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启迪生活智慧 彰显品德魅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启迪生活智慧 彰显品德魅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品德与生活》课程正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这一定位,意味着它着眼于儿童品性、生活方式、生活境界的整体提升,彰显“人的向善之心,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美丽人生的追求”。 这就告诉我们启迪生活智慧,让每个学生通过感受、体验和对话学会生活,适应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成为一个社会的人是品德教育的核心,也是品德老师责无旁贷的责任。

翻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本,培养生活智慧方面的内容比比皆是,从生存、劳动、安全、 消费、心理、交际等方面的内容贯穿于整个小学品德教学。从大的方面来说,可以分为:认识自己的智慧――和谐相处的智慧――规划人生的智慧――融入社会的智慧――感受幸福的智慧。如:一年级上册《我的身体》蕴含着认识自己的智慧,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了解的社会常识》中第17课《水电作用大》蕴含着节约的智慧等等,从以上内容不难看出生活智慧与教材安排的类似,也是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来划分的,最终实现幸福的生活。启迪生活智慧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活动,用活动营造具有生活智慧的课堂。

1. 课前调查,寻找生活中的智慧

课前,教师要根据单元主课题的特点,为学生设计课前调查内容及形式,目的就是充分地调动、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寻找跟此课相关的生活中的智慧,让学生在感性上初步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为丰富充实学生的相关知识做准备。

一般的课前调查可以分四步:

(1)调查内容; (2)调查人员;(3)调查对象;(4) 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可以分为:(1) 搜集资料(2) 实地调查(3)访问等。前两项用的比较多,我想重点说一下访问。

学生的经历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有许多知识要通过间接经验来获取,需要他们通过采访和对话,去探明生活的原委,了解详实的内容。当然,一定要做好访问前的准备。

准备访问提纲,一定要设计好自己的问题。

选准访谈对象,尽可能了解被访问者。

选好访谈的时间、地点和场合。

通过一些调查活动,学生原有的生活智慧被调动起来,不由自主的产生了对上这节课的期待。所以在生活中做有心人,处处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智慧,既是自己的生活积累,也是知识的积累,同时也是一种学习方法的积累。

2. 课上探究,体验生活中的智慧

2.1 方法探究。

包括:儿歌总结、擂台竞赛、实地亲历等形式。

(1)儿歌总结。

如:三年级上册的《学看平面图》一课,可以总结儿歌为:我们学看平面图,辨清方向很重要。首先看准方向标,东、南、西、北要记牢。每个图例要看好,确定路线错不了。用儿歌这种琅琅上口的形式总结方法,有利于学生接受 、记住,并在实际生活中经常对照。

(2)擂台竞赛。

小学生喜欢参加比赛。组织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并通过课堂实践体现生活技能智慧。

(3)实地亲历。

开放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学外,还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学习《选购商品》一课时,我组织学生真正走进附近超市,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会购物,学生在活动回来后,写了日记,谈了自己的感受。

通过现场购物,孩子们摸清了购物的内在规律,培养了孩子们正确的消费观,使消费的事情以后将变的简单化、理智化,培养了孩子们如何消费的生活智慧。

2.2 拓展探究。

课堂教学不是封闭的,是开放的,如果仅仅局限于课本教学,那是狭隘的。因此,我们还应重视开发丰富的其它资源,把它们引进课堂。

(1)社会资源。

陶行知所指的“生活即教育”不仅仅是指在学校中进行的小教育,而是指以社会为课堂的“大教育”。因此,要重视课本内容随时与国家和本地区的实际相结合,充分体现《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现实性与社会性。我经常把《实话实说》、《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电视节目搬进课堂,让学生展开调查、辩论,把课堂变成展示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舞台。

(2)学校资源。

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是品德教学的一片沃土。其真实灵动地为品德教学提供多元素材、多重现象、多彩活动,促进儿童生活智慧的行成。我有意识地将品德课堂与我校独特的校园文化结合,这给课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学生获得鲜活灵动的新体验。因为品德教材每一册有3-5个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元都有各自的教育主题,相对独立,因此,可以根据学校各项活动,如传统节日、社会实践活动等,将教学时间、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在一个活动中,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实践参与,丰富体验与收获,提高每次活动的实效。

品德与生活教学课堂就是微缩的校园文化景观,而校园文化则为品德课堂注入源源不断地清泉。它们的和谐统一,必能提高品德课程的实效性,为学生的生活智慧提供更广阔的背景。

(3)家长资源。

从生活本身开始来看待教育,不难发现做教师与做父母之间有很多共同之处,抚养孩子和教学都担负着同样的人类职责:保护和教导孩子们如何生活,学会为自己、为他人、为世界的延续和幸福承担责任,因此,生活智慧的形成是离不开学校,更离不开家长。所以,我注重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作为品德老师,想见到家长非常难。因此,我利用书信作业形式与他们联系,安排任何活动都会向家长说明理由,得到了家长认同。通过几次家长合作参与教学活动,使我感到家长参与品德课的教学,使学生们的亲自实践有了保证,感悟和体验也落到了实处。

3. 课后实践,升华生活中的智慧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已不仅指教室,校园、家庭、社区、公共场所、大自然,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是学生学习的课堂。如我在教五年级“农业单元”时,我发现孩子们对农业知识知之甚少,连最起码的麦子、稻子也分不清,而且对此不太感兴趣,虽然也搜集了很多资料、格言,也知道农民伯伯很辛苦,粮食来之不易,但如果让学生能亲眼目睹到现代的农业,无疑是锦上添花。为此,利用双休日,我带着孩子们走进了五.七路的果园、瓜园、庄稼地,与孩子们一起亲手摸一摸、闻一闻、看一看,试一试。一个上午的农业实践很快就结束了,在现场进行的农业会上,同学们畅所欲言,感受颇多,除了了解到很多专业知识外,收获最大的就莫过于真正了解到了“锄禾”那首诗的真正含义。

总之,品德课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想真正实现始于智慧,终于快乐,还需要每一位品德老师不断的探索,辛勤的耕耘。

收稿日期:2013-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