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难点及资助体系的作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难点及资助体系的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目前在“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思想指导下,许多高校都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高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级人才的培养基地,然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高校中普遍存在。从构建和谐校园文化角度思考,如何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同时,高校根据国家资助政策,积极落实各项资助措施,认真开展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资助工作。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其能够安心学习,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认定 资助

为做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教育部、财政部出台了《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中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范围、认定原则、认定标准、认定机构、认定程序等都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从等级认定来看,各高校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比较科学的认定体系,而这一体系正是整个认定工作的核心。如何构建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级认定体系,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目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不足

(一)认定依据:缺乏权威性、真实性。

高校在认定贫困生时主要是依据学生提供的贫困证明,同时结合学生在校的生活消费情况。客观来说这一方式是科学合理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贫困情况。

首先,最具权威认定的是当地的基层民政部门,在开具贫困证明材料的同时,一些工作人员并没有对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核查真实情况。

其次,由于精力和财力的限制,一些高校不可能核查所有提交申请学生的贫困证明材料内容的真实性,只要出示了贫困证明,高校就此对其进行认定。

(二)认定标准:缺乏科学合理的量化指标,无法确定学生的实际经济状态。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各地都制定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但这些标准都无法体现学生的真实贫困程度。在校内观察了解学生的生活消费情况,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特别是现在一名辅导员负责几百名学生,老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非常有限,不可能对每一名申请学生都作深入的了解,在认定时只能靠主观印象来判断,特别在认定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等级时尤为突出。由于缺少科学合理的量化指标,老师常常陷入两难境地,家庭经济困难等级的认定通常由班级同学投票形式产生。

二、国家资助体系的重要作用

在开展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时候,虽然有的学生家庭经济比较困难,但是却不愿意主动申报填写家庭情况调查表。我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同学进行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仅有经济上的压力,而且他们内心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心理问题,例如自卑、敏感、抑郁、孤僻甚至会产生虚荣、嫉妒等心理。针对这一问题,国家、政府高度重视,给予高校相关资助政策。高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了相应的资助措施,如减、免、助、贷、补、缓和勤工助学等,以帮助贫困生解决经济困难,从而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一)助学贷款。

首先,国家助学贷款是有一定的利息补贴,例如信用社助学贷款政策规定常年办理,在整个借款期内借款人只付一半利息,另一半利息由财政承担。在校大学生可以提前向学校申领《江苏省农村信用社国家助学贷款申请证明》,由家长凭身份证、学校证明和担保材料等申请办理贷款;新录取大学生家长可凭身份证、大学录取通知书和担保材料等申请办理贷款。通过这种形式,家庭经济困难的家长可以放下思想负担,不再为孩子的学费发愁,更不会在无形中影响孩子,从而坚定孩子上大学的信念。而学生既能培养自立自强的性格,又能树立完成学业的信心。

其次,助学贷款和“三好学生”挂钩。有的高校为了激励贷款学生好好学习,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采取了“高等学校国家助学贷款”还款和“三好学生”挂钩,取得一次“三好学生”,减免贷款总额的25%,依次累加。这样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会严格要求自己、积极进取,不断从多方面锻炼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二)专业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单项奖学金等。

专业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取得的前提是学习成绩优异,同时各高校奖学金的评选比例较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能因为家庭或者自卑等原因,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从而争取不到奖学金。若在高校资助方式改革中适当加大奖学金资助比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争取各类奖学金,就此树立自信心,减轻对国家无条件资助(国家助学金)的依赖。有的高校还设立了单项奖学金,目的是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对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进行奖励。这样可以让学生发掘自身的特长,看到自己的优势。

(三)勤工助学。

高校设置勤工助学岗位,可以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一定的经济压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也愿意申请岗位,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一定的报酬,适当地补贴自己的生活,从而减轻生活压力与思想上的负担。这样的一种形式,不仅能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从工作中锻炼自己的意志,而且能培养学生客观面对困难和挫折,建立自尊、自强和自信的意识。

综上所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不仅要采取多种资助形式,而且要不断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力度,真正为学生减轻经济上的压力,放下思想包袱,保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心理健康,这有利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能为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常凯.透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探析育人之于助学的重要性及其有效途径[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9,(6).

[2]苏伟,杨学丽.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难点分析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法制与社会,2005.9(上)

[3]孙爱玲,任纬兵.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析思想教育研究.中国西部科技,2009.12(上旬).

[4]韦颖.高校贫困生资助方式研究――以云南为例.2006.4.

[5]方华,徐迎利.高校贫困生心理特征分析[J].池州师专学报,2003.4.

[6]吴继锋.关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级认定及资助原则的实践与思考,黑龙江教育,2008,(7、8).

[7]戴嘉宝.浅论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与对策.中国高教研究,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