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论VIDEO艺术的实践与创作类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video艺术在21世纪是艺术创作的主要媒介之一,就像15世纪油画颜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媒材, VIDEO作为一种电子媒介,在电视、录像和视频之前,即在20世纪初期,已经在未来主义、达达主义、构成主义等现代艺术中被使用。当时,公共媒体成为大众生活和传播的主要媒介和载体,在被剥夺了传播功能时,艺术反作用于媒体,产生了VIDEO艺术,这是相应时代变化发展出来的一种媒介主流艺术。
VIDEO艺术产生于六十年代中期,此时电视已经完全企业化、商品化,与此同时,它也渐渐演变为媒体监督和许多艺术家的对头。在VIDEO艺术产生的早期,VIDEO表现为单屏播放的形态,而随着多屏VIDEO形式成为被广泛采用的环境布置之后,VIDEO艺术就表现为一种与装置、表演和计算机并用的混合媒介与混合影像的使用。媒介的不同影响艺术的感知和艺术作品的结构模式,与传统艺术相比,VIDEO艺术在作品形式上有综合性的特点,在作品接受中具有参与性以及互动性。
回顾VIDEO艺术的发展过程,电视媒体一直和录像制作产生绝对性关连。初期民众原本只能从电影院看到动态影音,直到1938年第一台电视机进入美国,乃至1950年代以袭卷般气势走进一般家庭后,改变以往的观看现象。此后,电视传播力量快速发展,电视公司也释出影像实验系统,邀请视觉艺术工作者参与节目制作,因而造成一股商业传播与艺术影音相互较劲的局面。艺术家开始运用电视机做为创作媒介,可从1958年德国艺术家沃尔夫.佛斯特尔的《电视De-coll/年代》作为起点。艺术家将电视转化为艺术媒介而宣称“电视机是20世纪的雕塑”,直接打破电视机被观赏的角色,突显监视器屏幕不再只是家庭的广播中心。艺术家们开始使用摄录媒材与影音编辑作为创作媒介,电子设备不再被他们作为一个简单的记录工具而考虑,而是作为一个可能像绘画或雕塑材料被巧妙复杂操纵的艺术媒体,由此为VIDEO艺术奠定了日后的发展趋势。在VIDEO艺术产生的早期,VIDEO表现为单屏播放的形态。随着多屏VIDEO形式成为主流之后,VIDEO艺术就表现为一种与装置、表演和计算机等媒介并用的混合媒介与混合影像的使用。VIDEO艺术生产和传播的方式也使人们的审美体验从视觉效果上的久久回味变成了一种即刻的视觉刺激,由电视、互联网、电脑,超文本和多媒体所构成的一个虚拟的世界深刻地动摇了以往的审美体验,一种新的美学范式正在形成。而VIDEO艺术的类型也从早期电视机所引发的思辨中不断扩充,加上不同年代的社会差异与文化刺激,促使它逐渐朝向多元面貌发展而创下典范之作。
一、以VIDEO为媒介进行公共交流――与装置空间的结合
①、多重显示器或多幕投影并置
这是我们经常见到的VIDEO与装置的一种结合方式,它所提供的是接近于“画中画”的拼贴手法的立体形式,强调诸多进程的同时性及其意义关系。正如“集合艺术家光住的不是被集合的物体本身,而是物体之间的组合关系,各种物体在新的空间里所造成的统一、整体的形象。”一样,在空间中多重显示器播映多频录像或者是多种投影形象在空间中按特定结构分布,在形象之间构成一种立体的戏剧性结构。
例如张培力的《进食》。张培力是第一阶段的中国VIDEO艺术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始终坚持用极端的身体观念来驾驭VIDEO装置这种媒介,并经常使用多屏播放不同的画面产生一种立体的拼贴,经常用于建立一种对比性的互涉语义拍摄之场所。
②、屏幕图像、投影与的实物共置
对象与投影的搭配不仅为空间装置带来新的思绪,同时也可藉由声光、影像、场所等互为搭配的吸引观众注意的目光。由屏幕图像、投影与的实物共同构成的VIDEO装置,则提供了过去与现在时态的拼贴。录像形象经常暗示了过去的时间,而周围的实物或作为投影承载物的实物则是此时此刻的,这样两种时间的叠合经常必需诉诸于观者的联想来构造意义结构。此中,叙事性的录像最具有典型的过去时态,而抽象的“电子糊墙纸”画面则不具有过去性,这可作为一种特例。
二、VIDEO作为一种影音记录或即兴录像
长久以来,纪录片与VIDEO作品之间的内容性存着某种模糊界线,由于使用第三者观点的叙述手法而易流于‘何谓纪录’之争辩。以创作者而言,他们采取这种形式并非强调其情节叙述的完整度,或是纯粹只是为了记录而记录的态度。经由个人诠释手法与影音结构,或以即兴、记录为表现方式的录像创作,成为一种概念性的影像语法。
①、游击式的影音纪录
关于纪录与录像结合的观念形式,最早见于1960年末期。加拿大的李斯・勒文和美国艺术家弗朗克・吉列,他们经常在没有新闻工作证的情况下,闯入各种政治会议和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现场进行拍摄,两人摄制的素材从不添加任何艺术构思与导演性加工,而呈现出一种粗糙的、具有现场感的游击式纪录风格。他们的录像纪录并非刻意美化视觉效果,而是在一种游击、即兴状态下的纪录行为,并呈现出自由的影像趣味。
②、纪录形式的录像创作
带有纪录性质的影像结构,有的从档案纪录、访问纪录或私密侧录等形式着手,展现着不同节奏性的影音语汇。例如马克・莱基(Mark Leckey)的《费欧鲁西让我痴狂》(1999)、瓦利・拉德/图鉴团体(Walid Rddd/The Atlas Group)的《人质:索希尔・巴夏的录像带》(2001)等。另一种隐藏式的纪录类型,如崔岫闻的《女厕一瞥》(2000),使用一台轻巧的摄影机悄悄拍摄化妆间的镜子,反射出一群疑似在北京夜总会或是时髦酒吧女厕里的W蔻少女,她们在洗手台前面修饰整理服装仪容,在隐藏摄影镜头前呈现属于个人的私有领域。
三、VIDEO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
①、人机交流互动。计算机技术中的革新扩展了作为崭新方式的互动艺术的潜在可能性。不论有没有VIDEO的设备,计算机都可以适应逼真模仿某种人际交流的特性。互动计算机装置在许多VIDEO艺术的实践中被使用。
②、电子交流环境。由于计算机互动技术手段和方式越来越丰富,使得VIDEO互动作品可以建立一个技术等级复杂以及观众参与度更高的电子交流环境。计算机电子环境的复杂性和观众参与的深入,使VIDEO现场交流不像早期那样只是让观众简单地或者被动地参与,比如通过监视器收集观众反映,或者通过镜子等装置环境吸收观众的影像。
③、互动的模拟环境。在互动性的VIDEO文本中,有些主题需要模拟一种现实没有的影像环境。计算机数字影像技术只能根据观念和想象模拟一个虚构的视觉经验,帮助呈现一个更为细腻或者更为观念的具体想象。
VIDEO艺术的类型从早期电视机所引发的思辨中不断扩充,加上不同年代的社会差异与文化刺激,促使它逐渐朝向多元面貌发展而创下典范之作。除了上列之类型叙述外,其延展性仍不断扩及至多重屏幕的模块、户外空间投影、表演形式、剧场元素、互动模式、感应机制、程序设计之影像等形式。因此,探测VIDEO艺术的实践类型,并不局限于单一方面的媒材或特定技术,其表现内容与使用范围的延展性,应是与日剧增。新技术的发展已经把人的感知方式和认识能力带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也许未来的艺术家在回顾我们这个时代的时候会发现,技术对美学和审美的影响大于艺术,加之艺术在这种变化的审美影响下逐渐走向衰微的时候,VIDEO艺术会蓬勃发展,影像、多媒体、网络作品会成为艺术世界中最具魅力的领域。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体育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