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商人作家:“影视产业链”的推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商人作家:“影视产业链”的推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日,海岩的新作《五星大饭店》在央视正式开播,从而引发新一轮“海岩式”收视高潮。这是海岩剧第一次出现在央视一套的黄金档,央视以天价每集80万元购得,而今年正好是“海岩剧20周年”。作为北京昆仑饭店董事长、上海新锦江酒店总经理、锦江集团副总裁,海岩无疑是一名成功的商人,而商业味也成为他文字中的风格,成为他创作中不可分隔的一部分。

海岩模式的成功,不能不让人想起高速运转二十多年、屹立不倒的琼瑶言情剧产业链条。海岩或许是从琼瑶那里获得了商业与创作互融共通的诀窍,那就是待到作品刚刚出炉,由出版物马上投入到“链条”的下一环节――影视剧集的呈现。此法在两位作家的试验田里屡试不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但让自己的书大卖,而且在影视剧集的改编上也获得非常好的口碑。因此,加上出版商、电视台、电影公司这些链条上的要素环节,也都皆大欢喜,一番盛景非“双赢”二字能概括。

海岩小说设计的悬念,恰是其小说作为商品的市场特性,是否代表主流文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小说的价值更大、流传更广。

网友“小兵王嘎”说:

中国文人大都有一种固有的思维定式,好的作品是超凡脱俗的,而能迎合大众的则是媚俗与功利的。于是中国出现了两类作家,一类是类似于贾平凹、余秋雨这样的专职作家,还有一类就是像海岩、都梁这样的影视作家。确切地说,后一种作家更像是编剧,但不管怎样,无论从市场价值还是受众人群来说,第二类作家都远远优于第一类作家。虽然第二类作家不受主流文坛的认可但却受到市场与观众的追捧。而那些主流文坛之所以能端着架子蔑视海岩们,是疑惑他们这样的影视小说能否经得起时间的推敲。可我认为,那些余秋雨们的几本“苦旅”之类的风花雪月又有几部能流芳百世?贾平凹的小说倒还是能有针砭时弊的味道,尤其是最近的新作《高兴》。因此,从目前的市场态势来看,海岩们的影视写作模式是相当成功的。

其实,与其说海岩这样的商人作家的模仿对象是琼瑶,还不如把这种模仿秀追溯到张爱玲。作为商人作家的前世,张爱玲在文学上的成就往往让人们忽视了她还是一位成功而高产的电影编剧,尤其以商业片见长。1947年,张爱玲在上海创作了第一个电影剧本《不了情》,第二部《太太万岁》接踵而至,两部电影均汇集了当时红极一时的影视明星。相对于小说,张爱玲在电影里有难得一见的轻松幽默,将电影的娱乐性信手拈来,证明了张爱玲在学习类似《出水芙蓉》这样的好莱坞大片方面是下了功夫的。到香港后,张爱玲还创作过十余个电影剧本,大多以顾问身份参与编剧,但未具名。在这些电影剧本中,张爱玲展现了熟谙人情世故和女性心理的深厚功底,票房喜人。

网友“红梅笑竹”说:

时下热映的《色•戒》说明了张爱玲小说的魅力不倒。正如代表作《传奇》一样,张爱玲本身就是一个传奇――她生前以文学为目的进行创作,却在身后意外地实现了个人以及作品的商业价值。这多少和曹雪芹、梵高、莫扎特有相近的辛酸况味,但张爱玲比他们要强很多,起码活着的时候还是感受到了“成名要趁早”的好处。从上个世纪末至今,张爱玲的小说屡次被搬上银幕,她的作品和传记本本畅销。1994年,有海外归来的新锐学者声称要“以纯文学的标准”为作家重排座次。结果,金庸、张爱玲一跃上榜,茅盾则落选,一石激起千层浪,张爱玲的文名借此更广为传播。香港作家李碧华说得好:“张爱玲是一口古井,一口任由各界人士四方君子尽情来淘的古井。古井无波,越淘越有。”伴随着出版业的热炒、文学界的力捧、影视圈的追拍,张爱玲小说似乎有永垂不朽的气度。

在当今这样一个商品社会里,一部作品能在最短时间内为大众接受的首要条件就是,它能否被恰如其分地搬上银幕与屏幕。在这方面的尝试,王朔、池莉、刘震云等作家的尝试都不比海岩晚,证明了创作欲望与市场需求的良好互动,更证明了在文学创作上不存在泾渭分明的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走中间路线对于中国文坛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既能以细腻的笔触体味民间疾苦,又能兼顾作家的盈利需求,这才叫一举两得的妙举,毕竟付出不问收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沉思的麦兜 中国网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