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通天河“深切河曲”卫星寻踪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通天河主河道全长约813km(网上资料),再向南延长18km后到达青川两省接壤处,从海拔4470m下降到3499m,水位落差971m;相当于从4500m的第四台阶,下降至3500m的第三台阶。通天河向东穿山切岭并参与塑造了青藏高原上的“三江源区”地貌雏形。
由于气候较寒冷,故人迹稀少,沿通天河向东南部的玉树县一带,出现了宗教文化胜地及较多的居民聚居地,在河谷坡地及缓土坡低山地带出现了较有规模的牧场及小范围季节性农耕地。沿途地貌属于高原山区谷地,特别是受青藏高原阶段性强烈上升所形成的“深切河曲”地貌为本河段自然景观的最大特征。
前人从未认识到通天河“深切河曲”这一特征及其意义,该河段“深切河曲”的普遍发育,有力地验证了:通天河是一条古老的河流,他曾经有过广泛被夷平而成为“高原面一高原夷平面”的历史。而后随着印度板块不断地向北俯冲,促使青藏高原阶段性地继续强烈抬升,由此显著地加强了河水的下蚀作用(向河底侵蚀切割),所以,以侧蚀作用为主的“晚年期”的通天河所发育的蛇形“河曲”重新被“返老还童”,而形成当今的典型“深切河曲”地貌景观。换句话说:当今的通天河,从河道的平面形态来看,其所发育的一连串的“蛇形曲流”――河曲,貌似老年期特有的“曲流状河谷”(仅有侧蚀作用而发育有河曲状曲流的老年期河谷)。但从河谷的垂直形态来看,弯曲的河道两侧发育有比高很大的陡峻谷坡或陡立的河岸,这是典型的地壳抬升而下蚀作用强烈所造成的结果。
所以,通天河普遍发育的一连串“深切河曲”在平面与垂直面上所表现出的三度空间“河谷立体形态”相互矛盾,但只有一个最完美的、历史的科学答案可以解释这一现象――长江的上游并不年轻。古老的通天河以“深切河曲”这一普遍特征,诉说着他“返老还童”的悠久演变历史。这也从一个侧面雄辩地证明:世界第三大河――长江,是一条古老的“父亲河”,是新生代的古近纪以后,改造我国南方12个省区的地势、地貌、水文、气候、生物、生态以及资源分布等多种条件的主要控制因素。
通天河所发育的“河曲”及“深切河曲”,自西向东共分为4个区段:
1、A-B河段――西起沱沱河与通天河交接处的囊极巴陇,向东、向东北方向直达长江北源的楚玛尔河入口。主河段长约240km,河面高程由4470m降至4214m,河水落差约256m,坡降比为1.07‰。地貌特征可分为前、中、后三个分段,前后两段以东西向延伸的宽缓开阔谷地中的网辫状河道为特色,中段为不甚发育的山区“河曲”。A-B河段除中北部出现有曲流外,未见典型的“深切河曲”。
2、B-C河段――西起楚玛尔河入口,由西北向东南流,止于曲麻莱县东南的洽多县聂恰曲入口。主河段长约180km,河面高程由4214m降至4061m,河水落差约为153m,坡降比为0.85‰。全段发育有较为连续的前、后两段深切河曲,弯曲迂回的蛇形“曲流”使得河床坡降比降到了最小在曲麻莱县城西面的通天河边发育有由支流汇入的瀑布。
3、C-D河段――西起曲麻莱县东南的治多县聂恰曲入口,由西北向东南流,止于称多县南、主河段长约360km;河面高程由4061m降至3585m,河水落差约476m,坡降比为1.32%,此段的“深切河曲”地貌可分为前、中、后三段,各段都发育特别且典型,其发育程度高而连续,因青藏高原地壳上升特别强烈,侵蚀作用加剧而往往受到不断的下蚀切割,沿途曲流及深切河曲的两岸谷坡陡立,地势险要。河面到谷坡顶部的最大高度差达800m。通天河沿途汇水支流较多,丰富的水能资源有待开发。
4、D-E河段――西起称多县南,自西北向东南流,止于玉树县东南的巴塘河入口一带。但为了便于叙述而将其再向东南延伸18km到青海与四川两省区接壤的交汇地点。主河段长55km,河面高程由3585m降至3499m,河水落差约为86m,坡降比为1.56‰。由此进入以金沙江为界的川藏接壤区――俗称为狭义的“金沙江河段”、D-E河段是以玉树州府(结古镇)为中心的藏族宗教文化较为集中之地,相关的文化景点较多,交通也较方便,通天河主河段的河岸两侧及谷地有公路相通,河滩发育较为充分,是寻石旅游及文化探秘的好去处。
通天河向东南奔流不息,总体来看河面从海拔4470m流经835km后,降至海拔3499m,降低971m,平均坡降比为1.16‰。从我国西南部的区域性台阶状地势的高程上来看,已由第四台阶降至第三台阶,
本文资料来自谷歌卫星图像、遥感模拟图像以及《中国国家地理》相关的文献、插图,这也是笔者对上述“两大资料库”学习心得的汇报。虽然对沱沱河及通天河的学习心得不能提供现实的石资源考察资料,但作为笔者的《大长江赏石资源考察与巡游》的系列推介来说,这是了解“大长江”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地理条件、资源优势、石资源分布规律、赋存条件等等基础知识所必不可少的要点,是学习了解祖国第一大河――“大长江”极为重要的基础!作为一个热爱自然、石头的人来说,认识“父亲河”、弘扬“大长江”、了解“长江源”也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