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匡时2007春拍佛像谈六品佛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匡时2007春拍佛像谈六品佛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六品佛楼是清宫重要的建筑形式,其重要性在于这种独特装修的佛楼一再出现,反映出乾隆帝对这种建筑及其内部陈设思想的重视和青睐。

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针对修密者不同根机(灵性、悟性)将密宗修习内容根据程度的深浅、成就的大小分为四个层次,即下品根机者修事部密法(功行品),中品根机者修行部密法(德行品),上品根机者修瑜伽部密法(瑜伽品),上上品根机者修无上瑜伽部密法,其中无上瑜伽部又分为父续(无上阳体根本)和母续(无上阴体根本)两部,加上大乘佛教(即“显宗”、般若品)共称“六品(部)”。六品佛楼即是按照此六品内容分别供奉相应的佛像、佛经、法器及佛塔的建筑。

从乾隆二十二年至四十七年间(1758-1783),清宫先后修建和装修的六品佛楼达8处之多,紫禁城内有其四:建福宫花园内的慧曜楼,中正殿后淡远楼,慈宁宫花园内的宝相楼,宁寿宫花园内的梵华楼;长春园有其一:含经堂西梵香楼;承德避暑山庄有其三:珠源寺中的众香楼,普陀宗乘寺大红台西群楼,须弥福寿寺妙高庄严西群楼。目前,只有紫禁城里的梵华楼中的绝大部分佛像、唐卡和佛塔,甚至法器保存至今,其他各处或毁于战火,如梵香楼、众香楼;或毁于火灾,如慧曜楼、淡远楼;或楼虽在,内中一切供器已荡然无存,如普陀宗乘寺及须弥福寿寺;或文物流散在外,难获镜圆,如宝相楼,虽保存了楼上供案上的9尊佛像和楼下的佛塔及唐卡,但楼上佛格中的732尊铜佛像在抗日战争时期随大批文物南迁,后留存于南京博物院,其详情难以知悉。我们现在对六品佛楼陈设的尊神及其思想的了解,大多数都是通过对梵华楼的研究才达到的。

8座六品佛楼虽然建筑的时间早晚不同,在皇家园林建筑群内分布的位置也不同,但它们有一些共同特点:面阔七间,进深一间,上下两层楼部,明间楼上供宗喀巴大师像,楼下供佛龛、塔或旃檀佛像和释迦牟尼传唐卡一组九幅;左右两边各三间,即是六品间,每间为典型的小都罡法式建筑,上下有天井,楼上有回廊,呈中心供奉布局,其中楼上分别供奉各部藏文经典以及经典所记载的诸尊及法器,楼下各间分别供奉各式佛塔一座,三面墙均挂供护法神唐卡各一幅。

下面主要以梵华楼为例,介绍六品佛楼内部陈设的基本情况。前文提到,所谓六品指的是指藏传佛教修行所必须经过的六个次第(阶段),即般若品、功行品、德行品、瑜伽品、无上瑜伽品父续、无上瑜伽品母续。在六品佛楼内各间陈设并非依次排列,具体如下:

西一间 般若品

西二间 无上阴体根本

西三间 无上阳体根本

明间

东一间 瑜伽品

东二间 德行品

东三间功行品

无论楼的走向是东西还是南北方向,六品的位置并没有任何改变。整体来看,梵华楼六品的安排颇有深意。第一间的般若品(大乘佛教)与第二三间的密宗四部的最高次第――无上瑜伽品并列,反映了典型的黄教思想,即显密并重。印度密教传统,将大乘佛教分成波罗密乘和真言乘(也称金刚乘)。这种观念为所继承和发扬。梵华楼中,般若品代表的正是大乘佛教的波罗密乘,其他五部与密教各部一一对应。由于清宫推崇黄教,对于波罗密乘与金刚乘的关系,黄教有着与其他教派截然不同的观点,即重视显教的作用,而不是单纯强调密教的修行。六品佛楼的设计正是以这种显密双修思想为基础的。

六品佛楼所有的铜造像都分布在二楼。楼上除明间以外的东西两边三间内,每一间靠北墙紫檀木供案上各供九尊大的铜佛像,它们是每品代表性尊神。东西两边墙上各嵌入一个木柜。木柜上方各有61个小格,每个小格内供小铜佛一尊。小格分为五层,由上往下,第一层13格,第二层12格,中间一层11格,第四层12格,第五层13格。第一层和第五层铜佛最小,第二层和第四层次之,中间一层佛像最大,高在25厘米-30厘米之间。东西两面方格加起来共供小铜佛122尊。下方是六扇紫檀木雕花门,内存鞔皮木箱,箱内主要存放每部应供奉的法器和经书。122尊小铜佛加上桌上所供大铜佛像9尊,共计131尊,6品间内总计供大小铜佛786尊。目前在拍卖市场上所能见到的所谓六品佛像以小方格内所供铜像居多,桌上的大佛像则少见。

小铜佛像数量庞大,形象各异,大小不一,难免混乱。所以我们可以观察到,每尊小铜佛身上都有三处题记。莲台上沿有“大清乾隆年敬造”款,下沿有此尊名号,背后有所属品间的名号。这样就可以保证各间之间的尊神不致混乱。如燃灯佛台座下方有“燃灯佛”三字,背后有“般若品”三字。说明此尊曾供奉于清宫某六品佛楼中第一间。对照清宫原状,此尊供于梵华楼第一间东壁第三排第五格内。须弥山王佛,台座下方有“须弥山王佛“五字,背后也有“般若品”三字。说明此尊也供奉于清宫六品佛楼中第一间。对照清宫原状,此尊供于梵华楼第一间西壁第一排第四格内。尊胜天母,下沿有“尊胜天母”四字,背后有“德行根本”四字,指明此尊曾供奉于清宫某六品佛楼中第五间。对照清宫原状,此尊供于梵华楼第五间东壁第四排第七格内。不动金刚,下沿有“不动金刚”四字,背后有“德行根本”四字,说明此尊也供奉于清宫六品佛楼中第五间。对照清宫原状,此尊供于梵华楼第五间西壁第五排第十三格内。金刚棒下方有“金刚棒”三字,背后有“无上阳体根本”六字,此尊造像曾供奉于清宫某六品佛楼中第二间。对照清宫原状,梵华楼此尊造像供奉于第二间东壁第二层第五格。秘蜜文殊室利佛,下沿有“秘蜜文殊室利佛”七字,背后有“瑜伽根本”四字,指明此尊曾供奉于清宫某六品佛楼中第四间。对照清宫原状,此尊供于梵华楼第四间西壁第三排第七格内。尊胜顶佛,下沿有“尊胜顶佛”四字,背后有“瑜伽根本”四字,说明此尊也供奉于清宫六品佛楼中第四间。对照清宫原状,此尊供于梵华楼第四间西壁第五排第九格内。十六臂观世音菩萨下方有“十六臂观世音菩萨”八字,背后有“功行根本”四字,此尊造像曾供奉于清宫某六品佛楼中第六间。对照清宫原状,梵华楼此尊造像供奉于第六间东壁第四层第九格。

这些作品多以纯铜铸造,见肉泥金,发涂蓝,尊神身体丰满,肌肤圆润,莲瓣尖锐,有弹性,表现了清宫内务府造办处造像的基本特色。每一间内,122位尊神也并非随意摆放,大部分都来自于密教的曼陀罗中,多选取组合尊神成套供奉。目前我们通过他们的组合还知道他们属于哪些曼陀罗,从而进一步了解到大部分尊神的身份和神格。如,降伏狱鬼菩萨属于六品佛楼中的德行根本品,《毗卢遮那现正等觉曼陀罗》中第二台的成员,属于降阎魔尊的眷属;忿怒母属德格根本品《乐生成就法》的成员之一。此尊也译为“颦眉佛母”,是度母的忿怒变化身之一。此尊面相的忿怒色彩并不浓厚,更像一尊嗔怒像。忿怒母被看作是无量寿佛的化身,因其身色为黄色,故又称为“黄度母”。

本世纪初,六品佛楼的藏品已经引起西方学术界的注目,其中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六品佛楼中的佛像大量流失,被世界各大博物馆收藏。在溥仪的“小朝廷时期”后宫太监盗卖宫中珍宝,致使大量宫中藏品流入市井,当溥仪准备派人核查内宫财产时,据说正是由于太监纵火,将建福宫、中正殿化为灰烬,使得溥仪无处查实,同时也使两座最重要的六品佛楼化为灰烬。当时深宫之中尚且如此,远在承德避暑山庄的大批文物更成为当地军阀古董店里的倾销品,而且价格极为便宜,随便就可以买到六品佛楼中的小铜佛像。今天,世界很多博物馆、私人藏品及拍卖品中经常可以见到这种熟悉的造像,一些出版物中也刊出了不少照片,作为乾隆时期铜造像的代表作。收藏界和学术界也十分重视北京匡时从民间征集的六品佛楼散佚的这批铜佛造像,将其视为研究藏传佛教曼陀罗和神系的极为重要的资料,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及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