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上海百强企业与企业创新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上海百强企业与企业创新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上海市企业联合会会同上海市经济团体联合会一年一度从企业资产,权益、产品、市场、质量、效益多视角评选制造业百强企业服务业百强企业,为全市企业树立学习赶超标杆,引领企业顺应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和政府政策导向克难攻艰、奋发前行发挥良好舆论导向作用。2016年度评选的制造业百强、服务业百强反映出其在优化供给结构,增加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方面已有所进展,但仍属初见端倪,尚有较大改革空间,引发笔者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中企业如何创新发展若干思考。

一、供给侧改革是新常态中企业创新发展大逻辑

可从三个视角分析:

一是从资源禀赋特征和市场供求看。过去,生产什么都能盈利,生产多少都能销出去的供给状况已不复存在;自然资源,劳动力等要素成本大幅上升,挤压企业利润空间;随着我国与发达国家技术差距缩小,后发优势也在减弱。这些变化要求企业发展的增长动力必须来自创新。

二是从空间角度看,在三十多年前我国改革开放期间,正值国际新一轮产业梯度转移,发达国家向外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大量制造业产品有旺盛需求,我国充分有效地利用国际市场,尤其是2001年12月我国入世后。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加强贸易保护,海外需求瘫软,使我国依靠外需拉动的经济增长受到一定冲击,需要更多依靠创新和扩大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

三是从消费水平发展阶段看。2015年中国人均GDP已近8000美元,进入上中等收入阶段中位数,与20年前人均GDP1000美元相比消费需求已大不相同,经历了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老三件”和彩电、冰箱、洗衣机“新三件”的排浪式消费后,消费热点已转为轿车、住房、旅游,反映了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近年每年出境游1亿人次,在境外“爆买”逾1万亿元,从一个侧面反映国内供给质量、档次尚不能适应升级了的消费需求,凸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今后企业创新发展必须遵循的大逻辑。

二、企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微观主体

供给侧改革的取向是减少过剩的低端供给,增加有效的中高端供给,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能力,实现这些目标,除政府顶层设计、政策引导外,离不开企业发挥五个主体的基础作用。

1. 质量主体。企业是产品、服务供给者,提高供给质量、档次,提供高质量产品、服务,离不开企业这一经济实体的积极参与。

2. 效率主体。企业是资源转换体,投入资源、资本、劳动力,产出系列产品和服务,企业每单位产出所消耗资源、能源、劳动力和排出温室气体、污染物的多少都与企业的转换效率息息相关。提高供给系统效率全要素生产率离不开企业发挥主体作用。

3. 创新主体。企业处于生产经营第一线,掌握市场脉搏,最了解消费需求特征,企业成为创新主体才能有效推进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使科技创新与消费需求紧密结合。

4. 投入主体。创新是企业提高供给质量、档次,满足中高端需求,重塑发展动力的战略举措,R&D投入是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的关键举措,通过投入才能拥有创新成果、专利技术,提高市场竞争优势和话语权。

5. 成果应用主体。企业是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化关键环节,科技成果只有被企业所接受,从工程化到产业化才能最终产生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服务、经济效益,创造出GDP。企业也因而提升产品服务技术能级、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因而成为应用主体。

三、供给侧结构改革视域中企业新发展若干取向

供给侧改革的战略目标是通过优化供给结构,重塑发展动力,推动经济在新阶段持续发展,更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给人们以更多获得感。简而言之,就是通过新改革促进新发展,满足新需求。

(一)以新理念引领新时期企业创新发展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为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供给侧改革作为企业创新发展的大逻辑,应该循环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理念。

(二)高端创新和中低端创新并举

企业在创新发展中应结合自身实际分别打造先发优势和后发优势

1. 高端创新

由大型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推进高新技术自主创新,突破关建技术瓶颈,为发展高端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提供技术支持。

三十多年来,我国在自主创新上取得很大进步。在全球超级计算机TOP500中,连续5届位居第一,今年6月获得第一的“神威・太湖之光”采用自主知识产权芯片,浮点运算速度是9.3亿亿次/秒,比第二名的天河二号(采用英特尔芯片)快2倍,效率高3倍,入榜超级计算机167台;超过美国的165台,运算速度和入围台数2个维度双双超越美国,是为“中国速度”;神舟十一和天宫二号空间交会对接可谓是“中国精度”;蛟龙深潜万米可谓“中国深度”。墨子号量子卫星发射后,卫星上532纳米绿色激光束与地面671纳米红色激光束成功实现天地“握手”,从而为通信和物理学领域的突破性实验铺平道路,开启了量子通讯新纪元,开辟了安全通信新时代,获得了引领型的先发优势。

2. 中低端创新

考虑到我国量大面广的小企业80%以上没有自主创新的专利,在发展进程中,可充分利用国际专利规则的益出效应――失效无效专利,助力自身的发展。知识产权保护有“时效性和地域性”两个时空游戏或规则。数据显示,全球每年诞生的专利85%没有申请中国专利,而在国内专利中失效专利约占二分之一,这些都是含金量很高的资源。创新能力弱的中小企业可以积极使用无效和失效专利。这样做短期内就可让这些企业跳出跨国集团的专利约束,获得喘息机会,长期则有利提升企业实力,并作为进一步发展的台阶。

(三)整合资源,发挥创新产业链协同推进效应

在创新中整合各类资源,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协同发展。一是研究环节资源整合。将组织中研究资源集中于组织的核心领域,以保证组织能够通过内部研发持续推出新产品、新技术。二是开发环节资源整合。力求在提供新产品价值的同时,加强自身核心领域市场地位。三是专利资源整合。旨在提高组织专利活动效率和准确性、针对性。四是生产资源整合。着眼于建立全球生产体系,进而考虑中国创造、全球制造。实施战略性外包。协助其改进质量保障体系和生产技术,构建柔性生产体系。五 是市场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品牌资源的标杆作用,构建全球销售和线上销售系统,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引进互补产品,组成和完善系列产品,使企业在该领域建立优势。

在对单项资源进行整合的同时,注意各类资源之间的协同整合,主要有五方面协同。

一是研究资源与开发资源的协同;二是R&D资源与知识产权资源的协同;三是生产资源与市场资源的整合;四是R&D资源和市场资源的整合;五是R&D资源与生产资源的整合。通过各类资源的协同整合,减少各类资源的负面效应,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快研发成果产业化、商业化的进程。

(四)建立行业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

建立行业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强化研发创新的协同性、针对性、实用性,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实现组建联盟,搭建平台,服务企业,平等互利,资源整合,优势互外,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愿景。可考虑以行业中各企业的研发机构、情报信息机构为基础吸收相关科研院所参加,组建专业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

1.协同创新遵循三原则。一是市场化原则。坚持以消费需求为导向开展研发活动。二是协同推进原则。从研发到产业化各方面均应协同推进,力求创新成果无缝衔接地实施商业化。三是合体共赢原则。成果产业化后,双方共享创新成果所创收益。

2.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的合作方式主要有三。一是协同型创新。由企业和研究机构协同投入开发所需要的软资源和硬资源,(各有侧重),研发成果归双方共有,科研机构(或研发人员)可在产业化收益中占有合理的比例。二是订单型开发。由企业向科研机构(或联盟)提出具体开发要求,由科研机构(或联盟组织力量)按需求研发。三是转移型合作。研究机构已有成熟科研成果,企业有此需要,可采用有偿转让方式或作价入股,将成果转移至企业产业化,但研究机构应参与(负有一定责任)产业化进程。

3.行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主要功能。一是科技研发平台;二是信息情报平台;三是咨询服务平台;四是专业培训平台。

(五)转变考核理念,从R&D向RCB引进

很长时间,世界将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R&D(Research And.Development)作为衡量一家企业,一座城市,一个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然而,在跨国公司中,真正决定命运的创新,却是另一种指标―R&B(Research And Business)――科技研发和市场转化投入。这一转变显示创新理念的进步,反映出“创新离市场有多近,离成功就有多近”的创新成果产业化、市场化思维。

(六)着力构建鼓励创新的良好生态环境

营造尊重科学,崇尚技术,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让有识之士充分发挥智慧和创新活力,使科技人员敢于创新,放心创新,着力提升二次创新的技术能力,提高研发质量。日本花费190美元引进技术,会花700美元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良性循环和螺旋式上升的绩效。我国花100美元引进技术和设备平均只花7美元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因而出现不断重复引进的局面。美国硅谷已形成创新的生态系统,因而高含金量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值得借鉴。

(七)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二个市场,加快“走出去”发展

抓住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新战略,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全球经济尚未从2008年金融危机中复苏,欧洲投资饥渴的机遇,大踏步“走出去”兼并收购发达国家资源类和高科技企业,获得其技术、管理、渠道网络、品牌等资源。广东美的家电控股德国塞卡是成功一例;中广核集团投资60亿英镑与法国电力集团共同承接英国欣克利角核电项目(180亿英镑)是国际产能合作成功案例;中巴经济走廊开工建设也显示“一带一路”战略开局良好。

(八)弯道超车、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国企业面对工业3.0、工业4.0接踵而来的新形势,应着力弯道超车提高新产品智能化、生产过程智能化水平,利用物联信息系统(CPS),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能化,提升供给能力和效率,实现跨越式发展。不同行业的企业应采取不同的创新发展战略。

(九)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并举

中高端消费的特征之一就是品牌消费,在重视科技创新的同时必须着力推进品牌建设。历史上上海拥有二千多个知名品牌,但经过市场经济浪潮后剩下不到十分之一,世界品牌实验室主席、1998年若贝尔经济奖得主、“欧元论”罗伯特・蒙代尔教授说:“品牌是世界交流的语言,企业需要品牌、国家也需要品牌”。在世界品牌实验室 2013年6月的《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排行榜中,上海入选45个,住居北京(92个)、广东(84个)之后,名列第三,浙江省、福建省有入选品牌分别为44个和38个,显示上海尽管位列第三,但与第一、二名差距甚大,约为其1/2,而与第四、五名十分接近。从品牌价值看,上海入选品牌的平均价值为116.39亿元,仅为入选的500个品牌平均值131.68亿元的88.39%。从入选品牌数量和每个品牌平均价值低于500个品牌平均价值两个维度分析,可以认为上海品牌建设已跌入第二梯队,应引起上海企业的警觉,坚持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并举。

(十)创新应以科技、经济伦理自律,做“负责任”的创新者

科技伦理涉及科技与人、科技与社会、科技与生态、科技与动物等几对伦理关系,其中维护好人――自然――社会系统的发展至关重要,必须在科技的“功利效应”和伦理的“道德效应”两者价值的冲突与博弈、调适与坚守中构建起符合时代要求的科技伦理,解决好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协调好高科技发展与人和自然的发展,是当代科技创新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企业在创新发展中必须正确面对的课题。三十多年来,我国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空气、水的质量已对人们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就是未能处理好、调适好科技与生态环境的伦理关系,进而影响到科技与人的伦理关系,要让科技创新造福人类,促进人――自然――社会系统和谐可持续发展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道德责任和历史使命。

从经济伦理看,中国自古重视经济伦理,历来的晋商、微商也称作儒商,说明孔子的儒家文化,处理社会关系(包括人和人、人和自然、人和社会)的准则,仁义礼智信影响了商业的发展。尤其是做商业要诚信,世世代代用诚信的理念经商,才能把生意做成全世界扬名的生意。中国实行市场经济改革后,在激发经济活力的同时,未能避免资本主义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少商家恶性竞争,假冒伪劣屡屡出现,皮革奶、有毒姜、注水肉等屡禁不止,需要企业在新阶段创新发展中坚守诚信经商的经济论理道德,说道底是企业应从“经济人”转变为“经济人+社会人”。

(十一)着力人才队伍建设,打造新工匠精神

人才队伍建设重点是抓两头带中间。一头是抓企业领军人才。领军人才是企业的预言家、领航员、压舱石,什么样的企业家就会带出什么样的企业。马云带出的阿里巴巴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商和第三方支付平台,阿里巴巴加快了中国国内经济一体化和经济网络全球化的进程;任正非带出的华为手机已进入美国市场,成为苹果、三星的主要竞争对手;马化腾带出的腾讯由于企业内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竞争出成果,在微博基础上开发出微信。据说,马化腾正准备在企业内部保持竞争,期望复制产生“第二个微信”的神话。

当代企业应选配好企业领军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品牌领军人才。另一头是在生产第一线着力培育新工匠精神,新工匠精神需要的不仅仅是精益求精,更重要的是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

(十二)政府、市场、社会应与企业协同推进

政府应加大对企业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的政策引领;市场应进一步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赖于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社会应着力营造鼓励企业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的人文环境、工作氛围。多方协力助推企业在供给侧改革中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