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年的记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年画是中国老百姓最喜爱的富有教育意义和生活情趣的一种艺术形式,其以生动有趣的内容、优美而真实的形象,以及精细的构图、艳丽的色彩,愉悦着百姓,并寄托着人们的希望和向往,成_为喜迎新岁、节日必备的民间艺术品。
中国是个具有丰富史料可考的五千年文明古国,其传统节日很多,唯春节被称为中华民族的第一大节,亦称中国年。春节又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时间最长的民族节口,从农历腊月初八(过年盛宴的序曲)算起,至正月十六日(走百病)长达39天。国务院在2006年5月20日将春节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贴年画是历代春节习俗之一,也是年文化的一个主要内容。民谚曰:“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从这一天起,意味着年的开始,家家户户就进入了筹备年节的阶段,忙过一年的人们便开始为过年进行各种筹备工作了。买年画、购置年货成为上要内容,年画电有此类选题,如李江鸿绘《选年画》(图1),作品以喜庆的场面、鲜艳的色彩描绘了幸福的农家在年画市场里挑选年画的情景,其艺术感染力极强。再如李林祥、何南绘《幸卒鬲年》(图2),作品表现三口之家在节前购物归来时的喜悦心情,从所购年货中,寓意人们平安、幸福、富余的快乐生活。
每逢农历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白而发,寓意人们生活蒸蒸日上,吉祥发财。袁大仪绘《喜忙年》(图3)就表现了母女俩在节前高兴地用食色点绘蒸好的春节面食,作品充满了生活情趣。
腊月二十九,是贴年画、贴窗花、贴春联、贴吊钱、贴门神、贴“福”字及挂红灯的日子。贴年画及贴窗花,示意喜庆祥瑞,鲜红的窗花和五颜六色的年画将居室的窗户及墙面装点得红红火火,年味儿极浓。那启明绘《喜看新年画》(图4)以工笔彩绘技法表现了三代之家喜看年画的情景,其绘法细腻,色彩明快,给人以美的感受。过年贴门联、贴门神,以示镇邪、驱鬼和迎接新春大年的到来。门联亦称春联、对联、门对、桃符等。吊钱可贴挂在门楣、窗上框处,以示财源茂盛。另外,各门户张灯结彩,以示亮亮堂堂,门户兴旺。同时,放鞭炮则是一进腊月一直不能缺少的活动。传说放鞭炮是为了驱邪镇妖,以保障百姓生活安宁与幸福。张万臣绘《喜庆丰年》(图5),作品以幸福的儿童为主角,描绘其在布满春联、吊钱、彩灯的门前喜放鞭炮的情景,其人物形神兼备,逗人喜爱。
大年三十是全家人大团圆的日子,这天晚上,全家人欢聚一堂,共度这难忘的时光。天津杨柳青年画代表作《合家欢乐大过新年》(图6)采用多时空的表现手法,描绘了合家欢聚过大年的热闹场面,包饺子、煮饺子、挑水做饭、放鞭炮、给孩子压岁钱,一家老少喜庆和谐,其乐融融,年俗味道极浓。
自1983年春节起,央视的“春节文艺晚会”开始逐年举办,将人们锁定在了电视机前,“春晚”已成为人们离不开的精神美餐。张洪赞绘《阖家欢》(图7)即生动地表现了除夕一家老少三辈儿围坐在电视机前聚精会神地喜看“春晚”的场面,引人入胜。另外,张为民绘《同庆丰年》(图8)则描绘了过年时大街上露天演出高跷、舞狮、舞龙等民间文艺,场面热闹,其构图饱满,画法细腻,色彩强烈,充满年节喜庆色彩。
民俗中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新岁开始了。这一天为大拜年,邻里互拜或探亲访友,同时民政部门还组织活动慰问军属,杨作文绘《迎春图》(图9)则表现了一支群众组成的演出队敲锣打鼓地慰问军属的热闹场面,整幅画面层次清楚,动感强,充满活力。
大年初二“姑父节”,路上处处可见“核心家庭”(年轻夫妻携一孩子)大迁徙的现象。尤其是丈夫,更要携带贵重礼鼎,奔赴丈母娘家,即为初二回娘家的风俗。何南绘《新春佳节走娘家》(图10),作品以雪景衬托,寓意瑞雪兆丰年,三口之家拎着厚礼回娘家时的喜悦心情。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元宵节观灯也是中国民间特别的习俗,一般以正月十三“上灯”开始,十四日为“试灯”,十五为“正灯”,十八日为“落灯”。章育青绘《元宵灯》(图11)和魏志刚绘《闹元宵花灯放异彩》(图12)两幅作品分别以全景和近景的方式描绘了正月十五夜群众现灯的热闹情景。
元宵节观灯,儿童们也玩灯,提着各式各样的灯笼,里面点上蜡烛游玩,这活动的灯成为节日一景。毛云之绘《比花灯》(图13)就以艳丽的色彩、喜庆的构图描绘了儿童在节日里的喜悦,充满了活力。此外,元宵节还有猜灯谜的习俗,即将灯谜的谜而写在纸上悬挂于灯上让观灯的人们竞猜,猜中的谜条揭下并有奖。也有的将谜面直接写在绢灯上,灯作为给猜中者的奖励。元宵节猜谜活动由来已久,从宋代就盛行了。杨明绘《猜灯谜》(图14)作品表现了三位小朋友正在深思细想猜灯谜的情景,寓意猜灯谜是有益于智力开发的一项文娱活动,极受人们欢迎。
年画本身就是对年节的一种诠释,也是年文化的一个主要内容,年文化是对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诸方面的社会表现,此类年画中充满了喜庆、欢乐的气氛,令人愉悦。年年要过年,年年需装点。如今年画虽已悄悄逝去,但已进入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之列。年画曾装点我们的节日,美化我们的生活,将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之中。
(责编:唐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