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案例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在网上国培学习时,看了重庆江北区洋河花园实验小学副校长肖猷莉执教的二年级语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后,我觉得肖老师上的这堂课是我学习的典范。
一、合理利用课题,导入新课效果好
“万事开头难。”利用课题导入学习也是一种好方法。肖老师在组织好教学后开门见山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文,齐读课题。”学生齐读,老师顺势指着课题引读:“如果――(学生接:你在野外迷了路);假如――(学生接:你在野外迷了路)……。这时,你最需要什么?(指南针)”接着学习生字“针”。这样学生既练习了读课题又引入新课还开始了生字的学习,并且让学生知道了“要是”的近义词有如果、假如,而我在上课时可能会直接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要是的近义词还有哪些吗?”和肖老师的设计比起来这样既浪费时间又让学生有被考的感觉,更不能激起思考的兴趣。
二、语言简练巧妙,读文、识字过渡自然
在低段识字教学中,我用随文识字法总会让整个教学流程断断续续,而肖老师的教学显得紧凑连贯:一个学生起来读完第一节后,肖老师夸:“这孩子真能干!可见他一点也不――(出示字卡:慌,生看后接读)”很自然地开始了对生字“慌”的学习,从读课文到夸奖,再到认识生字没有多余的语言,显得自然,学生也能结合感受来理解生字。她在设计读书环节也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三小节。”这是我们上课时常说的,肖老师是这样说的:“晚上谁出来了?(生回答:北极星)……就是这么一颗闪亮的北极星,课文写得可好啦!来读读。”学生个个都怀着好奇的心情开心地读了起来。有了好奇和开心,也就有了兴趣,读书自然也会用心。
三、识字方法多样,分散于课文不枯燥
低年级识字是重点也是难点,总的来可以分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集中识字往往会让学生觉得无趣,但随文识字又不好把握时机。而这些问题在肖老师精心设计流程,运用多种方法后迎刃而解了。《要是你要野外迷了路》一课中要求认识的字有慌、针、忠、导、盏、稠、稀、积……,肖老师在设计时都分散于课文中,在学习课文过程中一个个相机认识。比如“针”,是在课题中认识的,在学生合作理解课题后,师:“……这时我们最需要什么?(学生异口同声:指南针)”师拿出词卡,先指导学生读准针的翘舌音,再课件出示指南针图,“怎么记?”学生认真看图后说:“因为指南针是金属制的,所以是金字旁;针右部分的十字就像是有人在十字路中迷路了,用指南针来辨方向。”听到这,我们要为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力鼓掌,但想想为什么会有这么精彩的回答,是因为老师了解了针字的特点,有意识设计的这种方法。我想每个学生在这一环节之后都能认识 “针”字了,也知道了指南针的作用。认识“慌”时,老师在学生读完第一小节后夸:“这孩子真能干!可见他一点也不――(师拿出字卡慌,生接老师话尾读慌)”随后再引导学生多组词,理解“慌”跟心有关,所以是竖心旁。,学生组了词,认识了偏旁,还结合感受记住了生字。“导”字比较难认,肖老师激趣说:“这个生字可有意思了呢!”接着播放“导”字的演变过程及意思,还结合“向导”词语来理解。再如,肖老师在教学“稠”和“稀”的时候综合运用了多种方法:“……注意稠和稀(课件出示两句话和一棵树图),发现什么了?”生1:“稠和稀是反义词。”生2:“它们的偏旁都是禾字旁。”师:“古人发明这两个字时,这们跟禾苗间隔疏密有关,间隔远就稀,间隔近就密。”生3:“它们是形声字。”接着送进句子里读后看图再理解“稠”和“稀”,找它们的近义词。你看,对这两个生字的认识,先后用了记反义词,了解生字由来,利用形声字规律,看图对照理解,找近义词五种识字方法,这样一来学生还会不认识生字吗?
四、总结识字、读书方法,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那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怎么做到呢?肖老师就善于总结识字和读书方法,目的在于让学生以后自己学会学习。在认识“针”后师总结:看图画是识字的好方法;在学习 “慌”后师总结:根据意思来记字是好方法;在引导练习读好长句子后师总结:抓住句子的主干,长长的句子也能读好。学生会在老师总结方法时加以识记,并能在下一次的学习中运用,逐渐形成学习能力。
五、表扬语落在实处,学生获得真正成就感
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因此也特别喜欢得到表扬,但表扬要落到实处才能达到好的效果,肖老师在本堂课做了很好的范例。学生独自读完一小节课文后,老师表扬:“这孩子真能干!”学生在总结出究竟谁会帮我们辨别方向后,老师夸他:“你说得真完整!”大部分学生认真默读完课文后,师说:“好多孩子都有收获了!”学生发现重新站队生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后,师称赞道:“你说得可清楚了!”这些表扬语都不是只停留在形式,而是落到了具体实处,真诚的表扬会让学生获得真正的成就感。
六、注意知识生成性,拓展学生知识面
课本知识是有限的,但如果我们能注意知识的生成性,在教学课文知识时延伸相关知识,就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爱思考的能力。例如:肖老师在教学“导”字时提到学生熟悉的“向导”,在理解向导的同时理解“导向”,找到它们的联系,区别它们的不同。在学到太阳是向导时,虽然课文只提到了中午太阳和树影的关系,但是肖老师没有局限于此,而是拓展到早上和傍晚的太阳与树影的关系,让学生了解更多知识。
七、板书设计很巧妙,简洁清楚助理解
在上课时,我往往是讲到哪板书就写到哪,直到下课一看,满黑板都是字,但又不知哪个重点。案例中肖老师的板书设计就很巧妙:上课之前板书好课题,在第一次理解课文大致内容时贴了太阳图、北极星图、大树图、沟渠里的积雪图,在初步理解课文后总结“它们都是天然指南针”,贴词卡于图前面,在第二次深入理解课文时总结“这些向导为我们导向”,田字格中范写“导”,补充“向”于后。整个板书看起来简洁清楚,反映了课文的内容: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这些天然的指南针就能为我们导向。整个板书中还包括了要认的字词,要写的字,可谓一举多得。
通过对肖老师这堂课的分析学习,我收获颇多:我对怎么做好一名教师,怎么上好一堂课,怎么上好一堂识字课都有了深刻的理解。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注重自己的基本功,巧妙运用教学方法,还会融入自己的一些设想,我相信一定能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快乐地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