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自媒体时代艺术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新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自媒体时代艺术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新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随着智能网络时代的日益普及,全民进入了一个“新媒体”“自媒体”时代,思政课教学也随之面临一系列的难题亟待解决。要改变当前思政教学实践中的诸多困境,须迎合时展,回应时代问题,在实践教学理念上扭转传统观念,变革思政教学旧模式。在艺术氛围浓厚的院校里,必须充分借助新媒体时代特质,把艺术专业学习与思政教育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以“艺”扬“道”、“道”入“艺”心、“艺”“道”合一的新型教学形态。

[关键词] 艺术院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艺术化教学形态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3-0096-03

当下,随着智能网络时代的日益普及,全民进入了一个“新媒体”“自媒体”时代,思政课教学也随之面临一系列的难题亟待解决。马克思曾说:“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如何改进思政课教学实效,使马克思主义思政教育内化于学生之心,外化于社会实践,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 自媒体时代思政课实践教学难题

改革开放至今,其所引发的社会转型发展已日益凸显,新媒体时代、自媒体时代、大数据时代、微博、微信等等,这些新概念的提出与流行,表明今日之中国已大不同于以往。从智能网络的普及程度来看,中国网民已达到,其中多少为青年网民,即大学生年龄段。即每一大学生都被一个智能网络时代所包围,没有一个脱离电脑、手机等网络工具的大学生而存在。因为一旦脱离了这些,他也就不成其为一个现代人,难以在现代社会生存。可以说,智能网络的全面普及,为我们每一个人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思想方式、行为方式等。每一个人都从社会发展、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伦理道德、知识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的者、传播者、接受者、批判者,开始成为时代社会的真正主人。

从整体的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和现代化社会制度的完善来讲,今日中国的新变化无疑是一种进步,我们每一个人身处其中,感同身受,一起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但从整个社会思想状况来看,尤其是政治思想教育来看,却遭遇前所未有的时代难题。如果只让用一个词来表达今日中国人们的思想状况的话,恐怕就是“多元”。这并非虚言。美国当代哲学家麦金泰尔曾提出,无论是当前人们的伦理道德思想或理念,还是现实的伦理道德实践生活,都处于一种现代性的危机和困境之中,这即是无休止的争论和分歧。[1]面对一个伦理道德问题,持有不同的种族文化、思想观念的人,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能够给出相应的阐释理由和解决方案,但彼此之间却难以认同,不可公度,这种“相对”和“多元”的分歧和论辩,不是哪一个人或国家的问题,而是当前全球社会所共有的难题。另外,国内东南大学所开展的“当代中国伦理道德状况”、“当前我国思想道德文化多元多样”等全国性调查也给予了事实支持。相关数据结果表明,当前中国正处于一种伦理认同危机之中,人们在对社会主义制度认识、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当前伦理道德现状等多方面存在认同上的困惑、争论、分歧、对立和危机,展现出当代中国急需加强伦理道德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2]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思政课教学尤其是艺术院校普遍陷入一种困境之中。传统的思政教学理念、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实践方式等在新媒体时代的冲击下,漏洞百出,问题频发,难以适应新时代思政教学需求,达到教书育人的真正目的。首先,从整体的教学环境来看,如何让走进教室的一群“手机控”“微信控”的低头族抬起头来,至始至终地认真听讲,成为当前教学实践中的最大问题。某大学出谋划策,想出新点子,即在上课前将学生的手机统一收集到袋子里,下课后再归还,以此来规约学生的听课状况。显然,无法挖掘出学生自身内在的学习动力,这种外在的措施是无奈之举,难有实效。此外,目前很多高校的思政课考试形式发生改变,由原来的闭卷考试改为开卷考试,艺术院校尤为如此,这使得约束学生的“最后一根稻草”也彻底失效,更加助长不学之风。

其次,思政教育带有较强的政治思想教育味道,说教氛围浓厚,而年轻学子反叛性强,在选课上课之初,即带有一种强烈的叛逆之心甚或对抗之心,因此,难以从心理、情感等方面进行沟通。即使是以哲学为最广大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广大学生眼中,也易于陷入官方哲学的主观认知之中。

最后,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知识信息的流通、传播和学习,不再受到时空地域等外在条件之限,随时随地的学习成为现实。作为知识传播者形象出现的教师,其职能有了新的甚至更好的替代者即电脑或手机,自然也难以具有往昔的权威性和可敬性。在学生看来,百度是最好的老师,无所不知,又何须受课堂时间所限来学习。因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教师主导地位的下降,直接导致思政教学学习氛围的淡化和漠视。

二 实践教学理念的变革

要改变当前思政教学实践中的诸多困境,首要的任务是迎合时展,回应时代问题,在实践教学理念上扭转传统观念,变革思政教学旧模式。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曾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此言同样适用于当前的思政教育。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和变迁,为我们的思政教育提供了一个更加现代化、便利、多彩多样的教学环境和技术手段,对于丰富和提升思政教育裨益甚多。但是,也应该看到上文所指出的诸多弊端。面对这些弊端和困境,如何迎进并及时更新是我们首要的工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内因决定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时代环境的变迁并非决定思政教育实效的关键原因,从思政教育本身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方是正道。而纵观国内思政教育发展状况,如果不从教育理念上去改变,而只是纠缠于教学方式或实践方法的革新,并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因为思政教学理念如何确立和定位,是指引思政教育这艘大船如何航行的内在根本之处,也即是推动思政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动力。

虽然今天的思政教学主体理念已经从过去“单向度”的教师主体转变为现在的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理念,但对于新媒体时代的当下而言,还不够。必须凸显“双主体”理念,尤其是向学生主体倾斜,让学生成为思政教学中的第一主角。年轻学子性情活泼,积极向上,富有好奇心和想象力,易于接受新事物、新观念,在新媒体时代的今天,是社会思想、知识信息传播和交流中的活跃主体。在艺术院校中,这一点表现得更为明显。青年学生尤其喜爱创造性强、独特新颖的新生事物,并且易于接受跟自己专业学习相关联的知识或信息。可以说,富有激情和想象力,勇于创新出奇,是艺术学子的必然性情,否则难有成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不能充分利用艺术学子的这种心性来依托思政教育,那么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将学生放置于教学第一位,充分引导学生的主体自我意识,将那种自觉的能动学习与创造意识引入到思政教学中,在思政课堂上充分爆发,必将带来极大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