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社会办医应从公共所有制突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一系列利好政策下,社会资本办医依然无法成功突围。虽然在2014年1月9日,《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出台,顶层设计更加完善,但要想真正扭转乾坤,还需要政策支持、理论创新。
58号文件的希冀与失落
2010年12月,《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下称“58号文件”)出台后,相关医改政策陆续出台,为民营医院描绘了一幅美丽远景,国内若干专题学术会议展开研讨,众人均以为民营医院的春天来了。但事实上,民营医院执业环境直到现在依然没有根本性改变,更未见哪个省市出台了有可操作性的配套政策。
58号文件从非公立医疗机构的设立、经营环境改善和持续健康发展等三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从准入范围、审批程序、公立医院改制和取消外资限制等方面,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从税收、医保、学术环境、用人、设备配置、政府采购、捐赠、土地政策、信息获取和退出机制等方面,改善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执业环境;从规范执业、守法经营、技术指导、医院集团、管理输出、社会责任感和投诉渠道等方面,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持续健康发展。文件鼓励的社会资本不仅包括民营资本,也包括外资资本,逐步取消对境外资本的股权比例限制,赋予省级卫生部门和商务部门对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设立的审批权限。
截至2013年3月末,全国民营医院同比增长14.69%、占全国医院总数的43.24%、诊疗人次仅占全国医院10.01%、出院人数占全国医院10.87%。该数据表明民营医院单体规模偏小,诊疗服务能力处于弱势状态。近年来公立医院数量虽然相对减少,但单体医院规模扩大和医疗联合体创建等举措,使公立医院形成巨无霸。
国务院《“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要求,到2015年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达到总量的20%左右。从目前看,实现这一目标有一定的难度。
合理的医改顶层设计之所以不能落地,是医疗卫生体系缺乏全局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在大力强调公立医院改革时,忽略了民营医院的存在;没有从产权制度入手对医院所有制改革进行探索和实践,非公立医院被排除在主流之外。因此,医改要成功,必须从公有制改革入手。
盘活存量倒逼改革
58号文件要求:“要优先选择具有办医经验、社会信誉好的非公立医疗机构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降低公立医院比重。支持社会资本举办医院管理公司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引导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向高水平、高技术含量的大型医疗集团发展,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树立良好的社会信誉和口碑。”
公立医院由社会资本托管,是公立医院改制的一条有效途径。这对于国有中小型医院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于医疗技术渗透到管理每个过程这一特殊性,医院经营管理过程和企业存在很大差异,前者需要以专业人才为核心,组成复合型团队。如果能将这一团队的经验进行拷贝,经过提取整合形成系统性的管理模式,那么医院的服务质量也就能保持一致。利用医院管理公司管理医院的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医院管理效率和经营效率。形成医疗集团后,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提升品牌价值。
随着国内公立医院改革的全面铺开,医疗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公立医院托管可以成为国有资本民营化的一种过渡措施。
伴随着国内社会金融资本与医疗产业资本的高度融合,社会资本托管公立医院可以处理医院不良债权、化解医院生存与发展的难题,是社会金融资本进入医疗产业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区域医疗卫生规划中,公立医院托管改制可以成为政府将国有资本从医疗服务市场竞争性领域逐步退出的有效途径;也是新医改中各级政府吸引各种资本投资建设公共所有制医院的手段。
对目前中国的医疗服务行业来说,公立医院托管是搞活公立医院的一项重要探索。尤其是在国有中小型医院经营困难、又缺乏灵活的资本退出机制的条件下,托管对其改革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探索公共所有制
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必须打破姓社、姓资和公立、民营的传统思维,积极探索从公共所有制入手推进改革。
目前,所有制的形态划分过于绝对化。若“非国有”即为“私有”,急需一种或几种中间形式的制度安排,比如公共所有制。“公”体现政府,也代表全民;“共”则体现社会和具体民众。绝大多数的事业单位可以朝着公共所有制的方向改进。企业中,除上市公司外,也可以探索公共所有制的形式。
医疗保健属于公共服务范畴,是由政府或公众采购的服务,具有行业准入门槛高和行业监管严格的特点。不同产权形式的医院,包括公立、民营和介于公私之间的混合型所有制医院等,即便资本类型不同、产权比例不同,只要投资医院,就必须接受行业及物价统一监管,必须承担向政府和公众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责任,自然成为公共所有制医院。
长期以来,国内一直存在公有制对其他经济形式的排斥和歧视现象,既造成了大量社会经济要素的闲置,又无法形成各种经济形式之间的平等竞争,最终导致国有经济战线太长、效率过低,而其他经济形式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利用的局面。
原卫生部进行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于如何保持公立医院作为主要医疗资源的地位,是一个导致公立医院独大的设计。公立医院改革、建立电子病历、构建医疗联合体等内容,并没有把民营医院纳入医疗卫生改革体系,也没有给予民营医院应有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在全民医保的背景下,这不但影响民营医院发展,还会影响区域协同医疗和全民健康管理,更会使公立医院失去竞争对手、运行效率愈加低下。
基于医院公共所有制的政策设计和实施,可以使不同类型的医院在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执业及发展环境下,良性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应该吸引国有、民营、混合资本投资公共服务,举办不同类型的医院,包括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医院。无论医院产权形式、上级主管部门、投资主体和股权比例如何,凡是投资和从事公共医疗卫生事业,该资本就是公共卫生服务资本,该医院就是公共所有制医院。否则,医院改革就会成为公立医院改革,就会成为卫生局属医院改革,就会造成公立医院利益集团和政府利益阶层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阻碍,这种改革注定不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