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掘金页岩气“千亿梦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2年10月25日,重庆川港燃气公司。
副总经理王琦一到办公室,立即登录国土资源部官方网站。
当天,我国第二轮页岩气探矿权开标。
“本轮招标,重庆又新增三个区块。”王琦兴奋地说。
几个月前,川港公司看准重庆页岩气产业发展前景,开始涉足LNG加注服务。
“页岩气本身虽不直接给我们公司带来利益,但其衍生出的LNG产业产值却高达百亿元。”王琦说。
随着重庆第一口页岩气井顺利投产,在页岩气及其配套产业链上,一个预测产值达1400亿元的“大蛋糕”也开始凸显。
产业下游“等气来”
2014年4月11日,重庆长寿化工园区,四川维尼纶厂(简称“川维厂”)。
厂长刘家荣心情略为紧张,看了一眼手表:14时50分。
“再检查一下输气站,看看有没有问题。”刘家荣吩咐下属。
十分钟后,下属在电话里回复:没问题。刘家荣放下心来。
和刘家荣一样,全厂员工都在等候即将输送到厂的页岩气。
从当年1月起,川维厂就从技术、人员、工艺等各方面进行了部署,为接收页岩气作准备。
川维厂“缺气”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该厂自投产以来,一直受制于天然气供应不足问题,阻碍了产能和规模提升。
涪陵供应的页岩气,无异于雪中送炭。
近年来,美国启动了页岩气革命:用页岩气代替天然气,让天然气价格下降八成;用页岩气代替煤发电,五年减少碳排放五亿吨……
重庆电力和煤炭消费的30%靠外购,中长期将上升到50%。气荒从2002年开始出现,供气缺口逐年拉大――重庆对外能源依赖度一度高达50%。
如何突破能源瓶颈?市委、市政府盯上了页岩气。
重庆页岩气可开采量约2.1万亿立方米,位居全国第三。重庆若能复制美国页岩气革命,那能源之困将迎刃而解。
为此,重庆迅速制定页岩气开采战略。
在行政管理上,市国土房管局成立了全国省级国土资源部门下属的首个油气管理处。
在采掘技术上,重庆与全球最大油气服务商斯伦贝谢公司签署页岩气战略技术合作框架协议,打通核心技术引进渠道。
在资金支持上,市政府与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勘探、开发、利用等方面开展广泛深入合作。
在开发平台上,成立重庆页岩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作为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及相关技术咨询的专业平台。
…………
关键节点一一打通,重庆页岩气产量扶摇直上。2014年,重庆页岩气产量达10.81亿立方米,超过全国总产量的80%。
“你挖黄金,我卖工具”
“2500万元!”
2015年7月,重庆鼎顺隆能源技术公司统计出上半年销售额,总经理李海晨惊呼出声。
这家公司才成立一年多,换作谁都会吃惊。
鼎顺隆公司注册地在重庆市两江新区,主要生产、销售完井工具等页岩气开采装备。
“公司业绩这么好,正是借了页岩气开采的东风。”李海晨说,“这一切机缘始于三年前。”
2012年9月27日,两江新区管委会消息,将规划打造面积为3750.5亩的临港页岩气重型装备产业园,将其作为全市页岩气装备制造的主战场。
彼时,国内页岩气开采装备全部依赖进口。
这个潜在市场吸引了重庆。用一位市级领导的话来说,就是“你挖黄金,我就卖工具”。
产业园全部建成后,预计产值将达到300亿元。
消息一出,看准机遇的企业老板纷至沓来,鼎顺隆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公司从4人起步,一年后就扩充至50人。”李海晨说,“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两江新区管委会的大力扶持。”
“入驻企业在工业用地、科技扶持等方面都能享受优惠。”两江新区装备产业领导小组组长李光说。
为了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重庆两江金融公司还成立了联顺页岩气创业投资基金,帮助包括鼎顺隆公司在内的5家页岩气装备制造企业获得投资共1.28亿元。
就在鼎顺隆等企业抢占装备制造先机之时,重庆页岩气制造产业再传利好消息。
2015年3月,市政府办公厅《重庆市页岩气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提出围绕页岩气产业链条,打造页岩气装备研发、制造、服务基地。
预计到2020年,一个产值达363亿元的庞大产业,就将在“李海晨们”面前展开。
LNG借势破局
2015年10月28日,重庆川港燃气公司。
财务部工作人员刘艳玲反复核对数据,长舒一口气:“我们盈利了。”
副总经理王琦说:“当初公司进入LNG产业是正确的。”
2012年5月,川港公司建成全市首座LNG加注站,开始提供页岩气衍生产品――LNG气加注服务。
然而,因为受加注网络、运营时间、用户认知等因素影响,重庆当年新增LNG车辆只有500辆左右。
生意不景气的不止川港公司一家。
“加注站不盈利,我们的漕运车也闲置了。”川港公司的业务合作伙伴、一家LNG承运公司负责人也叫苦。
当时,重庆LNG产业处于刚起步阶段,产业链上的企业都还在“摸着石头过河”,期待进一步的政策激励。
2015年,在重庆市政府的工作报告中,页岩气被列入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LNG产业应该很快会好转。”王琦从报告中看到希望。
果不其然,重磅利好政策随之而来。
2015年5月,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广应用LNG车辆(船舶)的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明确提到“政府优先采购LNG车辆”“完善配套站点规划”“提供财政支持”等。
伴随政策红利,相关企业经济效益很快显现。
“到2017年,重庆市LNG车辆预计达到1.2万辆。”市发改委有关人员预测。
生意来了。
川港公司加快发展步伐,在全市各交通要道积极布点,规划建设LNG加注站。
在“做好页岩气深加工,建设高附加值产业项目”思路指导下,重庆LNG产业逐步形成自身格局,川港公司正是其中一员。
涪陵LNG液化工厂、恒通客车公司LNG车辆制造等项目纷纷上马……
到2020年,重庆LNG车辆将力争达到5万辆,LNG船舶达到400艘,年消纳页岩气14亿立方米,实现产值11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