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国际:“2007伦敦电影展映周”开幕等8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国际:“2007伦敦电影展映周”开幕等8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电影手册》评出百部最美影片

2007年12月,法国《电影手册》杂志推出了 “世界最美的100部影片”。这份由巴黎市政府出面主办的榜单与常见的美国Top100不尽相同,称为“最美的100部”而不是“最好的100部”,足见法国人浪漫,却毫无娱乐成分。选择标准完全是基于影片本身的艺术性和其在电影史上的地位,78位法国资深电影学者的选择,态度严谨,眼光犀利,显示了电影诞生地的独到品味。

排行首位的影片仍然是《公民凯恩》,前十位中美国影片占了6部。榜单中大部分来自于美国、法国、意大利、德国、俄罗斯等传统电影强国,亚洲的只有日本和印度。

排名前十位的分别是:

1、公民凯恩 ( 奥逊・威尔森/美国)

2、猎人的夜晚 (查尔斯・劳顿/ 美国)

3、游戏规则 ( 让・雷诺阿/ 法国)

4、日出 (茂瑙/ 美国)

5、亚特兰大号(让・维果/ 法国)

6、M就是凶手 (弗里茨・朗/ 德国)

7、雨中曲 (金・凯利 / 美国)

8、晕眩 (希区柯克/ 美国)

9、天堂的孩子 (马塞尔・卡内/ 法国)

10、搜索者( 约翰・福特/美国)

基德曼蜡像现身

12月5日,伦敦杜莎夫人蜡像馆展出了妮可尔・基德曼的蜡像。她的新片《黄金罗盘》刚刚在伦敦举行了盛大首映,并在美国和欧洲上映,选择这个时间为其制作蜡像展出,杜莎夫人蜡像馆可谓费尽心思。这尊蜡像,花了设计人员三个月的时间。蜡像馆的发言人表示:“妮可尔・基德曼是世界范围内最受欢迎的女明星之一,能够推出她的蜡像是我们的荣幸。”杜莎夫人蜡像馆还为包括布拉德・皮特、安吉丽娜・朱莉、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在内的多位好莱坞明星制作过蜡像。

霍普金斯拟钢琴巡演

刚刚度过自己70岁生日的奥斯卡影帝安东尼・霍普金斯透露,他计划在2008年举办自己的钢琴世界巡演。年轻时霍普金斯的最大梦想是成为一名音乐家,曾获得了音乐戏剧学院奖学金,虽然后来转向戏剧影视表演,但他从未荒废自己的音乐才华。在《沉默的羔羊》的续集《汉尼拔》中,观众所看到的“食人魔”弹奏钢琴,就是霍普金斯本人所演奏的。此外他还为自导自演的影片《随心逐流》创作了大部分配乐。霍普金斯说:“每逢心情糟糕的时候,只有钢琴能让我摆脱心灵困扰。”

98岁美工捧奥斯卡

12月12日,奥斯卡评奖委员会公布了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将颁给98岁的美术大师罗伯特・波伊尔。他曾经为将近100部电影担任美术指导,1933年以道具师的身份进入好莱坞,后成为希区柯克的影片《疑影》《西北偏北》《群鸟》《玛尔妮》的美术指导。希区柯克的电影中很多现代派绘画效果的画面就是出自波伊尔之手。奥斯卡评委会主席说:“从罗伯特・波伊尔和希区柯克的多次合作,到他为多部其他电影奉献的登峰之作,都说明他是一个电影艺术大师。他无愧此荣誉。”

《赎罪》入围七项金球奖

美国当地时间12月13日凌晨,第65届金球奖提名名单新鲜出炉,一部以二战英国为背景,讲述一段关于嫉妒与救赎心灵史诗的影片《赎罪》成为最大赢家,获得了最佳剧情类影片、导演等七项提名。李安执导的《色,戒》入围最佳外语片。

另外,汤姆・汉克斯主演的《查理・威尔森之战》获5项提名,科恩兄弟的《老无所依》紧随其后获4项提名,此外,《迈克尔・克莱顿》及《理发师陶德》,也各获4项提名。

第65届金球奖颁奖典礼将于1月13日在贝弗利山希尔顿酒店举行。

泽尔威格害怕出演《BJ单身日记3》

因出演《BJ单身日记》系列而大受欢迎的蕾妮・泽尔威格,由于害怕暴肥暴瘦给身体带来伤害,正在犹豫是否出演《BJ单身日记3》。

在拍摄前两部《BJ单身日记》的过程中,蕾妮・泽尔威格都经历了暴肥暴瘦的经历。在看过纪录片《超码的我》之后,现年38岁的泽尔威格开始意识到,暴肥暴瘦的过程可能会给身体带来严重伤害。对是否要出演《BJ单身日记3》,泽尔威格表示还在犹豫。据了解,《BJ单身日记3》是根据编剧海伦・菲尔丁的亲身经历展开的,泽尔威格对此还是表现出了很大兴趣。

宫崎骏新作今年夏天上映

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目前正在为其4年以来的新作《悬崖上的金鱼姬》作宣传,他亲自参与了该片的不少创作,并表示影片仍然会回归原点,要用“纸和笔”描绘动画精髓。

宫崎骏向记者透露说,由于自己年岁大了,加上动画的数量庞大,所以这部片子的工作速度比以往慢了一点。他认为,虽然现今的动画都使用计算机来协助绘画,但他的新作仍旧强调动画的基本要素,全用人工绘制,可以说是反潮流而行。虽然新作尚未完成,但画的数目已经超过他以前的作品,极具规模。影片预定于今年夏天上映。

“2007伦敦电影展映周”开幕

文/高媛

《火的战车》编剧柯林・韦兰在1982年奥斯卡颁奖礼上曾宣称:“英国人的时代来了。”只不过他所说的英国人的时代,直到10年后才真正到来。

英国电影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了一个转折期。《四个婚礼一个葬礼》《猜火车》《两杆大烟枪》《一脱到底》等影片,在国际上取得了极大成功。这些影片给人一种印象,就是英国电影又掀起了一次真正的浪潮,并且有足够的潜力来改变英国电影文化的本质,打破好莱坞的束缚和压制。其中绝大部分电影都在伦敦拍摄。

伦敦在英国电影的制作中是如此重要的一个元素,它不仅是英国电影的心脏,也是仅次于洛杉矶和纽约的世界第三大电影制作中心。出席2007年12月4日在北京开幕的“2007伦敦电影展映周”活动的伦敦电影局首席执行官阿德里安・伍顿称,最近10年总票房排名前15位的电影不少于5部是在伦敦制作完成的。

这次“伦敦电影展映周”最大的惊喜是英国导演斯蒂芬・弗里尔斯的出席,他是近些年来最具国际声望的英国导演。2006年他拍摄的《女王》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影片最大胆之处是首次以英国王室为角度,披露了1997年戴安娜王妃车祸去世后一周内皇室和内阁发生的政治危机。弗里尔斯在这部影片中运用了大量特写式镜头来力图表现伊丽莎白女王的心理世界,从而剖析英国皇室和媒体驱动下的政治以及传统和变革之间的矛盾关系。弗里尔斯说,拍摄《女王》最大的困难不是缺少资料的支持也不是观点的缺乏,而是对写实和戏说之间尺度的把握。由于王室对这部电影持反对态度,影片没有进入白金汉宫,所有关于皇室生活的场景都是在摄影棚内完成的。没想到影片上映后,最大的赞誉就是对女王形象真实可信的塑造,以至于女王本人都表示,希望亲自接见影片中她的扮演者海伦・米伦。

事实上,弗里尔斯的电影不仅追求真实可信,也伴随着强烈的导演主观判断。他1988年在好莱坞拍摄的作品a《危险关系》改编自法国18世纪作家克尔洛・德・拉克洛的同名小说,阐释了关于欲望的主题。弗里尔斯非常强调故事的当代意义,就是强势人物在欲望、权力之间的较量。

此次电影周中最为奇特的电影应该是帕特里克・基勒1993年拍摄的纪录片《伦敦》。影片通过主人公的视角,展现了1992年的伦敦。1992年是英国历史上的低谷,保守党出人意料地再次选举获胜,上台后只关心伦敦的金融经济建设,疏忽了伦敦的社会文化发展;爱尔兰共和军在伦敦金融区制造爆炸事件;过时的繁文缛节皇室圣典遭来重重非议。导演一方面带着法国式的感伤情怀来看待浪漫和具有象征意义的伦敦,另一方面又纠结着愤怒、忧郁和爱怜的复杂情绪来记录撒切尔当政时期的伦敦。电影中所表现的伦敦是一座垃圾遍地,而且经历了炮弹轰炸的城市,这里有着一系列现代的东西让人沮丧,有虚假的传统,爱尔兰战争,军国主义表现和不可告人的秘密。这里憎恨知识分子,医疗卫生条件差,生活质量糟糕,性压抑,还有伪善、种族主义,以及懒散不思进取的生活态度。与那些试图表现伦敦最美好最充满活力一面的电影不同,帕特里克・基勒在平凡的日常生活环境里力图表现伦敦最真实的一面,让观众体味这座城市别具一格的矛盾之美。

近些年,英国电影人一直没有停止对电影文化的多元化和丰富性的追求和探索,在这次展映的8部电影中,既有《女王》《危险关系》这类具有浓郁宫廷气息的影片,又有《太阳浩劫》《谍影重重》等充满科幻、惊险、动作等现代元素的商业电影,展示了英国电影的活力与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