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逐水草而居的帐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逐水草而居的帐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今夜,梦幻的草地上住满了月光与牛羊

一条空中的河流泛滥的潮水

是一个流浪者眼中晃动的风景―王志国

广袤无垠的大草原,养育了一个又一个优秀剽悍的民族,他们的生活习惯、饮食起居、婚丧、节日、宗教、艺术及其他带有民间色彩的文化形态和生活方式,无不折射出古老文明的倩影。对于我,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既陌生又熟悉,既遥远又临近,神秘隽永中充满着永恒的魅力。生活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近80万哈萨克牧民,由于受草场条件的限制,放牧中依然靠牲畜转场。每年的绝大部分时间,哈萨克牧民都要扶老携幼,驮着毡房、赶着牧群,穿行在天山以北、阿尔泰山以南的广袤原野上。我有幸亲自跟随哈列了一家走在转场的路上,风吹过高原,一曲响在内心深处的牧歌,把时光缭绕。

转场是哈萨克牧民的传统,一年四季,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转场中过的。一般每年转场很多次,距离约500~800公里,途中需时30~50天。每次转场距离远的100多公里,近的几十公里;时间长的一星期,短的一两天,经常是走走停停。这天中午12时,我跟随的转场队伍终于出发了,队伍的前面是老人和妇孺,后面是青壮年男人,他们绝大多数骑着马,个别人骑着骆驼,一卷颇为壮观的迁徙画面就此在眼前铺展开来。

风把一朵野花的芬芳吹向远方

每年转场都是从萨吾尔山冬牧场开始,经阿洪图别克、克依克拜、阿合共盖提、哈拉共盖提、铁尔沙汗等春秋牧场,最后到达耶麦盖提夏牧场,然后再原路返回,往返一趟要六百多公里,途中需时四十天左右。

我跟随的这次转场,是从阿合共盖提到克依克拜,在当地哈萨克人的转场中算距离最短也是各方面条件(包括季节、道路、气候、人文环境)最好的一段。

阿合共盖提是当地的一个春秋牧场,位于布尔津县北侧约130公里,我们去的时候,大地已由绿变黄变褐,山头上出现了积雪,清晨的溪流旁已开始结冰。

转场前,牧民要做许多准备工作,首先是羊的药浴,不经过药浴的羊是不允许转场的(主要是为了防止瘟疫)。药浴由乡里统一组织实施,每家每户的牧民将自家的羊群赶到药浴池轮番进行。一般每天可药浴几千只羊,整个牧场的羊一周就可药浴完毕。其次是准备转场的牲畜和驮具。转场的牲畜提前一两天就要控制进食,尤其是骆驼,如果肚子吃得过大,就不便于行走和驮运。还有就是寻找牧群,因为当地放牧一般都无人看管,转场前,要全部找回,并要清点数目,防止转场中丢失。

转场的时间是由乡里统一安排的,任何人不准提前和推后,一般都是在规定的时间(5~7天)内分期分批地进行,先后顺序相互轮换。我们这次的转场时间是9月25日,比以往的转场时间提前了近十天(主要是因今年冷得早),计划一周内转完,全村共分成三批,哈列了家是第一批,和他家同时转场的还有村内的其他三十多户人家。

转场是早晨8时30分开始的,先拆卸毡房,收拾日常生活用品和什物,并将所有物品按驮运要求打成捆,然后开始装驼……整个拆装工作一直持续到中午12时。 然后,终于踏上了转场之路。

远处是草地和水源四周聚散的牛羊

转场路线都是世代延续下来的,每年转场基本都按此路线,如果哪一年或某个季节水源或草场发生了变化,临时再做一些调整,而宿营地也是固定的。

从阿合共盖提到克依克拜全长六十多公里,我们要在途中走三天,第一天到达海流滩,第二天到达霍帕,第三天到达克依克拜。转场路线大都选择有水有草的地方,尤其是宿营地都靠近水源、河流或泉水。

我发现牧民转场会选择有草有水的路线,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人畜都离不开水,尤其是羊,一天不饮水、不进食,不仅掉膘,还可能引发疾病或渴死。二是因为有水有草的地方不仅生态环境和小气候较好,同时与转场有关的生活资料也比较充足,这样人畜行动起来比较方便。冬季转场为了解决水的问题,牲畜主要靠吃雪,人主要靠拉冰化水。牲畜吃雪不是单独完成的,而是通过吃草将草上的雪一同吃进,所以冬季转场必须在下雪后才能进行,并且降雪和融化的早晚决定着进出冬牧场的时间。我们这次走的转场路线一直没有任何变化,因为路线短,加之天冷,所以在每个宿营地上只停留一晚。

哈萨克牧民对水源和草地都十分爱护,不仅大小便远离水源,连洗衣服做饭也与水源保持一定距离。他们取水,宁可自己费时费力,也不对水源做任何改动,一切保持原始自然;他们居住过的宿营地,从未见过的地表,也没有任何垃圾。

转场的马背上是否仍旧为我留着小巧的鞍椅

转场队伍共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驼队,一个是畜群,畜群又分为羊群和牛群。转场中最艰苦、劳动强度最大的一项工作就是赶牲畜,尤其是羊群,一般只有青壮年男人才能担任,女人则主要负责搬家。

在通过波拉提山口时,我曾目睹过赶羊群的场面。波拉提山口位于海流滩和霍帕中间,全长不足五公里,但这里的地形极为险峻,两侧是高山,中间是深谷,山的外表非常奇特,怪石嶙峋、寸草不生,好像人工雕塑的一样。一条不足四米宽的简易土路随山而建,路面高低不平,到处是大小不等的半埋半露的石块。此山口不仅是这条转场路线同时也是进出山的惟一通道,由于路险,每年转场通行都特别困难,若赶上雨天雪天,经常出现牲畜被挤死摔死等意外事故,在牧民眼里,波拉提山口就是他们的鬼门关。我看见托留别克骑一匹乌黑的烈性马,手拿马鞭,嘴里不停地发出吆喝声。他时而前,时而后;时而爬到山腰,又时而下到深谷。仅五公里的路他走了近五个小时。出山口时,嗓子都喊哑了,浑身灰尘像个土人一样。

妇女们的工作也不轻松。每天,她们都起得最早,先烧水做饭,紧接着就帮助丈夫拆卸毡房、整理什物,并进行装驼。转场不同于一般的野外旅游,这既是一种长期的家庭生活,又是一种生产的必要形式,几乎所有的生产、生活用具都一应俱全,大到毡房、箱柜、铁炉,小到坛罐、木柴、斧头……还有从夏牧场带回的成袋的奶疙瘩、奶酪以及羊毛、驼毛等,每次摊开摆在地上,都有一个篮球场大小,不要说每天装卸,就是将这些物品捆绑好,集中在一起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上路后,她们也不得清闲,不仅要照看孩子,还要牵着骆驼。到达宿营营地后,一切工作又要重新开始……每天的劳动时间都在十四五个小时以上。

转场是艰苦的,同时又是快乐的,转场前全家人集中在一起杀羊庆贺;途中还会换上新衣帽、并精心梳妆一番,尤其是两个儿媳,她们穿得最鲜艳,红色上衣配以白色披肩,给转场队伍增添了新的风采。

我用歌谣藏好就要被说出的秘密与感激

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首民歌:“谁也别夸自己的牲畜,暴风雪袭来该怎么办?谁也别夸自己勤劳勇敢,一个人决不能搭座毡房。谁也别说经过长途跋涉,搬迁一个新地方要靠众人指点。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热诚文明的习俗要代代相传。” 虽然哈萨克人转场都是一家一户为单位组织实施,但离不开其他牧民真心实意,无私、无报酬的关心、帮助和支持,无论距离远的与距离近的、相识的与不相识的、关系密切的与不密切的等等。

我们转场出发前,附近的许多牧民都前来帮忙和送行,还包括乡、村干部。出发后,无论是在宿营地还是在途中,只要遇到有毡房、有哈萨克牧民居住的地方,就有人拿出奶茶和“包尔沙克”进行招待。我们第一次是在海流滩宿营地见到的,刚卸完骆驼身上的物品,就从远处的毡房走过来两位姑娘,一位手提奶茶,另一位怀里抱着“包尔沙克”。奶茶装在一个铝壶里,“包尔沙克”用一个花头巾包着。到这里之后,就招呼我们吃饭,当时我们以为是哈列了的亲戚,所以也没客气;哈列了一家吃得更是随便、舒心,并且边吃边和来者交谈,并不时地发出阵阵笑声,当快要吃完双方互问对方地址姓名时,我们才知道他们彼此根本不认识。

这种关心、帮助和支持是相互的,哈列了一家对待别的牧民也是如此。而且哈萨克人在转场中对骆驼和马十分爱护,每到一地,第一件事就是搬去骆驼身上的物品、卸下马鞍,并将骆驼和马赶到附近水草最好的地方去放牧,若吃不饱,还要喂些精饲料。骆驼驮运的物品都经过专门的包装处理,质地硬的物品(包括木器、铁器等)外面大都罩上特制的毡套,防止把骆驼表皮磨伤。在骆驼身上装物品时也格外小心,前后左右的重量、大小不但要搭配均衡,还要根据不同骆驼的体力、能力合理配载。马在哈萨克人心目中的地位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牧民自己的坐骑一般都不外借,如果谁用马鞭打马或对马说些不吉利的话都被认为是对主人的一种污辱。

第三天下午三时多,我们终于到达了克依克拜,二十天后,我跟随的哈列了一家还要去阿洪图别克、萨吾尔山……明年、后年……他们还要来到这里。临别时,握着那一双双亲切的手,看着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三天来的生活再次浮现在我的眼前:转场不仅孕育了伟大的哈萨克民族,还培养了哈萨克人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性格,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转场也会发生一些变化,乃至最终消失,但是哈萨克人这种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性格却永远不会改变,更不会消失,还将在这片土地上流传、延续……

户外探险提示

季节牧场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季节牧场主要有夏牧场、春秋牧场、冬牧场、冬春秋牧场等。

夏牧场: 大都分布在高山、亚高山及森林草甸上部,地势高,以草甸植被为主。一般五月末融雪,九月初又被积雪覆盖。牲畜多在六月中旬进入,九月初转出,利用期八十至九十天。在利用期内,气候凉爽,平均气温五至十摄氏度。主要牧草有:嵩草、苔草、珠牙蓼、高山羊茅、细柄茅等。

春秋牧场:大都分布在山前丘陵平原地区,气候干旱,植被以半荒漠为主。春秋牧场因冬季积雪深厚,夏季气候炎热而无法利用。但在春季和秋季却是放牧的大好时机。

春季,气温回升快,积雪融化早,牧草显露和萌发也早,且牧草枝叶鲜嫩,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有利于牲畜产幼和恢复体膘;秋季,气候温和,牧草种籽成熟,霜后适口性变好,是羊只抓膘配种的良好场所。一般在三月和九月中旬进入,六月中旬和十一月中下旬转出,利用期一百五十至一百六十天。主要牧草有:蒿草、木地肤、针茅、扁穗冰草、棱狐草、猪毛草、角果藜等。

冬牧场:大都分布在中低山、平原河谷草甸及沙漠地区。新疆冬牧场的最大特点是冬季无水,一般必须下雪后人畜才能进入(这也决定进出冬牧场的时间)。若进去后不降雪,就要靠汽车、拖拉机拉冰化水解决人畜的饮水问题,但不降雪的年头极少。牲畜多在十一月中旬进入,三月中旬转出,利用期长达一百五十天以上。由于冬牧场分布地域广泛,草地类型也多种多样,平原河谷的主要牧草有:红皮沙拐枣、大赖草、羽状三芒草、驼绒藜、假木贼、蒿草、小蓬等;沙漠地区的主要牧草有:白梭梭、白皮沙拐枣、羽状三芒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