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青年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病早期干预治疗的预后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青年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病早期干预治疗的预后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李小珠 李敬东 邝丽 刘剑文 杨梅英 冯佩兰 袁淑云 阮蓉 阳军 杨法 肖慧敏 岑凯怡

【关键词】 中青年

摘 要:目的:了解中青年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早期干预治疗预后。方法:选择动态血压增高而临床未确诊为高血压病(即临界高血压病)的中青年患者300例(观察组),另选280例动态血压正常者作对照(对照组)。将观察组分为药物治疗组、非治疗组、改变生活方式组三小组,分别给以不同的处理;三组患者均随访5年。结果:①观察组动态血压参数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0.001)。②治疗后观察组三小组动态血压各参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③随访结果:药物治疗组未见发展为明显的高血压病者和心脑血管事件者。非治疗组64例(68.1%)发展为明显的高血压,其中6例(6.4%)发生脑梗塞,2例(2.1%)发生脑出血,10例(10.6%)发生左心室肥厚。结论:动态血压监测在早期诊断高血压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早期高血压属于可逆性阶段,经积极治疗可以痊愈。

关键词: 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 心脑血管意外

Prognosis Observation of Early Intervention on Essential Hypertension in Young to Middle Ages People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prognosis of early intervention on essential hypertension in young to middle ages people. Method: 300 patients whose blood pressure were rising but no clinical diagnosis of hypertension were assigned as study group, 280 patients whose blood pressure were normal. The study group was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subgroups: treatment group, non-treatment group and change life style group. All subjects were followed-up five years. Result: The blood pressure indexe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there were significantly statistic differences among three subgroups: no patients of treatment subgroup developed to typical hypertension and cardiocerebral events; 64 (68.1%)patients of non-treatment subgroup developing to typical hypertension, 6(6.4%) cases of them had cerebral infarction, 2(2.1%) cases of them had Cerebral hemorrhage, and 10(10.6%) cases of them had left ventricle. Conclusion: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has significantly superiority in the early diagnosis as hypertension.

Key words: Hypertension;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y; Cardiocerebral events

为探讨高血压病患者的预后,1998年2月至2004年1月我们选择300例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并随访5年,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为动态血压增高而临床未确诊为高血压病的我院门诊患者入选对象共300人,年龄30~50岁(平均42.3±14.3岁),其中男230例,女70例(观察组)。另选动态血压正常者280人(其中男210例、女70例,年龄30~52岁,平均年龄42.5±13.8岁)作对照。

1.2 诊断标准:动态血压诊断标准按张维忠的动态血压参数正常参照值[1]。明显的高血压:参照1978年WHO高血压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将SBP>160和/或DBP>95mmHg称为明显的高血压。

1.3 分组方法: 按血压、年龄相当的原则,将观察对象分为药物治疗组、改变生活方式组和非治疗组共三组:

1.3.1 改变生活方式组100例(占33.3%),男80例、女20例。处理方法包括适当运动,控制高脂、高钠饮食,戒烟限酒等。

1.3.2 药物治疗组100例(占33.3%),男80例、女20例。治疗方法包括改变生活方式,服用他汀类降酯药(如舒降之等)、降压药(如尼群地平等),半年后逐渐减量至停药。

1.3.3 非治疗组100例(占33.3%),男80例、女20例。不作任何处理。

1.4 随访方案:①门诊复查或电话联系,每月一次。②血压采用动态血压监测(Spacelable 90207)。开始半年复查,以后每年复查一次。③如药物反应及病情变化等随时来门诊。④随访终点:5年。

1.5 统计学方法:所有资料数据均输入计算机,用Microsoft Excel进行处理,数据用±S表示,进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 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动态血压参数对比,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动态血压参数对比(略)

2.2 治疗后三小组动态血压结果比较,见表2。

2.3 随访结果:所有观察对象随访5年,改变生活方式组血压未见明显改变;治疗组5例(5%)因工作太忙或自觉无症状无需服药而放弃服药,改变生活方式组6例(6%)因嫌麻烦未能坚持,非治疗组6例(6%)因变更地址等原因造成失访。上述病例不列入统计。治疗组随访时间最长者5年,血压一直维持在理想水平(120/75mmHg左右)。治疗组和改变生活方式组未见发展为明显的高血压病者和发生心脑血管事件者。非治疗组64例(68.1%)发展为明显的高血压病者,其中6例(6.4%)发生脑梗塞,2例(2.1%)发生脑出血,10例(10.6%)发生左心室肥厚。

表2 治疗后三小组动态血压复查结果比较(略)注:P<0.01

3 讨 论

早期高血压病常表现为发作性,偶测血压未能真实、全面地反映患者的实际病情。我们采用24h动态血压监测,同时可以避免精神紧张导致的一过性高血压。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24h舒张压、白天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24h舒张压负荷值、白天舒张压负荷值、夜间收缩压负荷值、夜间舒张压负荷值明显增高(P<0.05~0.001)。初步揭示了本地区中青年早期高血压以舒张压增高为主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与“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多中心协作进行的11省队列人群心血管病发病前瞻性研究结果一致[2]。同时也表明动态血压监测在早期诊断高血压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徐俊健等[3]利用3D-TCD技术对脑部动脉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发现,在1期高血压病中,TCD表现血管紧张度增强/痉挛和脑供血不足是可逆的。我们的研究结果也显示:对早期高血压病,不同的处理方法得到不同的结果(P<0.01,见表2)。随访结果显示:药物治疗组随访时间最长者5年,血压一直维持在理想水平(120/75mmHg左右),未见发展为明显的高血压病和心脑血管事件者。而非治疗组则有64例(68.1%)发展为明显的高血压病,其中6例(6.4%)发生脑梗塞,2例(2.1%)发生脑出血,10例(10.6%)发生左心室肥厚。这可能与中青年高血压多因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大,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活性增高导致小血管痉挛引起有关,故早期以功能失调为主,而非器质性病理改变。但此期若不给予积极处理,随着病程的延长,血管内膜受损,血管壁增厚,最终导致血管壁由功能性改变转化为器质性改变,这是非治疗组病情发展的病理基础。董学滨等[4]利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研究卡托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临界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经卡托普利治疗后,受损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能恢复至正常水平,从病理生理方面证明了我们的观点。本资料结果表明早期高血压属于可逆性阶段,经积极治疗是可以痊愈的。就作者观察,目前对高血压的认识存在两个误区:①很多人仍然认为:高血压病是老年人的疾病,对于轻微的头胀痛等,都归因于工作紧张而未引起重视。待发展为明显的高血压、甚或出现脑血管意外时才后悔莫及。②降压治疗是一个终生过程,一旦服药,便不能停。因此在高血压初期不想用药,待发展为明显的高血压时,错过了可逆阶段。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中青年心脑血管病的致残致死将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极大的危害。我们认为,加强对中青年人群血压的早期监测,有条件的地方,采用动态血压监测;加强对高血压的早期干预治疗,将取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维忠.动态血压参数正常参照值协作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5,23(5):325.

[2] 王薇,赵冬,刘军,等.收缩压及舒张压与脑卒中和冠心病关系的前瞻性研究[J].高血压杂志,2000,8(4):278.

[3] 徐俊健,王家森,丁稚鹰,等.高血压病各期脑血液动力学TCD监测[J].高血压杂志,2000,8(3):226.

[4] 董学滨,张平洋.临界高血压患者经卡托普利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的超声对比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3,8(1):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