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现状、原因及解决途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现状、原因及解决途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在中国的改革过程中,出现城市化进程和城乡收入差距同时扩大的现象,主要是因为户籍制度的壁垒以及城市化进程落后于经济发展阶段等原因造成的,为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要进一步调整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乡镇企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

[关键词] 城市化 农民收入 收入差距

城市化的进程也是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劳动力从农业转向非农产业,通常产生提高农业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和报酬水平,降低或抑制非农产业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和报酬水平的效果,从而缩小农村和城市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然而,人们在中国的改革过程中,却观察到城市化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同时扩大的现象。

一、城市化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同时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很快,1978年全国城镇人口的比重仅占全部人口比重的17.92%,到2005年这一比重达到42.99%。改革开放和中国城市化进程给我国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也带来了巨大变化,大批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不少农民生活已经达到小康和比较富裕的水平。

但与此同时,自1983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总体上呈现出不断扩大的态势。到了“十五”时期,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了1000美元,2005年达到1727美元,但这五年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呈现出加速扩大的趋势。2000年~2005年期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9.6%,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为5.3%,不说本来收入水平就存在差距,且说近五年的收入实际增长速度就相差了4.3个百分点。另据《财经》杂志2004年2月份报道,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基于1988年、1995年、2002年对全国范围的住户收入进行的三次调查,发现总体上中国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达到了0.454,超过世界银行0.40的高度警戒线。分地区来看,东部的城乡之间差距占整个东部地区不平等程度的36%,但中部和西部城乡差距占相应地区整体收入差距的比重一半以上,在西部甚至达到58%左右,收入越低的地区不平等程度越严重,这就验证了我国收入差距主要来自城乡差距,城乡公共服务特别是教育医疗方面的差距加大了实际收入差别,如果把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是世界上最高的。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78~2005年)。

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收入分配不平等不仅制约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也给和谐的社会局面带来负面影响。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解析:基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视角

2005年中国人均GDP已达到1700美元,农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为12.4%,第二三产业的比重达到87.6%,处于“工业化后稳定增长阶段”,然而2005年中国的城镇人口比例只有43%,与国际经验统计数字68.2%相比(P341),相差将近25.2个百分点,差距较为悬殊。这种表明虽然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在逐年提高,但还是落后于经济的发展速度,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非常不协调。

城市化过程本应通过吸收农民进城定居,达到减缓城乡收入差距的长远目标。为什么城市化在中国的制度条件下反而加剧农民的相对贫困呢?究竟是哪些因素使中国在20多年的时间里,尽管城市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2%提高到2005年的42.99%,城乡居民间收入差距却逐渐扩大呢?

究其原因,主要是受我国曾经实施的城乡二元经济发展体制的影响。改革开放之后,市场机制的引入促进了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和人口流动。但是,分割的二元经济模式尚未从根本上得以改变。我国的实际国情决定了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影响。一方面,它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存在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它又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存在抑制作用。城市化之所以会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两种完全相反的影响,是由于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工和农村高收入群体两类人的相反作用。

首先,考虑农民工进城模式的城市化路径。位于城市内的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回报率和收益率都较高,而位于农村的第一产业的回报率和收益率相对较低,且边际生产率几乎为零。因此,就造成了劳动者从农业中得到的报酬远小于从工商业等非农产业中得到的报酬的情况。所以,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地进入城市谋求更多的收入。农村劳动力进城之后,提高了农村人口的劳动报酬和收入水平。同时,由于农民工替代了部分城市劳动力,这就可避免地降低了一部分城市人口的收入水平。所以可以认为,农民工进城的城市化路径缩小了城乡差距。

其次,考虑农村高收入群体进城的城市化路径。上述社科院经济所收入分配课题组报告还指出,在城乡之间和城镇内部的收入基尼系数值明显上升的同时,“农村的基尼系数值反而有所下降,从1995年的0.381下降为2002年的0.366”。据该报告分析,造成农村内部基尼系数值下降,也即收入差距下降的三条原因中的首位原因是:农村地区逐步城市化,有钱人往往搬离农村,“剩下的是一些收入较低的农户”。所谓农村中的有钱人,相当一部分是比较有经营能力的人。其实许多学者早已观察到,留在农村务农的多为老、弱、病、残。上述报告是对这一现象的旁证。

我国城市化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主要看以上两种影响哪一个占据主要地位。即迁入城市的人口中,高收入群体和农民工哪一个的份额更大。从农民工和农村高收入群体的对比中,我们不难发现,获得城市户口,进而能进入城市化统计中的人口更多的是农村高收入群体。而自身教育和技术水平较低,且原始禀赋更小的农民工,更多的是工作在城市,户口关系在农村。因此,可以认为,城市化水平更多的是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综上分析,我们认为我国目前的城市化发展会加大城乡收入差距。究其原因,是城市化模式不当,而非城市化本身。首先,户籍制度的限制使得变农业户口为城镇户口的人口中绝大部分是农村富裕群体;其次,单纯的劳动力向现有城市转移,对提高各个部门劳动生产率并无显著贡献。

三、加快城市化进程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思路

当前中国的城镇人口比例是41%左右,处于城市化起飞的重要阶段,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而言,理论上是最好的契机。为此,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应尽快地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革举措,以加快城市化的进程,从而提高农民的纯收入以缩小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协调城市化进程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考虑:

1.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户籍制度改革是使劳动力流动发挥缩小城乡差距的功能的基本要求。目前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正在全面推开,个别大城市的户籍制度改革也有了较大的动作。事实表明,放开户口后并没有产生消极影响,要进一步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创造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制度条件,还需要在相关领域进行配套改革。大中城市的户籍制度改革,可以从城市的实际承受能力出发,赋予各市更大的自。

2.促进乡镇企业发展

乡镇企业大多地处城乡结合部,农民“洗脚上田,进厂务工”十分便利,乡镇企业的发展无疑会促进大量的农村专业市场的涌现,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这在扩大农民就业的同时,将引导更多的农民定居于工业经济带周围、服务于企业,无形中促使农民身份的变迁,成为新的“市民”,这从客观上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并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的增收问题。

3.不断地推进城镇化建设

城镇化不能只注重大城市的发展,一定要大力发展小城镇,这是由中国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决定的。小城镇地处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成本比较低。在产业结构上,城镇化与工业化要相结合,城市与城镇的产业要协调互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推进城镇化。否则,没有合理的产业结构,城镇化建设就不能很好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和农民增收的问题。另外,提高城镇化水平,需要大规模的城镇基础建设投资,这可以拉动巨大的城镇就业需求,从而吸纳大量必须通过市场自主就业的农民。

参考文献:

[1]李实丘希明:中国收入分配与公共政策[J]. 财经,2004(2)

[2]西蒙・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中译本[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