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黄自艺术歌曲《玫瑰三愿》的演唱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黄自艺术歌曲《玫瑰三愿》的演唱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作曲家黄自的音乐创作对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以他的艺术歌曲创作尤甚。本文以黄自先生独唱艺术歌曲集《春思曲》中《玫瑰三愿》为中心来进行分析,从歌曲的创作的时间背景,当时的社会形态,曲式题材以及演唱的要求等方面进行陈述。对黄自先生以及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以及艺术特点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关键词:黄自;玫瑰三愿;演唱分析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6-0111-01

一、从歌曲的创作的时间背景以及当时的社会形态来看

我国著名经典歌曲之一《玫瑰三原》是当今音乐院校声乐系学生必唱曲目之一,该曲由著名词人龙榆生作词,黄自作曲。词作者龙七当时正在国立音专讲授文学。1932年3、4月间,“一二・八”淞沪抗战停战后,他到校上课,见校园里的玫瑰凋零,景物全非,因此写下《玫瑰三愿》的歌词以寄托感慨,借玫瑰花的三个愿望:“我愿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我愿那爱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折”、“我愿那红颜常好不凋谢”。从而刻画出了一位柔弱无力却又不甘于命运,渴望美好生活的女子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摧残善良的恶势力的不满,对受欺凌的弱小者的同情,以及对多姿玫瑰花的无限爱心。

二、从作品的框架结构方面来讲

《玫瑰三愿》虽然篇幅很小,但从旋律、曲式结构、和声运用或词曲结合都显得非常典雅、精致,就如标题中“玫瑰”一般,好似一位纤纤的淑女。这首歌是两段体结构,前段像温柔的吐露,后段则带有急切的热情,当旋律通过模进和重复发展将情绪向顶点后,旋律跌入低音区,最后的歌声“好教我留住芳华”显得十分恳切、诚挚。

歌曲前八小节是第一段:“玫瑰花,玫瑰花,烂开在碧栏杆下。玫瑰花,玫瑰花,烂开在碧栏杆下”。这段曲调平稳、安详,像温柔典雅的玫瑰,悄悄舒展……这一段是叙事性的段落,音乐朗安静,短短的引子以后是一代上方整的乐段,第二乐句中“灿烂开在碧栏干下”的旋律比第一乐段装饰得更娇艳。第二乐句小提琴上的模仿预示了第二段中的自由卡农。这一段没有触及到内心世界,音乐形象平静而优雅。

第二段说出玫瑰的愿望,音乐表现出热情来。全曲第二段歌词改为第一人称“我”,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我”的自言自语表达了玫瑰的愿望,听来更为亲切,气氛比前段也更加热情,三个“我愿”的排比句使用,配以旋律的模进和重复发展,加以力度的辅助一气呵成,将情绪推至全曲的高潮(第21―25小节)。之后突然笔锋一转,旋律骤然跌落,由原先激动的情绪(Agitato)转至柔板(Adagio),恳切、细腻地唱出“好教我留住芳华”,又显得十分恳切、诚挚。结束的尾奏,又回到歌曲开始平静的气氛中去,令人沉浸在“留住芳华”的美好意境中。

三、从演唱者的要求方面来讲

首先,唱歌的语气就是我们所说的“乐感”,它是除了音的高低、强弱以外最重要的乐感要素。歌曲中第一乐句“玫瑰花,玫瑰花,烂开在碧栏杆下……”这一句描述性的文字,要特别注意把握好诉说的语气。尤其在演唱“碧栏杆下”时,演唱者需注意气息的流动性,主动地多给一些气息,让这一句更体现出作者对多姿玫瑰花的无限爱心,特别是三个“我愿”,要唱的真挚感人。这三个乐句语气较长,需要在每句的中间换气,这样可以使感情更充沛。从字面上来讲,“烂开”的玫瑰花正当娇艳,用气息推动使音色更加饱满,才足以体现这种娇艳的花开美景,为后面第二乐段的三个愿望做下铺垫。

其次,还要注意咬字及润腔的问题。尽管《玫瑰三愿》是中国艺术歌曲,但作者黄自先生早在1916年即开始接受西方音乐文化及思想教育,后又留学美国欧伯林学院及耶鲁大学学习音乐作曲,《玫瑰三愿》出自这样一位有着西方文化背景的大家之手,歌曲本来的装饰音修饰是简单而且干净的,音色也要求更饱满丰富,所以在演唱的时候就不能够沿袭表现陕山民歌高亢明亮、江南民歌婉转悠扬的润腔风格和咬字习惯来演绎它,而更多的采用美声唱法的观念来调整歌唱的共鸣腔体。在演唱时要求横音竖吐,宽韵窄吐。最后一句托出哀婉不尽的恳求:“好叫我留住芳华。”至此,一个以凄美开篇、隽永结尾的人生咏叹,渐行渐远,飘然而去……整首曲子情绪激荡,感情浓郁,真实而贴切地表现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作者内心对它的无耐。

《玫瑰三愿》是一首表达中国封建女性渴望自由的歌曲,感情细腻是这部作品最值得推崇的地方。极富创意地把拟人化地借玫瑰之口吐露的心愿作为整首曲目反应的重点。再配以耐人寻味意味隽永的歌词,而且演唱旋律风味独特。《玫瑰三愿》整首曲子演唱的难点是对歌曲本身的写作环境以及所带丰富内涵的深刻理解。想把握好这个作品需要有较深的文化底蕴、歌唱技巧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对歌曲的二度创作有独特的认识。我认为这首歌曲除了在这些方面很有创见之外,还借助了这个很新颖的角度反映了人们摧残善良的恶势力的不满,以及对受尽欺凌的弱者的同情。

参考文献:

[1]钱仁康.黄自的生活与创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