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李渔《闲情偶寄》与园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李渔《闲情偶寄》与园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李渔(1611-1680)祖籍兰溪(今浙江兰溪市),生于雉皋(今江苏如皋),号笠翁李渔自幼聪颖好学,7岁能诗,被明清名士钱谦益评为“龆龀(换牙)时便惜分阴,宜其以文章名世也”李渔33岁准备二度应乡试时,中途闻警折回,此后江山易主,李渔有故国情怀,不再以功名为念。

笠翁为明清之际的奇才,一生创作甚丰,有诗文、史论、戏剧、小说、园林和美学理论等方面的著录笠翁还是300年来最成功的书商,他的《芥子园画谱》,滋养了无数绘画艺术人才

笠翁的《闲情偶寄》,成书于康熙十年(11371),是一部生活美学和养生行乐的宝典该书共分八部,下设子目,其中园石美学,亦大有可观之处《居室部・山石第五》:“幽斋磊石,原非得已不能致身岩下,与木石居,故以一卷代山,一勺代水,所谓无聊之极思也然能变城市为山林,招飞来峰使居平地,自是神仙妙术,假手于人以示奇者也,不得以小技目之。”极言园林山水的重要

《山石第五・大山》:“山之小者易工,大者难好……犹文章一道,结构全体难,敷陈零段易。唐宋家之文,全以气魄胜人,不必句栉字篦,一望而知为名作,以其先有成局,而后修饰词华,故粗览细观同一致也”笠翁为文章里手,以行文始重结构,喻园林造山之重全局。《词曲部・结构第一》中说:“至于结构二字,则在引商刻羽之先,拈韵抽毫之始如造物之赋形,当其精血初凝,胞胎未就,先为制定全形,使点血而具五官百骸之势。倘先无成局,而由顶及踵,逐段滋生,则人之一身,当有无数断续之痕,而血气为之中阻矣:”造伟山与成雄文者,结构统领同理也

《小山》中说:“言山石之美者,俱在透、漏、瘦三字此通于彼,彼通于此,若有道路可行,所谓透也;石上有眼,四面玲珑,所谓漏也;壁立当空,孤峙无依,所谓瘦也,瘦小之山,全要顶宽麓窄,根脚一大,虽有美状,不足观矣:”笠翁相石美学思想,与宋代一脉相承;小山之美,与稍早计成《园冶・掇山》中所说:“峰石一块者,……理应上大下小,立之可观。”虽有山、峰之别,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石壁》又说:“假山之好,人有同心;独不知为峭壁,是可谓叶公之好龙矣,山之为地,非宽不可;壁则挺然直上,有如劲竹孤桐。斋头但有隙地,皆可为之且山形曲折,取势为难,手笔稍庸,便贻大方之诮壁则无他奇巧,其势有若累墙,但稍稍纡回出入之,其体嶙峋,仰观如削,便与穷崖绝壑无异

且山之与壁,其势相因,又可并行而不悖者。”壁立千仞,向来是诗文吟咏的雄姿,也是掇山的点晴之笔造园无此胜景,有叶公好龙之嫌。

《零星小石》将园石比作治病的良药:“贫士之家,有好石之心而无其力者,不必定作假山。一卷特立,安置有情,时时坐卧其旁,即可慰泉石膏盲之癖王子猷劝人种竹,予复劝人立石,有此君不可无此丈。同一不急之务,而好为是谆谆者,以人之一生,他病可有,俗不可有得此二物,便可当医,与施药饵济人,同一婆心之自发也”《晋书》记载,王子猷(王羲之之子王徽之,字子猷)曾寄居空宅,令种竹,言:“何可一日无此君?”宋叶梦得《石林燕语》记载,米元章知无为军,见立石颇奇,拜之,每呼为“石丈”。笠翁发“有此君不可无此丈”之叹,并谓二物为可“治俗”之良剂也

笠翁有才气,也有骨气,在明清交替的混乱之际,一介没有功名的平民,其命运坎坷可想而知“十日有三闻叹息,一生多半在车船,同人不恤饥驱苦,误作游仙乐事传”诗中道出笠翁几多苦涩与无奈,但是,笠翁是个生活情趣非常浓郁,而又人格独立的士子,他造园、刻书、编剧、写曲、吟诗、撰文,营构生活中的女色、花草、饮食、服饰、器玩、起居,以情趣之心享受生活,“谋有道之生,即是人间大隐”

笠翁推崇审美:“若能实具一段闲情,一双慧眼,则过目之物,尽是图画;入耳之声,无非诗料。”笠翁又追求简雅,他在书中说:“天下万物,以少为贵。”“宜简不宜繁,宜自然不宜雕斫凡事物之理,简斯可继,繁则难久。”他倡导“文贵洁净”:“凡作传奇,当于开笔之初,以至脱稿之后,隔日一删。逾月一改,始能淘沙得金,无瑕瑜互见之失矣。”

笠翁祟尚自然,亨受生活,将一生“闲情”,“偶寄”于妙笔之下,竟成传世之作,笠翁友人余怀在书叙中说:“今李子《偶寄》一书,事在耳目之内,思出风云之表,前人所欲发而未竟发者,李子尽发之;今人所欲言而不能言者,李子尽言之,其言近,其旨远……此非李子《偶寄》之书,而天下雅人韵士家弦户诵之书也,吾知此书出,将不胫而走

”时人吴伟业称笠翁:“前身合是玄真子,一笠沧浪自放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