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书法与西方绘画笔意的比较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书法与西方绘画笔意的比较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本文首先从笔意的观念范畴谈起,借书法和油画中笔意的比较和分析说明了笔意体现出的各种特征及中国书法西方绘画笔意的侧重和异同,论证了笔意是艺术家主观精神的呈现,承载着艺术家的情感,在油画发展过程中必将有着重要意义和更加广阔的空间。

笔意的观念和范畴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经几千年的积淀己形成独特的体系。其对外来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在吸收、引进的同时不断筛选、融合、变异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面貌。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能无视传统,也不可能脱离传统。而中国文人自古对“笔意”的研究深度和广度确是令我们后人叹服的。应该说,一部中国书画的发展史也就是一部“笔意”的发展史。

“笔意”,也就是用笔体现出来的意味,“意”在《辞源》中则解释为:“意思”。许慎在《说文解字》对“意”的概念阐述是:“志也从心察言而知意也。” “意”以文化转换为方式,让一个物象与另一个物象发生联系形成的。“意”关乎作品的格调。

笔意在中国书法与西方绘画中的体现

1.笔意在中国书法中的体现

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与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书法发展到今天有漫长的历史、深邃的内涵和不懈的追求,也被称之为:以一根线条表达情感的艺术。

追溯书法的渊源首先离不开文字,文字的生成又源于“六书”。随着字形的发展,从书写产生的用笔及笔意也随之不断发展变化。自楷书开始,书体的演变划上了句号。但是,在书法领域文人墨客对笔法个性化的探索以及对笔法中彰显出的笔意的追求远远没有停止。

2.笔意在西方绘画中的体现

西方古典绘画追求的是写实性极强的理想中的美。古典主义画家追求逼真,尽量不留下笔触,而常让画笔来回涂抹,以达到逼真的状态,从作品中可以深切的体会到这种笔意所蕴含的理智、逻辑、秩序、规范。

17和18世纪,人们开始感受到艺术应该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应该体现主体的个性风格和传达主体的内心情感。鲁本斯委拉斯贵支等画家用高超的技艺,引导我们去想象,从而给观者言不尽意的感受。到了印象派时期,用笔渐渐摆脱形的束缚,强烈的主体意志和情感表达使绘画成为人类精神世界的一面镜子。当我们面对着莫奈的《睡莲》组画时,景色浑然一体,感到既虚幻又真实,笔意直追象的模糊,生疏而率直,空灵而朦胧……

后印象主义开始后,现代绘画蓬勃兴起,生命寓于画家的画笔挥动所留下的痕迹之中,从而笔意从这个时期开始也成为了西方画家主动追求的目标。1893年画家蒙克创作了呐喊,把人类极端的孤独和苦闷,以及那种在无垠宇宙面前的恐惧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德库宁运用粗重而猛烈又灵活的线条与笔触在画面中表现出神经质的疯狂之气,充满了热情与力量,使人领略到了线的时空和书写的意义。

中国书法和西方绘画笔意的分析比较

1.中国书法笔意特征

中国书法在笔意的表现上有如下特点:

(1)形式技术特点

张力之美:中国书法用笔只求在点线中就可以表现出节奏运动、方向延伸等张力,物质媒材的特殊性对点线的力量感提出了要求,笔法的核心魅力正在这种“软毫出银钩”的错觉,这种错觉就是“笔意”。

厚重之美:惟用中锋主导方见厚度,正如包世臣所言“截其两端玩其中截”。但并不排斥偏锋的辅助和映衬作用,因为只有中锋与侧锋相比较而存在时,厚与薄才能相映成趣,否则了无意味。

节律之美:草书,特别是狂草,它必须根据周围空间条件和精神状态而即兴处置,不论怎样出色的记忆在这里都无济于事,必须在全部空间的微妙变化和内心效应之间保持迅速而密切的联系,使笔下流出的空间始终是准确的心境的语言。

(2)精神内涵特点

意境之美:书法的造型给人的感受并不是自然界中的客观形象,而是书法形质美所唤起的人们对自然物象美的联想。意境美给书法笔意带来了丰富的精神内涵。

精神之美:中国书法的笔意蕴含儒家“文质彬彬”的中和审美理想和道家崇尚自然、主张玄想和禅宗讲究心性的思想。

2.西方绘画笔意特征

(1)从材料上说体现出丰富性和多样性

油画的用笔不受成法所限,用笔以所选媒材的特性和画家的情感为依托。如绽开状的、溅射的用笔变化往往预示着热烈激昂的生命情感状态;而横向的稳定的笔触组合往往给人一种平和、稳定、宽广的心理体验;具有倾斜度走向的笔触效果,在视觉上给人一种不稳定的、流动的力的冲击;垂直笔触形态的组合则会给人一种产生静穆、崇高的艺术心理体验。

(2)西方绘画笔触体现出特有的材料本身的质感美

笔意通过材料不仅体现出对象的质地感,同时也体现了油画特有的材质美感。每个画家都根据自身的艺术才质、表现喜好对于不同主题予以相应的表现。

(3)西方绘画的笔意有其自身的独特的表现形式

纵观西方绘画笔意的发展过程和特点,笔者认为同历史上艺术观念的不断改变是紧密相连的,最初期是追求对客观的真实再现,对这种审美效果的逆反引出了印象主义野兽派,最后是彻底的抽象派。所以说西方绘画用笔的特点跟历史上这一时期的艺术观念密切相关。

另外由于中西文化交流,东方文化对西方文化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一影响包括了东方书法笔意的影响,如西方的克兰德库宁等艺术家的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中国书法的影子。这两点是西方绘画中笔意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

3.中国书法和西方绘画笔意的侧重与异同

(1)中国书法重笔力,西方绘画重肌理

中国书法中线的变化与毛笔有很大的关系,毛笔的功能为笔法的灵活多变创造了坚实的基础。因此笔法的变化亦更加灵活。梁启超认为写字全仗笔力,笔力的有无,断定字的好坏。而笔力的有无,一写下去,立刻就可以看出来。

油画中笔触的表现是丰富多彩的,油画颜料厚重粘稠,本身具有可塑性且覆盖力强,反复多次运笔可形成更加丰富的变化,也真也幻,形成特有的肌理美,画笔随画家情绪的波动可在画布上提按、拧转、尽情挥写。画笔的种类繁多根据画面需要自由选择,这些都是其它画种所不能及的。

(2)艺术观念不同造成对笔意的体验不同

西方绘画从一开始到现代主义之前,其空间落实在三维的自然之上,也就是说,自然形象是绘画的基本内容,是一种具体的东西。而书法从一开始就是抽象的,“写意”贯穿书法发展的始终,笔意从中国书法发展开始便是中国书家的追求。

(3)中国书法与西方绘画笔意“形式美”的趋同性

1)对比与变化

对比和变化是作品赖以产生生动气息的根本。在一幅作品中,笔触和由之体现出的笔意也会有相应的对比和变化。在油画作品中,笔触即要避免呆板、机械就要保持灵活而有变化,参差错落,才能产生视觉上的冲击。书法也是同样,讲究对比,讲究矛盾冲突,如的手书,虚实结合,形式感极强,笔意豪迈、苍凉、委婉、激越,体现出作者博大的心胸和纯美的诗情。

2)和谐与统一

对比变化使作品具有生气、波澜,增强了作品的冲击力。但对比变化同样也会造成画面形式感的多而杂、乱而碎,这就需要一个对比的度,在变化中求和谐,统一中要有变化。用笔应在主题的需要、情感表达动机的控制下,即要有对比、变化,同时也要和谐、统一方能浑然一体。

3)节奏与韵律

有对比变化、和谐统一,作品才会产生彼此的顾盼、呼应,才会产生富有美的韵味的节律变化。没有对比、变化,也就不会有统一、和谐,二者是一对矛盾体,在对比中有统一,在统一中有变化方能构成画面的节奏、韵律。

从文艺复兴到巴洛克,从新古典到浪漫主义,从浪漫主义到印象派,从印象派到现代后现代,油画中体现出来的笔意都是一步一步从相对细腻到相对疏放,最后走向纯粹的书写。这一时期开始西方绘画的笔意美感同中国书法在具体形式上出现了的一致性,如以线表形,色彩更单纯,造型更简洁,更重要的就是“意”为中心。

4.笔意是中西方艺术家主观精神的显现和情感的承载

画家在进行绘画创作时对客观对象的反映是多种多样的,不同性格的个体对自己内心情感的自觉调节方式不同,造成了画面上笔意的体现也千差万别。另外,画家在认识事物过程中,认知事物的水平也有差异,使艺术创作的整个心理活动都染上了个人独特的个人情感色彩。因此,可以说性格是笔意形成的基础,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就会有相应的笔意体现。

我们从艺术家的用笔体现出的意味就能够品味到艺术家的人格与审美取向,如的孤绝,赛尚的崇高以及马蒂斯的优雅。可以说我们单从笔意就足以望见艺术家的本人,而这些带着生活的经验和体温的东西是任何工业文明所不能代替的。

在表达笔意的运笔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技巧,更需要打动心灵的情感的碰撞,作者内心被唤起的情感体验表现在笔意之中,艺术家真实地表达着他们的情感,艺术作品通过情感的真实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气质。表达真实情感,是画家创作艺术作品的全部目的,而通过个性化用笔体现出的笔意则艺术家情感的依托和显现,没有笔意,一切情感的表达都都是空谈。

(作者单位:池州学院艺术系)

(项目编号2010RC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