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杨再高:一到广州就喜欢上了这个城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休息室稍等片刻之后,杨再高教授招呼我们进办公室。杨再高是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广州市国家中心城市研究基地主任,在区域经济和区域城市发展与规划方面有相当深入的研究。从求学到现在,杨再高研究广州发展多年,已对广州倾注不少时间和感情,求学治学、工作生活在这个城市,在区域研究中又慢慢熟悉了这个城市,他说自己已是半个广州人。
从大山走出来的孩子
杨再高自言是从贵州的大山走出来的,“家就住在半山腰,干什么事都要爬山。那时吃不饱穿不暖,以前反而觉得没什么,今天想起还是不容易。”
深居大山里的杨再高总想走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从高中开始努力学习,几乎把所有时间都集中在学习上,“勉强考上贵州师范大学”。
上了大学,杨再高遇到很多优秀的老师和同辈,在这样的氛围下“思路慢慢打开”。贵州曾一度容纳了不少的教育人才,当时他所在的贵州师范大学地理系,就已经有牛津大学的毕业生任教。
认识越多,越发现自己认识得少,杨再高萌生考研究生的念头,却因英语科目不过关而落榜。考研落榜的杨再高当了几年老师后决意再次尝试,这一次他来到了广州。
“从贵州站了30几个小时的火车来到广州,就喜欢上了这座城市。觉得这座城市比较开放,内外流通的信息也比较顺畅。毕竟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整个商业经济氛围还是好的。我们虽然不会讲白话,还是会觉得广州是一个有亲切感的地方,反而现在我回到老家都不适应了。”
作为学者的杨再高,自言在工作中获得很多喜悦:“虽然生活清苦,但要耐得住寂寞和孤独,要能够静下心来看书写报告。当你完成一项任务时 ,一种欣慰的心情油然而生,是心中自发的快乐。”
专注中心城市与区域合作研究
聊到专业领域,杨再高跟南风窗记者分享他和他的团队的研究项目以及研究成果。团队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中心城市和中心城市与区域合作发展。2002年,杨再高团队开始研究“广佛都市圈”,这是广佛地区最早的有关广州和佛山合作的课题。课题提出的原因是为了强化广州都市圈的功能,提升广州周边城市的影响力。
2004年,关于广佛合作的专家演讲会第一次在佛山召开。作为广佛合作研究队伍的一员,杨再高与团队共同完成广佛发展的研究报告。报告最后得到广州和佛山两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推进了广佛合作协议的签订。
2008年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出台,广佛同城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政府明确要求以广佛同城携领珠三角地区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联系紧密的城市群。杨再高顺应政策要求,承担了广佛同城化的课题,课题在2009年面世。之后他还参与了广佛产业合作的整个过程。不仅如此,此前很多被刊登在报纸上与广佛同城化有关的论文,其中很多都有他的笔墨。这些论文和报告同样引起了相当多的重视。
自从2003年泛珠三角概念被提出,广州在泛珠三角地区内的地位无疑举足轻重,此后杨再高也发表了与此相关的论文,并于2004年参与了首届泛珠三角省会城市市长论坛演讲稿的起草和研究。
2008年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出台,杨再高所在的广州市社科院负责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的起草、政策建议的研究,还有相关的评估工作。在实施了一段时间之后,还开展对一些发展规划的研究,比如新一轮的广佛同城化、广佛的产业合作、广清(清远)一体化,还有广佛肇(肇庆)产业合作园区。
除了在区域合作发展领域中用力,杨再高在广州中心城市发展层面也做了各项研究,比如关于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国家中心城市的内涵和指标体系、国际上一些中心城市建设的经验、对于广州建设中心城市的对策和思路等等。
“从研究开始,我们提出建议和意见,最终得到政府的采纳,政府相关规划的编制和相关政策的研究,到最后的实施,我们都参与了整个过程。作为一个研究人员,我们希望研究建议和发展方向能得到政府的采纳认可,最终可推进并且实施。”杨再高对记者这样说。
国际航运中心提升服务是挑战
谈到最近的一些研究项目,杨再高提到了国际航运中心的研究。 “最近广州市高度重视,专门提到了航运中心的研究课题。我们通过招标承担了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的实施路径的研究,正在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大概10月底就要把研究成果上交。航运中心发展是重点,所以我们现在的广州研究工作也围绕它展开。”
市政府关于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的,意味广州着要把国际航运中心作为研究重点。
杨再高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国际航运中心是广州发展的一个重点。之所以作为重点,因为广州是一个千年不衰的港口城市。港口是广州发展的一个优势,广州正是依靠港口和航运实现了长期的繁荣,也是因为港口和相关航运的发展才有其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功能的不断优化提升。对于广州未来发展来说,航运中心的建设是广州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也是提升广州中心城市功能的重要抓手。
不过,广州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也有亟须提高的地方。杨再高指出,就在前不久,“新华-波罗的海航运中心发展指数”了2015年港口城市的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指数比较。参与比较的港口城市有46个,广州的排位大概是第28位。“其实单从港口条件或者港口的综合环境来看,广州的排名是可以达到前15名 甚至前10名的。因为随着改革开放,国家市场化、国际化、法制化加强,广州的航运环境也在不断改善。不过航运服务始终是广州一块很大的短板,广州的航运服务发展比较落后,尤其是航运金融,刚刚起步,还未达到成熟。”
在三年行动计划中,广州市政府不独着眼于港口建设,其雄心在于构筑海陆空“三位一体”。广州在未来3年将加强海港、空港联动发展研究,发挥“海港”和“空港”枢纽双引擎叠加优势。杨再高认为,如果把空港考虑进来,广州在国际航运中心的排名就会更加靠前,因为广州空港现在也说得上亚洲第一强。然而在空港这一块中最薄弱的仍然还是服务,航空服务包括机场的管理、硬件设施、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效率和服务精准性等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广州的港口条件优越,现在空港的发展也开始成为广州的依托。政府也意识到要把优良港口的优势发挥和利用好,以推进城市功能和城市环境的改善,便有了围绕珠江提出经济带、创新带和景观带的建设。杨再高也参与了其中部分工作。三带的推进使广州中心城市建设增强发展动力,促进广州可持续发展,使整个城市更适合居住、更加有活力迎接未来的挑战。
南沙是未来动力
在南沙开发区发展方面,杨再高团队也做了些比较有亮点的研究工作,在十二五期间提出智慧城市。从2003年以来,杨再高就一直跟踪参与南沙相关的规划和研究、政策建议和编制,推动南沙经济区的建设。在2011年他提交了把南沙建立成自贸区的建议,也提出了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系统地参与了南沙发展的研究工作。
被问到对南沙发展的看法时,杨再高认为南沙可能由于自身交通和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所以刚开始时发展缓慢。但它地处珠三角几何中心,区位非常优越,周边产业也非常发达。另一方面,正因为它发展缓慢,反而把地和环境保住了,到今天又迎来了发展机遇。而且现在还在规划建设的南沙自贸区,随着改革开放和自由贸易的发展,将会是未来珠三角甚至是广东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增长点。
“南沙的动力是本身的区位优势,交通的不断改善,环境的优势还有周边的产业优势。第二是政策给予先行先试的动力,政府的服务为其投资提供很多便利条件。第三是融合科技带来的发展,会带动相关的产业发展以推动这个地方的发展。”杨再高这样总结。
采访的最后当记者问到对广州的感受时,杨再高感触说:“广州的包容性很强,我有很深的体会。一个人在这里如果好好努力,一定会有立足的空间。有些专家学者批评广州,但当他们在外面走了一圈回来,还是觉得广州适合居住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