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生态环境建设的好坏是森林培育的直接体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生态环境建设的好坏是森林培育的直接体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森林在提供氧气、 净化空气、 防治污染 ,满足人类身心健康和精神享受的需求以及提供木材、薪材和非木质林产品 ,振兴山区经济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以上所述森林培育的功能与作用 ,决定了森林培育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森林培育对生态环境建设起着巨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以及森林培育对生态建设的作用的研究 ,从森林培育的角度 ,说明森林培育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仅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 森林培育;生态环境; 主要问题;建设关系;

1、 森林培育和生态建设的概念

1.1 生态环境建设

生态环境建设指的是利用生态系统理论、 系统工程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等基础理论以及生物、 物理、 化学和管理学科的理论与技术、 结合农业、 林业、 牧业、 水利生产 ,通过生物措施、 工程措施、 农业措施对脆弱生态环境和退化生态环境进行治理、 恢复与重建。

1.2 森林培育

森林培育指的是包括森林立地、 树种选择、 林木种子生产和经营、 苗木培育、 森林营造、 森林生长发育、 结构及其调控、 森林抚育和改造、 森林主伐与更新等环节在内的全过程。

2、 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开发利用能力逐渐增强。目前生态环境恶化范围不断扩大 ,危害程度日趋加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水土流失

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主要表现是水土流失区面积大 ,类型多 ,分布广 ,虽经多年治理并取得巨大成就 ,但水土流失一直呈扩大趋势。

2.2 土地荒漠化与沙尘暴

目前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 262 . 2万 hm2,占国土总面积的 27 . 3%。荒漠化加剧了土地生产力的衰退和生态环境的整体持续恶化 ,土地荒漠化的结果就是沙尘暴 ,沙尘暴发生的频率与强度增大,是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标志。

2.3 植被退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是生态平衡的支柱。但我国的森林资源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极不相称 ,一方面 ,我国的森林资源数量少 ,分布不均衡;另一方面 ,由于前些年“重采轻育、 只采不育、 重造轻管 ” 等生产经营措施人为地对森林的肆意砍伐 ,使森林资源锐减。森林植被的大量砍伐 ,直接导致了各种自然灾害频繁而至。另外 ,人们对森林、 草原掠夺式的开发利用 ,使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影响物种的正常生存,导致物种数量的减少和濒临灭绝。

2.4 水旱灾害严重、 水资源短缺

中国水资源居世界第六位 ,但因人口众多 ,人均水资源不到世界人均水资源的 1 /4。随着社会的发展 ,水资源紧缺的形势将更加严重。中国不但水资源缺乏 ,而且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也极不均匀 ,降雨及地表水资源东南多、 西北少、 山区多、 平原少 ,夏秋多、 冬春少 ,汛期多、 非汛期少。时空分布不均匀导致水涝、 旱灾的发生频繁。

2.5 “ 三废 ” 及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严重

工业“ 三废 ” 不但给人类的生活环境带来危害 ,而且日益加剧危害着人类的生存环境。空气质量下降 ,农田生产力下降 ,而且受污染的家副产品直接损坏人类健康。生态环境恶化退化给国民经济造成损失并阻碍其发展。

2.6耕地资源锐减 ,质量下降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我国人均耕地资源相当贫乏。但是如此少的耕地正遭受着城镇、 交通、 工矿企业占地及土壤污染、 酸化、 盐渍化的影响等 ,耕地资源日趋减少 ,质量日益下降。

3、 森林培育对生态环境建设的作用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在维护陆地生态平衡 ,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环境 ”中 ,起着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这个角度上说 ,森林培育是整个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环境建设成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是森林培育效果的直接体现。近年来 ,国家实施的重点林业工程天然林保护、 退耕还林还草、 防护林建设、 防沙治沙、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都是森林培育的主要对象和具体内容 ,通过一系列工程的实施初见成效 ,生态环境建设的效果也在逐步提高。森林培育对生态环境建设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森林具有重要的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功能。据测定 , 1 cm厚的枯枝落叶层 ,就可把地表径流减低到裸地的 1 /4以下 ,泥沙量减少 94%; 1万 hm2林地可蓄水 300万 m3。森林可以使集水区的径流较缓地进入溪流 ,在暴雨情况下延缓洪峰 ,减小洪水量;在枯水季节 ,又可使河流有一定的流量 ,对流域水量的平衡起到调节作用。因此 ,中国把植树造林 ,控制水土流失作为一项整治国土的重大战略措施。如中国在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治理中 ,大面积造林种草 ,并辅之以工程措施 ,治理后 ,每年少流入黄河泥沙1 . 5~3 . 0亿t。

3.2防风固沙 ,遏制土地荒漠化

森林的防风效益是从降低风速和改变风向两方面表现出来的。一条疏透结构的防护林带,迎风面防风范围可达林带高度的 3~5倍 ,背风面可达林带高度的 25倍。在防风范围内 ,风速减低 20% ~50%。如果林带和林网配置合理 ,就可以把灾害性风变为无害的小风、 微风。中国林科院的研究表明,大范围绿化工程可以使林网内的沙尘减少 80% ,绿化区的降尘量比未开发的荒漠区降低 40%,大气浑浊度降低 35%。乔、 灌木根系可以稳固土壤的颗粒 ,或者把被固定的沙土经过生物作用改良成具有一定肥力的土壤 ,对土地荒漠化起到有效的遏制作用。中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其中沙化土地每年就净增 2460km2,其治理任务非常艰巨。防治荒漠化的根本措施在于造林种草,发展林业 ,建立农林牧水有机结合的体制。

3.3 防灾减灾 ,确保农业稳产高产

大量的研究表明 ,林区或森林附近地段的日温差小 ,可减弱冬季的寒冷和夏季的高温日灼危害。森林经过蒸腾作用 ,有林区可比无林空旷区平均增加空气湿度 15%~20% ,因此 ,平原农区的防护林网可以改善农田小气候 ,有利于作物播种、 生长和越冬。森林对减轻水旱灾害的综合作用是明显的 ,能减轻干旱风、 霜冻等自然灾害 ,保障农牧业稳产、 高产。举世瞩目的“ 三北 ” 防护林工程 ,经过 23a的建设 ,已初具规模 ,并开始发挥生态效益。工程已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 2203 . 72万 hm2, 20%的沙化土地和 40%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治理,2130万 hm2农田和 3003万 hm2草场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恢复 ,一些地区的粮草增产率达 15%~20%。

3.4 吸收、 固定 CO2 ,缓解全球“ 温室效应 ”

陆地生态系统碳贮量约达 5600~8300亿t,其中 90%的碳自然存贮于森林之中。每生长出 1 m3的木材 ,大致可吸收、 固定 350kg的 CO2。森林既能固定 CO2 ,但森林破坏后又能向大气中释放 CO2。当前 ,由于全球大气中 CO2 浓度升高而引起的“温室效应 ” 已成为世界各国最关注的环境问题。因此 ,人们在千方百计保护森林 ,减少砍伐森林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碳库的同时 ,大力植树造林,增加森林覆盖率 ,以调节大气中 CO2的浓度。

4、结束语

我们必须在林业行业达成这样一种共识:当代人所收获的森林财富是先辈们奉献的结果,我们必须怀有崇敬的感恩之心去珍惜我们所采伐利用的每一棵树木。同时我们又必须具有甘于奉献后人的行业道德。因为当代人不作出奉献, 后代人就没有继续收获森林财富的可能, 森林就不可能持续经营, 自然环境就会遭到破坏,也会殃及后代人和当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