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题材 大视野 大手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由张胜友、苏文箐撰稿,张卫编导的五集大型历史文献片《闽商》,是一部很见气象的力作,我以为可以用大题材、大视野、大手笔来概括这部作品的特点。
张胜友是报告文学界善于驾驭大题材的作家,他与闽商文化史专家苏文菁联手,成功撰写出《闽商》,再一次让人信服地证明了他在这方面的实力。
突出文学界,在文学与现代大众传媒电视的结合部,为自己也为观众开辟出一块新的视觉天地,是张胜友的重要成就,也是他为这个时代作出的贡献。报告文学,作为上一世纪产生的新兴文体,本来就与现代传媒的书面形式――报刊的发展分不开,是文学与新闻相结合的产物。把报告文学的纪实特点、审美特点,与作为视觉传媒的电视荧屏结合起来,甚至进一步与网络传媒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文艺形式,是当代文化发展与创新的必然趋势。敏感到这一趋势的当然不只张胜友一个人,他也不是始创者。但是,在纪实政论片或大型历史文献片的笔耕上,即文学脚本的写作上,他无疑是贡献最大、成就最高的一个。而他以报告文学家的身份强势进入的大型历史文献片领域,虽然还不能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形容,但可利用的经验,却委实不多。因而称他为荜路蓝缕的开拓者,当不为溢美。面对《闽商》的题材时,他已经是驾驭这类影视作品的老手了。
的确,《闽商》这个题材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既不是某一人物、某一事件的书写,甚也不是某一时段、某一专门问题的书写。闽商,既是一个地区、一个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出现的特殊职业人群,又是一个贯通古今的历史文化现象,如果是新手,肯定会望而却步,至少会感到“老虎吃天,无法下口”。但是,张胜友视野宏阔,目光犀利,凭借自己多年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还有他的学力、见识和胆魄,从古老的《山海经》的“闽在海中”的神话里,得到了灵感,找到了全书的切入点,可谓神来之笔。他们雄强的笔力,足以支持他上下古今,域内方外,展开他的历史叙述和时代感悟。他把闽人先民定义为海洋的民族,他们的生存,他们的命运,是注定向着大洋的。以妈祖女神为标识、为代表的奇特文化,是一种海洋文化的带有浓厚的尘世色彩和准宗教性的现象。张胜友在纵向的历史承传和横向的交融、碰撞中,编织着、展开着他的《闽商》图卷,显示出其深厚的历史感和历史识断力。
商家在传统的中华文化中,属于货殖,是从物资、商品的交流、交换中,增加并积累财富。商家的文化精髓,就在于诚信,在于重义尚利、取之有道,在于和顺融通、四海大同。在五集《闽商》处于核心的三、四两集,都是围绕着商道做文章的。一为“闽商有道”,一为“商道泱泱”。“泱泱大国”,典出“季札观乐”,是他身为吴国人听了齐风之后的赞叹。齐是北中国发展较早的濒海上国,拥有渔盐之利。以后,用来形容中华文化。在张胜友和苏文菁的笔下,拿来形容闽商文化,实际上也表达了对正在重新崛起的中华民族和中华商业文化的期许。
苏文菁教授是闽商文化研究的专家。她与胜友联手,就大大增强了解说词的知识风貌和学术内容。解说词中,特别是荧屏画面呈现中,穿梭进许多专家学者的见解与画面,与全片的主体叙事融为一体,而且画面流畅。这不仅显出撰稿人的功力,而且显出导演和摄像剪裁的本事。
闽商的文化,是人的文化,闽人的、龙的传人的文化。因此,全片看起来是一系列闽商人物的命运、业绩、经营的理念,在历史纵向承续和全球性贸易舞台上的列传式展开。这里是可以看出司马迁以来的史家气韵的。
全片的第五集是落脚点、归宿处,但个别地方,似乎稍显力弱,而且画面组接稍嫌碎了些,干了些,虽然结束语还是不错的。不过,我还是愿意以大题材、大视野、大手笔来评价《闽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