本次调查涉及的18个关键词,包括社会保障、司法公正、个人收入、反腐倡廉等,网友纷纷通过跟帖、留言和投票等形式积极参与。2月27日上午,总理在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时,对有关社会保障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网友们在留言中提出的意见建议,也成为代表委员提出高质量议案、提案和建议的参考依据。同时,还开办了“为两会寄语”“国民议事厅”“有话网上说”“两会调查”“网友辣评”等反映民声,倾听民意的专栏。

释疑点解困惑。每年的“两会”,各种社会热点、焦点问题都会汇集到这里,各种社会舆论在这里都会得到反映。对于大家关心的问题,网络媒体在舆论引导方面可以说特色各异。如人民网就开办了“报告解读”“重磅访谈”“两会时评”“微评两会”等栏目,及时回答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宣传党和政府为解决这些问题制定的政策和策略,以引导舆论、化解矛盾,为建设和谐社会发挥作用。

传民声汇民意。“两会”期间,网络媒体充分彰显网络良性互动优势,注重反映人们心声。如人民网推出了反映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建议提案”“代表、委员声音”“代表、委员面对面”“我说报告”等栏目,充分反映来自各地基层代表和委员们的心声。同时借助网络平台,注意倾听那些来自普通百姓的声音。如“我有问题问总理”“我说报告”“博在两会”“两会调查”以及“为两会寄语”等,都是反映群众愿望、要求、呼声和意见的栏目,与网民及时地加强了交流沟通。此外,为了更好的报道“两会”,“两会”前夕,人民网记者还奔赴全国31个省市区,听八方民意,看各地民生,问当地发展,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将基层群众对未来发展的所思所想所盼记录下来,在“新春走基层,八方听民意”板块生动呈现。群众的意见、建议、期盼也以不同形式反馈给代表、委员,作为参考。

网络媒体报道“两会”,广受网民欢迎

以往全国“两会”期间的新闻大战,多集中在传统媒体之间,网络媒体常常充当“配角”。网络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中国,作为“第四媒体”,不断冲击着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今年的“两会”期间,新浪、搜狐、网易、腾讯、凤凰五大网站,在报道“两会”上都下了较大力气。据一份调查显示,以中国现有的网民数量来看,平均每20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关注五大门户网站的“两会”报道。此外,各大网站在报道“两会”过程中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如新华网成功实施了总理与网民在线交流的多媒体网络直播,光明网通过Web网站、光明云媒、手机报、手机网等载体,进一步增强报道时效性。中国经济网实现了网报互动,国际在线进行国际化全球“两会”传播,中国网络电视台以视频传播为主,创新传播形态,在台网捆绑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网络互动特色。

凭借丰富的背景资料和强大的记者团队,人民网从1999年报道九届人大二次会议起,不断改善传播设备,更新传播手法,力求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创新。近年来的“两会”,人民网先后推出了“两会直通”手机短信服务,开通博客、微博、音频、视频等形式对“两会”展开全方位报道,内容更加丰富,题材更加多样,报道更加精准,实现了从单纯的文字、图片播报到音频、视频的直播及微博等传播方式,使人民网在“两会”报道上更加成熟。今年的“两会”,从3月1日起,人民网就开始推出全国“两会”专题,开设了近40个中文栏目,并提供英、日、法、西、俄、阿等六个外文语种及蒙、藏、维、哈、朝五个少数民族语言版本。人民日报、人民网前后方百余位记者、编辑倾力搭建起一个内容丰富、实时互通、参与便捷的网络问政、议政平台。具体来说,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关注民生,强化主题策划,使报道有的放矢。人民网2011年“两会”报道除继续加强了高端访谈、现场直播、“两会”评论、特别策划等栏目,还着力推出了“代表委员畅谈十二五”主题栏目,通过记者采访与编辑策划相结合的方式,提炼最有价值的建言献策,共谋国家富强发展;还特别辟出“两会读报告”专区,通过代表委员审议,专家、媒体多维解读、网友畅言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全方位传播报告内容。

二、利用新技术,传播新内容,打造“两会”新看点。今年人民网在传统互动品牌栏目的基础上,发挥新技术优势,打造“微博报两会”,细分为微评两会、每日记者微播报、微博直播、两会微热词、微博实时播等子栏目,充分发挥微博的“短评快”优势,汇集代表、委员、记者、编辑、网友的力量,对“两会”进行全方位图文报道。高清全景“透视”“两会”,专题则特别定制了“360度看两会”栏目,首次通过鱼眼镜头拍摄360度全景照片,给网友提供全新的视觉感受。手机采编系统上线,报道更及时。前方记者配备手机采编系统,实时进行图、文、视频播报,使报道更迅速更快捷。

三、发挥网络媒体优势,搭建综合互动平台。人民网舆情会商室也首次“两会每日舆情报告”,提供当日舆情分析,进行舆情解读。人民网与百度合作推出的“两会热搜榜”把每日十大最受关注代表、十大最受关注委员、十大最热议题等搜索热点呈现给网民。“我有问题问总理”“有话网上说”“强国E两会”“网民议事厅”“提问两会发言人”等栏目,更是集发表意见建议、拍砖评论、互动调查等多功能于一体,成为网友们关注“两会”、建言交流的首选场所。

“两会”期间,人民网还对人大、政协会议的开、闭幕式,新闻会,记者会,团组讨论等,进行现场图文视频直播或实时报道,让网友随时了解会议内容,身临其境感受“两会”。

未来网络媒体报道“两会”的走势

实践证明,近年来网络媒体上升势头迅猛,在某种程度上看似对传统媒体构成一定威胁,但同时也应看作是传统媒体实现转折的重要契机。其实,网络媒体之所以能够在“两会”的新闻报道中异军突起,主要得益于它不同于传统媒体的许多特点和优势。但它还存有许多问题,比如,网络的虚拟化容易使新闻真假难辨,目前网媒在新闻采编方面还受到许多限制,甚至没有单独的网络记者和采访权,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

尽管有人认为,由于受到网络媒体的强势冲击,传统媒体尤其是平面媒体将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笔者以为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以人民网为例,它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为人民日报的网络化或者说全媒体化发展做出了有益的尝试。现在,在人民网上可以看到几十种报道形式,可以用各种方式阅读新闻和信息,尤其是人民电视的推出和发展,实现了人民日报的电视梦。人民网作为国内权威的官方媒体,在报道“两会”上所建立的优势为其他门户网站树立起一杆标尺,而其优势从本质上讲,是依靠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基础的。科技的不断进步,网络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必将为网络媒体开辟一片新天地。与此同时,对于网络媒体来说,虽然上升势头迅猛,但将来的趋势仍然只能是融合,即融百家之长。(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

参考文献:

①王倩,何晶茹:《人民网推出2011年全国两会专题》,2011年3与1日,人民网。

②杨超晶:《人民网“两会”报道十年纵向分析》,2008年12月12日,人民网。

③《门户网站―决战“两会”报道之巅》,2011年3月23日,《互联网周刊》。

④陈振凯:《“两会”:网民关注十大热点》,2011年2月24日,人民网。

⑤赵志立:《“刷新”与“升级”――“两会”期间的网络媒体》,中国发展新闻学论坛。

⑥何加正:《从人民网实践看党报走全媒体之路的轨迹》,《新闻与写作》,2011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