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实证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实证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估计中国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的平均成熟期,以检验中国商业银行的净利息收入是否受利率变动的影响。实证分析的主要结论是,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暴露水平较高,其中中等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暴露水平比大型商业银行更高。所以,大力加强利率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提高利率风险管理水平是中国商业银行当前面临的迫切任务之一。

关键词:商业银行;利率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8)04-0027-04

一、引言

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导致经济主体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在利率管制情况下,利率水平的变动相对平稳,利率风险对商业银行来说并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利率管理也基本上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附属职能。然而利率市场化后,利率更多地受市场力量的影响,利率水平的变动更加频繁、幅度更大。以美国优惠利率为例,从1934-1970年的36年间仅变动了34次,而在1970-1980年的10年间却变动了139次,到了20世纪80年代,变动则更加频繁。因此,在利率市场化的形势下,利率风险管理对商业银行的重要性不断增加,利率风险管理也提升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主要职能。

我国从1996年开始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在今后几年,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将会加快。2002年十六大报告提出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人民银行也明确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时间表,利率管理体制改革进程明显加快。这一改革的目标主要是建立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形成机制;其要旨是利率最终由借贷双方根据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平衡关系决定,即利率市场化。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利率水平的高低将更多地由市场来决定,利率波动将更加频繁且幅度更大,利率风险管理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将越来越重要。那么,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利率风险管理的水平如何呢?我国商业银行是否已具备了较强的抗利率风险的能力呢?本文将对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可供商业银行的管理者和银行监管者参考。

国外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的文献很多,研究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方法是,通过分析利率变动与商业银行股票收益率之间的关系来推断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状况,如Frank(2005)、Faff和Howard(1999)、Yourougou(1990)、Giliberto(1985)等;第二种方法是,通过分析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的久期是否匹配来推断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状况,如Konstantijn Maes(2004)、Ila Patnaik和Ajay Shah(2003);第三种方法是,通过分析商业银行的收益、支出与利率变动之间的关系来推断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状况,如:Karlyn(1989)、Flannery(1981)、Flannery(1983)、Graddy和Adi S. Karna(1984)等。

在我国,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的文献非常少,从作者能够查阅到的文献来看,只有少数几篇,如:李辉和朱小乔(2004)、杨少晶(2003)、赵自兵(2004)、粟建平(2004)。国内运用计量方法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进行实证分析的文献目前还没有。

国外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进行实证分析的三种方法中,第一种方法需要上市银行股票价格的数据,在我国,上市银行很少,少数的几家上市银行由于上市时间短,数据很有限,无法满足研究的需要。第二种方法需要银行每笔资产和负债到期的准确时间的数据,一方面,有些资产和负债没有确切的到期日,如活期存款、通知存款等,另一方面,在我国,即使有确切到期期限的资产和负债的到期日对银行的外部人员来说是不可得到的。因此,本文只用第三种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状况进行分析。

二、模型、数据和估计方法

本文运用以下模型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状况。

商业银行的名义利息收入可表示为:

上式中,GIIt表示本期利息收入,rat表示本期贷款利率,TAt表示本期资产,TAt-1表示上期资产,g[rat,TAt-TAt-1]表示新增资产在本期获得的利息收入,这部分应该只对当前利率敏感。原有资产在本期获得的利息收入用GIIt+表示,原有资产在本期获得的利息收入仅仅是原有资产在本期到期并重新投资的这部分对当前利率敏感。假设原有资产的目标收益用线性形式表示如下:

以上模型中系数的估计值提供了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大小情况的信息。系数α2和β2分别反映了利率变化对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的初始影响,如果α2=β2,那么表明当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发生同等变化时,商业银行在短期内的利息收入变动与利息支出的变动互相抵消,短期净利息收入的变动不受利率变动的影响;如果α2>β2,那么表明当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发生同等幅度的下降时,在短期内利息收入的下降幅度会大于利息支出的下降幅度,银行将遭受净利息收入下降的风险;如果α2

本文研究的数据来自于《中国金融年鉴》,数据期间从1995-2006年。1995年的《中国金融年鉴》报告了13家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但由于某些银行报告的数据的统计口径不一致,无法得到有用的数据。如中国工商银行从1998年起对系统内往来款项、联行往来收支均轧差报告,与1998年前报告的数据统计口径不一致,无法采用;交通银行从2000年起对统计口径作了调整;上海浦东发展银行《1999年年鉴》与《1998年年鉴》中报告的1997年损益表中的数据差别很大,虽然未作说明,应该是统计口径调整所致。故本文只选取其中的7家商业银行进行研究,即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光大银行、广东发展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

利率数据是取年度利率的平均值,用百分比表示。资产利率取一年期贷款法定利率,负债利率取一年期存款法定利率。如利率采用半年期的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得到的结果与采用一年期利率所得到的结果非常接近。GIIt和GIEt是年度的利息收入和年度的利息支出。

由于模型(7)、(8)中忽略了一些不可观测到的解释变量,这些不可观测的解释变量可能同时影响方程(7)和(8),方程(7)中的干扰项和(8)中的干扰项很可能是相关的。对于每家银行,我们用Zellner的似无关回归方法同时估计方程(7)和(8)。该估计方法的标准误比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的标准误更小。由于方程(7)和(8)中存在着滞后的因变量,干扰项之间可能是自相关的,这会引起对方程系数和标准误的估计产生偏误。为了避免这种可能性,每个方程采用Cochrane-Orcutt的迭代法进行估计。

三、模型检验结果

四、结论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将会明显加快。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利率的波动将会更加频繁,商业银行会承受更大的利率风险。我国商业银行抗利率风险的能力如何呢?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此进行了分析。本文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从总体上说抗利率风险的能力并不强,利率的波动不管是对银行的短期净利息收入还是长期净利息收入都有较大的影响。其中,中等银行的利率风险暴露比大型银行的利率风险暴露更大。因此,大力加强利率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提高利率风险管理水平是我国商业银行当前面临的迫切任务之一。

参考文献:

[1]李辉,朱小乔.论商业银行的抗利率风险能力:一个国有商业银行案例研究[J].当代财经,2004,(2).

[2]杨少晶.浅谈利率风险的衡量与防范[J].农村金融与市场经济,2003,(6).

[3]赵自兵.升息周期中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4,(9).

[4]粟建平.农村信用社利率风险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4,(10).

[5]Frank A.. Schmid, “Stock Return and Interest Rate Risk at Fannie Mae and Freddie Mac”,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 Louis Review [J]. 87(1), 2005, pp.35-48.

[6]Faff R.W. and Howard P.F., “Interest rate risk of Australian financial sector companies in a period of regulatory change”, 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J]. 7, 1999, pp.83101.

[7]Yourougou P., “Interest-rate risk and the pricing of depository financial intermediary common stock: empirical evidence”,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J]. 14, 1990, pp.803820.

[8]Giliberto M., “Interest rate sensitivity in the common stocks of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a methodological note”.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J]. 20, 1985, pp.123126.

[9]Karlyn Mitchell, “Interest Rte Risk at Commercial Banks: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The Financial Review [J], Vol.24 No.3, 1989,pp.431-435.

[10]Mark J. Flannery, “Market Interest Rates and Commercial Bank Profitability: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The Journal of Finance [J]. vol xxxvi, no.6, 1981, pp.431-455.

[11]Mark J. Flannery, “Interest Rates and Bank Profitability: Additional Evidence”,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J]. Vol. 15, No.3,1983, pp.355-362.

[12]Graddy Duane and Adi S. Karna, “Net Interest Margin Sensitivity Among Banks of Different Sizes”, Journal of Bank Research [J]. 14, 1984, pp.283-290.

[13]Konstantijn Maes, “Interest Rate Risk in the Belgian Banking Sector”, 2004,users.skynet.be/sb168904/papers/fsr2004.pdf.

[14]Ila Patnaik and Ajay Shah, 2004, www.省略/ajayshah/PDFDOCS/PatnaikShah2002_banks_irates.pdf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