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画里京味忒醉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画里京味忒醉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庚寅初始,我有机会与马海方老师结伴外出,朝夕相处,话说作画。他曾相问曰:“说说我的画,你有什么看法?需作哪些改进?多给提点建议。”说这话时我见他眸子发亮,神情专注,不无热切。他是位沉默寡言之人,通常言语不多,生活简而又简,唯有说画、作画,精神头便来了。

随后,我在专用于“画家集锦”的笔记本上写了如下文字,是为马海方绘画之我见:

独特的审美视角:鲜明的绘画特色;深厚的文化蕴含;等等。

其一,独特的审美视角、题材挑剔。

马海方之前及同期画家中,也有人画旧京风情,画老北京的胡同,风俗民情等,却无人像他那样倾力而为,不懈开掘,终成全景式、长卷般之艺术展示,洋洋洒洒,蔚为大观,一说“老北京”,立马想到他。其独树一帜,广为人知,不啻画苑奇葩而为人津津乐道。

其二,鲜活的绘画特色。

马海方绘画被业界称作“没骨人物”,也即先着色再勾线。“没骨”其实有骨,有线,墨融于色,线勾出筋,概括、拙重、浑沉,如锥画沙,果敢精练,或柔韧畅舒,或爆发飞扬,虽不过寥寥几笔,已自是形神兼备。他运笔使线或巧或拙,老辣多变,常有意外效果,画来风趣诙谐。沈鹏先生言道:“海方一改前人的做法,把‘没骨法’运用到刻画现代生活中的人物,少有前例可循。要在没骨中见骨,充分显示人物轮廓和内在结构,难度很大。经过严格训练,他对解剖学,透视学下过一番苦功夫,遂处理得贴切自然,使作品具有特殊韵味,人物形象刻画生动,特点突出。”沈老进而总结其绘画的三大特点:“一是造型准确、生动,丰富多变。二是人物适度变形,充实了画面情趣,也有现代感。三是大胆用色。用墨用色服务于内容,给人以视觉上的直观感。”

年前,我到天津瞩远小楼看望孙其峰教授,带去海方画集。老人翻看说:“马海方画老北京,我早就注意到他的画。他以没骨见长,看似夸张变形,造型很有功力,用墨、敷色、勾线都好,从传统里生发出变化,既有水墨画的韵味,又富创新性,观赏性,非常独特。”

周思聪生前也曾充分肯定过海方的探索精神,她喊过卢沉一起观看这位学生的作品说:“你看,马海方拿你画小品的方法画风情人物画,上溯传统,结合民俗,画得多好啊!”周老师赞曰:“你这条路子太好了,方法很对,画出来的东西很有特点,完全摆脱了老师的路子,画出了自己的风格,是一种新的尝试,要坚持下去,多出成果。”

其三,深厚的文化蕴涵。

一天,我见马海方在书案前翻看一本图书《老北京前事今声》,书中有幅老照片“艺人关学曾在一茶馆唱琴书。”这位关老爷子去年刚过世,他的琴书、他生前的说书之地――老北京茶馆,正是京味文化,悄然滋养着海方的绘画。海方十七八岁时,工地大喇叭播放关先生的琴书段子,至今仍音犹在耳,海方哼唱道:“火红的太阳刚出山,朝霞布满半边天。路上走来人两个呀,一个老汉一个青年。张老汉今年有50多岁,后面跟着他的女儿叫张桂兰。桂兰身穿红格衬衫,朴素好看,制服裤子是学生蓝……”那时,歌也火热,工地也火红。人们起早摸黑,披星戴月,朝霞还没影呢,工地早已火热沸腾。夏季割麦子,冬天修河堤。海方天能割两三亩麦子,堪称割麦“冠军”。冬季挖河泥,修大堤,一天要推出去三立方土。车轮辗过泥淖。粘稠的淤泥挖不起来倒不掉,好容易装满筐篓,攥紧车把,弯腰发力,车子还翻了,车把上翘,将他翻身甩出去。天天上工 身汗,夜夜归时满身泥,海方话说这事时是在餐桌上,我们三人点了四样菜,他比划着说:“搁在那会儿,这一桌我一人就搂肚里了。午饭都在工地上吃,五个馒头,一大碗炖菜,一会儿就搂肚里了。”

海方当时家住大兴县西红门,水洼子特多,大雨过后路面过水,拿个筐呀,篓呀的,只管扣鱼,多了去了,水洼里也净鱼。如今水洼没了,鱼也没了,只把记忆留在岁月里,留在海方的作品里。他画烤红薯、逗蛐蛐、舞枪弄棍耍把戏,都是生活里的事、生活里的景、生活里的情。他是以画叙事,抒情的高手,一幕幕场景,一样样情趣,被他支笔悄然摭了来,成为现如今繁华都市里的一种比对,一种回望与留恋。

海方是孝子。老父在世时,晚饭甭管多晚他都要赶回去吃。老人过世后,我注意到他画笔下类似“私塾”,“课子”之类题材明显增多。他说:“我父亲读过二年私塾,有那么点文化,他能当个生产队保管,为集体做点事,靠着这点文化。他早先给我讲的那些事儿,后来都成了我的画材。”

海方说:“我画‘老北京’,早期创意侧重于考虑自我风格,画出跟人不一样的面貌,当这个目的达到之后,形式对于我已不再重要,而更侧重于作品内涵。打个比方,人到中年,穿什么衣服不重要,用什么手机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这个人的修养,重要的是把你想干的事情做好,在这件事上投入你的全部热情。我画‘老北京’,就是要把这份热情画进去。热情不是空洞的,是你对生活的切实感受,在绘画这件事上全身心地投入。单纯地、机械地画一两个人显然不行,‘老北京’一定要动态,立体,多样,有一个全景式的展开,则文化上的蕴涵便在其中了。”

其四,炽热的艺术追求。

1978年,马海方放下镰刀拿起毛笔,考入中央美院中国画系,选修人物画专业,师从叶浅予、刘勃舒、卢沉、姚有多诸名师。1981年毕业后,海方到人民美术出版社当编辑,得到邵宇社长器重,在沈鹏先生担任主编的《中国书画》杂志做事情,业余习画,其间曾有八年时间置身一间多人合用的办公室。感谢领导及同事们的理解,他在这间已经拥挤不堪的屋子里间隔出一方“斗室”,是我迄今见过的最小的画室,面积约有二平米,放下一张三屉桌就很难再放下一只凳子,只能站着作画,挤在书桌与隔板之间的夹缝里,挥汗如雨。 早晚中午头,晚上下班不回家,憋足了劲一画就是半拉夜。我还记得画室墙壁,隔板上贴满各色头像,男女老幼,神色各异,贴了一大片。在我看来,马海方正是墙上那一大片人的代表,在他身上集中了老北京人淳朴善良,吃苦耐劳,奋发有为等美德。我想,正是靠了他的人格美而最终实现其画品高。

在我见过,结识过的众多画家里,海方无疑是最为刻苦勤奋者之一,我真不知道他是如何画了那么多作品?林林总总,美不胜收。也想试问其惜时如金,专注笃定之热情是如何养成、如何保持的?一是镰刀、锄头和小推车造就其吃苦耐劳,不惧繁重之秉性:二是有幸与画结缘,得以毕生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而乐此不疲,极其珍惜;三是以人为镜,心头拥有明确的目标与榜样,姚有多、卢沉、周思聪等人,都对其成长有过重大影响,得益于诸先生的言传身教。此外,他也迷恋齐白石的画,认为齐画是雅俗共赏的典型,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典范。徐悲鸿先生的画则是中西合璧的典范。“笔墨当随时代”的典范。他们的榜样、作为,无疑是其最好的激励。他在探索,创作“老北京“时,受着名师大贤们的启发,“老 北京”既是生活的给予也是中国画薪火相传之结晶。

其五,千锤百炼,精益求精。

生活中,马海方痴迷于画,醉心于画,以其专业上的热忱,纯粹而卓然成家。他的生活中不可 日无画,几十年如一日,笔不离手,纸不离身。笔也多种,纸也多样,什么样的纸都能作画。我见过一幅水墨写生,画在卫生纸上,所画甚是生动,瞬时把人带回奥运赛场,一群自行车健儿风驰电掣,你追我赶,赛道上刮过黑色旋风。其时,海方正收看比赛实况转播,来不及到画室取纸,急切中扯一长条卫生纸挥笔作画,笔饱墨追,得一神品。采访中,他捧出成卷的“奥运写生”稿,一一再现了精彩瞬间,翻看中多有绝佳之作。海方一向擅长画速写,铅笔、钢笔、单线勾勒。奥运期间看电视,直接上了没骨,色彩,没骨结合色彩,写生又上一台阶,强化了造型训练,有益于画面生动。

他打开柜橱,翻捡着成堆的速写本及各色纸张、卡片。他常用巴掌大或更薄、更小的记事簿,随时随地画速写。参加集会时,他画台上嘉宾。外出用餐时,他画邻桌食客。乘车旅行时,他画窗外风光。漫步街头时,他更是见啥画啥,啥都想画。他在飞机上画,在火车上画,在颠簸的汽车上也能画。飞机落地,在滑向停机坪时我见他透过舷窗画机场一角。在太原机场候机时,我见他画了数位旅客后,留意到不远处靠窗站立着的一位外国人,那人高挑面白,站姿笔挺而优雅,伫立良久,分明绅士,令人一望而不忘,海方用画笔留住了这一形象。

杜应强老师曾同我谈到出访莫斯科时的情形,数十人的团队中,他注意到马海方是最为用功,最为勤奋写生的人,大伙多以拍照留影,唯有马海方一直在画写生,笔不离手,即使乘车时依然拿着个小本不停地画。李宝峰老师则与海方相遇印度,结为挚友,亦极口称赞这位小老弟之用功。海方去过两回印度了,还要去还要画更多的印度写生。国内,他亦爱去偏远荒漠,历史悠久之地,西北西南,有机会就下去,采集民风民俗,开阔视野胸襟。他画人物而不拘泥于人物,画面辅以种种道具置景,使之丰富多彩,得益于写生所获。他画“老北京”而不仅限于“老北京”,平日里无所不画,以其博览兼容对“老北京”形成反哺,为“老北京”提供丰厚的滋养。

其六,奉献社会,良性互动。

2010年1月5日,由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举办年度活动――“1000元改变命运。”首次邀请书画家参与义卖,马海方捐出的拍品《皇城根下》约有16平尺,自1万元起拍,崔永元,杨澜等人及商界名流纷纷举牌,最终由杨澜与一地产商轮番竞价,终被杨澜以32万元拍得。商人说,我已经报到30万了,可以了,你怎么还要争?杨澜笑说:“我就是喜欢这张画。”从海方手中接过收藏证书时,杨澜说:“我早就听说过您。”

这种事不是一件两件,也不是一年两年,对于海方是一种常态。助人为乐,乐于奉献,如同宿命般,与日俱来。他画“老北京”,画凡人小事,芸芸众生。凡人终归是热心人,美德反过来会养育画。无论面对宣纸抑或面对老少爷们,内心都有一份热忱和舒坦。海方说:“画家要用画说话,画里有你的情感,也有你的生活态度。俗话讲平平淡淡才是真。真心也即是佛心,说说容易做来难。修心和作画一致起来,互为因果,好比树苗和环境的关系。一棵小树要成长起来,离不开沃土,空气、阳光和水这些条件。条件越好、环境越好,小树就长得越高、越壮实。作画也是这个理儿。修心就是要为作画创造好的条件,让好的心境赋予画面好的气象,豁亮、阳光、和煦。自然,这种气象又会反过来营养你的心境,形成良性循环。

2010年5月8日急就于北京莲花河畔 和乐斋

责编 季英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