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例析生物必修三热门考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热门考点一、有关植物激素的实验分析与设计
本考点多以“生长素”为主要考查对象,在高考命题中多以坐标图、图表、实验操作和实验设计为背景。考查时常与酶、物质的鉴定和跨膜运输、细胞代谢、物质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生态系统等相关知识结合进行综合考查。
例1 将燕麦放在适宜条件下黑暗培养7天后,从生长状况相同的一些胚芽鞘上分别制取两种等长的切段(S1、S2)若干。然后将两种切段分别在不含外源激素、含生长素、含赤霉素(生长素与赤霉素浓度相同),适宜条件下继续培养3天观察记录结果。结果如图(其中图3为第3天测量的伸长值):
[S1切段][S2切段][1天][2天][3天][C][G][Ⅰ][G][C][Ⅰ] [切段S1对激素的反应][切段S2对激素的反应][胚芽鞘的不同部位取等长切段][伸长(mm)][C组 不含外源激素][G组 含赤霉素][I组 含生长素] [5
4
3
2
1
0] [图1][图2][图3]
(1)胚芽鞘尖端、幼芽、幼叶等部位都能产生生长素,图2中,I组与C组相比,I组的S1段伸长不如C组的原因:
(2)从图3可知, (激素)对S2段的伸长促进作用更明显,主要体现了该激素的哪种生理作用:
(3)如果分别用DNA合成抑制剂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处理S2段后再进行相应实验,则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大的是 抑制剂处理过的切段S2。
(4)某同学利用若干等长的S2段、含14C赤霉素的琼脂块及空白琼脂块,设计实验证明赤霉素无极性运输特点。但只做了一组实验,请右下方框中补出其对照实验,并写出各自最可能的实验结果。
[实验1][实验2] [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空白琼脂块][含14C赤霉素
的琼脂块]
实验结果:
答案 (1) 胚芽鞘的尖端S1含内源生长素,过多的生长素促进尖端生长作用减弱(甚至抑制生长)
(2)赤霉素 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
(3)蛋白质合成抑制剂
(4)
[实验2] [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空白琼脂块][含14C赤霉素
的琼脂块][S2]
实验结果:实验1和实验2中的空白琼脂块中都能检测到一定量的放射性(含14C的赤霉素)。
解析 (1)图2中,I组与C组相比,I组的S1段伸长不如C组。因为C组未施加外源生长素,而I组施加了外源生长素。S1切段属于胚芽鞘尖端,能够产生内源生长素。因此对于I组而言,内源生长素和外源生长素导致生长素的浓度太高,减弱甚至抑制了S1切段的生长。
(2)从图3中可知,施加赤霉素的G组对S2段的伸长作用最明显。
(3)S2切段属于胚芽鞘下端,该切段内的细胞不再分裂,但是会伸长生长。由于该切段内细胞不再分裂,因此细胞内不再进行DNA的复制,用DNA合成抑制剂处理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是该切段内细胞会伸长生长,依然会有蛋白质的合成,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处理会影响细胞内的蛋白质的合成,进而影响S2切段的伸长。
(4)本小题要求设计实验证明赤霉素无极性运输特点。要先弄清极性运输的特点: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因此在设计实验时,只需证明赤霉素能否从形态学的下端向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即可。所以实验2中只需将S2切段颠倒180°放置即可。
点拨 该热门考点中,大家注意对类似实验分析与设计的归纳和总结:
(1)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方向为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见必修三课本P49,技能训练);
(2)探究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见必修三课本P51,探究);
(3)探究重力和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程度(一般教辅资料均有归纳)。
该热门考点中,不管题目如何改变,其核心是一定要掌握以下基础知识:
(1)生长素的产生: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都能产生生长素,其合成不需要光。
(2)生长素的分布:①产生部位
②生长旺盛的部位>衰老组织,如生长点>老根。
(3)对生长素运输的理解(见下图)
①方向:横向运输和极性运输。
②运输方式:主动运输。
③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由植物的遗传特性决定的;而横向运输是由单侧光(向光侧背光侧)、重力、离心力等因素引起的。
热门考点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本考点多以食物链和食物网为背景,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考查的难度和形式多元化,因此在复习时需要在掌握基础知识(种群、群落与演替的相关知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全球环境问题等)的前提下,加强对重难点内容(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突破。
例2 下图为某条小河流从高山湖泊进入大河的示意图及A处水域浮游植物在一年内的变化曲线图,其中工厂会向河流排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高山、河流、村庄在生物种类上的差异属于群落空间结构中的 结构,其中河流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是 。
(2)食品工厂向河流排污,导致鱼类因为缺少 而大量死亡使水体变浑浊,但是在村庄附近的河流又保持清澈见底,这依赖于该河流的 能力。
(3)根据图示推测,A处1~2月无机盐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12月限制浮游植物繁殖的主要因素是 。
(4)调查表明,近年来高山冰川越来越少,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加速了碳循环的哪一个环节? 。
答案 (1)水平 太阳能、工厂排放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
(2)氧气 自我调节
(3)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消耗了无机盐 温度或光照
(4)化石燃料的燃烧
解析 (1)图中高山、河流、村庄呈镶嵌水平分布在不同地段,因此高山、河流、村庄内的生物也呈现水平分布,故属于水平结构。注意题干中的信息“水域浮游植物在一年内的变化曲线图,其中工厂会向河流排污”,因此可得到答案。要注意的是,不要自己认为村庄会向河流排放生活污水,而回答“生活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题干内没有明确给出的条件,不要自作主张地添加。
(2)食品工厂向河流排污,使得水体中好氧性细菌数急剧增加,水体中O2含量急剧减少,从而导致鱼类大量死亡。村庄附近的河流保持清澈见底,这依赖于该河流的自我调节能力。
(3)据图可知,A处1~2月无机盐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浮游植物大量增多,吸收了水中的无机盐。12月限制浮游植物繁殖的主要因素可能是温度太低,也可能是光照时间太短。
(4)全球气候变暖,是因为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大气中CO2增多造成温室效应,从而造成高山冰川越来越少。
点拨 (1)图解水体富营养化后产生水华或赤潮的原因: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排水][池塘、湖泊、海湾(水中N、P等矿质元素增多)][藻类植物、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藻类植物、浮游生物遗体][水中溶解氧减少][硫化氢、甲烷等有毒物质][鱼类、其他水生生物死亡][水华或赤潮][有氧呼吸][需氧微生物
分解][汇 集][死 亡][厌氧 微生物]
(2)能量流动模型分析:(见必修三课本P94~95,图5-6、图5-7、图5-8)
解读三图中的“同化量”:
①同化量=摄入的上一营养级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
②同化量=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③同化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消耗量。
④在足够长的时间内,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的去路有三条:
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自身呼吸消耗。
⑤在一定时间内,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的去路有四条:
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自身呼吸消耗;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也未被本营养级呼吸作用消耗,即“未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