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图书馆管理系统中“读者资源”的构想和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图书馆管理系统中“读者资源”的构想和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众所周知,人类一直把图书当做宝贵的资源,但往往又在借书还书的过程中忽略另一个潜在的、很重要的资源。本文就这个问题,在现有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先提出“读者资源”的新观点,然后从总体上探讨了“读者资源”的构想,再设计其基本框架,使图书馆管理系统增加“读者资源”的功能,最后,增加了“读者资源”功能的系统,具有让全校的师生读者能够互相借鉴经验、交流讨论的学习平台。

【关键词】读者资源;共享;学习平台

1 问题的提出

图书馆是非常重要的知识传播场所,这一点我们非常清楚。可历来,由于没有技术的支持,在图书馆借书还书的过程中,被我们忽略了一角:看同一本书的人,应该对这本书有着自己的认识:对书中内容有较多的学习和研究;对书肯定有一定的评价;更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但在图书馆里,这些都随借书还书过程的结束而自然结束了。可是另外一个借同一本书的人却无从借鉴,他又得开始自己选择看怎么一本书,用自己习惯的经验、方法看这本书,获得知识,对这本书形成评价。图书馆一直如此重复着:每位借书者都各自学习着。

推想这其中是不是有很多潜在的资源:(1)看同一本书的人,其中不乏优秀的学习方法和经验,可以总结发表出来;(2)另外一个人(新读者)是否适合看这么一本书,没有人介绍,是否有更适合的书可以看呢?新读者无从知道,试想,已经看过此书的人,特别是刚看过此书的人,是不是可以给新读者一个看过、刚看过此书的建议呢;(3)有共同兴趣的读者,却不能互相借鉴、交流研究……其实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资源,称之为“读者资源”。我们对其加以利用可以改善读书生活的习惯,形成一种借鉴、交流、合作的读书文化。

基于此构想,利用数据库、网络技术等,对现在流行的图书馆管理系统进行改进设计,我们可以实现读者资源的共享:(1)对一本书或一专业(方面),让读者可以有自由发表思想(读书心得)的空间,被用来借鉴和交流;(2)新读者,相对还没看过此书且不相识的读者,可以参考和借鉴“有经验读者的方法”,选择看怎样的书,和如何看书;(3)使有共同兴趣且具有同等水平的读者可以相互学习、交流与讨论。

2 图书馆管理系统中增加“读者资源”功能的数据表设计(例表)

为了实现“读者资源”的设计,结合现有图书馆管理系统[1]的数据表,设计出如下的数据表。

表1 读者信息数据表为:

读者信息数据表(卡_ID,读者_ID,姓名,专业/兴趣,密码,交流软件账号,QQ号/飞信号码,电子邮箱,……)

描述(略)如下:

此表记录读者的个人信息,便于图书馆管理。

“专业/兴趣”与表2中的“书类型”,这二个字段相关联。

“交流软件账号”和“QQ号/飞信号码”作为学习的媒介,在后文“交流模块”中要被使用到。

表2 书信息数据表为:

书信息数据表(书_ID,书名,书类型,书出借情况,出版者,书评价设置,价钱,备注,书测试试题,书等级设定值,星级……)

描述如下:

此表记录书的信息。

“书评价设置”用于出版者同意此书被读者评价与否。若同意,则允许读者评表4中的“评价内容”;否则,不可评。

“书测试试题”是对此书出的试题,用来考察读者学习的效果。根据读者的学习情况,可以有多份试题,建议有初级、中级、高级几个层次的试题,用于划分学生的学习程度。

“书等级设定值”由图书馆人员设定同类书的相对难易程度。

“星级”字段,系统对读者屏蔽,由图书馆管理人员掌握,可以由表4中的“评价内容”中优秀读者给出的评价每月更新统计得出,也可以由所有读者的评价每月更新统计得出(统计结果取所有记录中“书等级评价”与“评价分数”相运算的平均值,可根据实际定制运算),能反映出读者人群对书的总体评价。

表3 借书记录表为:

借书记录表(读者_ID,借书表单元,借书月次数,……)

借书表单元(借书_ID,书_ID,借书日期,还书日期,操作员,自我测试分数,评卷建议……)

描述如下:

此表记录借书的信息,借书表单元是嵌套表,为表中之表。

“自我测试分数”及“评卷建议”,当读者完成“书测试试题”提交答案后由系统自动评出,如果没做测试则置空,此二字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读者的专业水平。

表4 评价信息表为:

评价信息表(评价_ID,读者_ID,书_ID,评价日期,查询设置,评价内容,评价分数,……)

描述如下:

此表记录评价信息。

“查询设置”,由读者设置,发表的读者资源允许被其他读者查询与否。

“评价内容”包含:对书的评价,书中精彩部分,你的学习方法、心得,对如何看这本书的建议,还可以扩展的学习内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定制),书“星级”评价等等。从“评价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到读者对该书的再认识与再创造。此字段的内容可以使用数据库保存,或者使用数据库引用外部文件保存(由于评价内容数据量多,推荐使用外部文件引用的方式)。

“评价分数”可以采用计算机人工智能评出,也可以让其他读者(辅助)评出,或由特设人员评出,或同时使用几种方式再取其平均值。“评价分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评价内容”的情况,也可作为读者查“读者资源”时选出好文章的依据。

表5 读书评等星级数据表:

读书评等星级数据表(读者_ID,读书等星级数据_ID,权限,类别,等星级,奖分,奖次12,奖次11,……,奖次1)

描述如下:

此表记录读者“等星级”的信息,在后文“交流模块”中为评定“等星级”所用。

“读书等星级数据_ID”为1,2,3,……由于一个读者有多个方面的专业/兴趣,所以有多个“读书评等星级数据”记录。

“权限”用来设置读者是否允许交流学习。

为了评定读书“等星级”的动态准确性,此表设计了12个“奖次”,记录近12个月来的读书情况,“奖次1”为一个月前的情况,“奖次2”为二个月前得情况……。由此12个“奖次”动态地计算出当月最新的“奖分”和“等星级”。

如果没有一个“奖次”数值,则把所有的“奖次”置空。“奖分”,数值从0到100,对应有10个“等星级”,最低为“*” ,最高为“*** ** ** ***”。

表6 任务信息表为:

任务信息表(任务_ID,读者_ID,专业,任务,答复内容)

描述如下:

此表用于后文“交流模块”中“群自由交流区”里任务。

“任务_ID”用来记录一个新任务的创建。

“答复内容”用于记录其他(同专业)读者的帮助建议。

表7 协作组信息表为:

协作组信息表(协作组_ID,任务,主要成员,成员1,成员2,…,成员n,任务分工,任务跟踪,专业指导人员)

描述如下:

此表用于后文“交流模块”中,在同个等级群里,组成一个虚拟团队,成员之间既分工又协作地完成任务。首先由一个或几个成员发表任务,其他成员自愿加入,并承担完成部分任务,再由主要成员整理合并各成员的部分任务从而完成整个任务。

“专业指导人员”设置,可以是比读者当前等级更高等级的读者申请担任,也可以是教师或专家申请担任。专业指导人员给一个“协作组”指导,能够帮助协作组里的读者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同时也能够培养其自身的指导、评价、监督等能力。

表 8典型案例申请信息表为:

典型案例申请信息表(典型案例_ID,申请者,协作组_ID,案例内容,审核情况,……)

此表用于成功协作组的申请,此表若申请成功,作为一个典型案例,让其他读者在“查询模块”中可以参考案例的模式和学习其中的经验。

“审核情况”,由具有高“等星级”的读者审核,或是教师、专家审核。

表 9名家、名著研究信息表

名家、名著研究信息表(名家、名著_ID,读者_ID,研究内容,审核情况)

此表用于记录名家、名著研究的“读者资源”。

“审核情况”,由具有高“等星级”的读者审核,或是教师、专家审核。

表 10宿舍信息表为:

宿舍信息表(宿舍_ID,读者_ID,专业,宿舍地址,……)

表11名家、名著记录信息表为:

名家、名著记录信息表(名家、名著_ID,名家、名著)

此表由图书馆管理人员录入。

重新设计后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各个表之间,有很多关联[2],在使用时,有时需要几个表同时关联检索才能完成数据的创建、查询、修改等操作。

3 图书馆管理系统中增加“读者资源”功能的业务设计

3.1图书馆管理系统模型

图书馆管理系统可使用J2EE系统模型,其工作的总机制如图1。

(1)客户层是终端,显示学生浏览信息,请求输入信息界面,和系统返还的信息;

(2)Web层;

(3)业务逻辑层,处理事务操作;

(4)后端系统。

为了方便理解,业务建模设计时,省略了各层的设计,只分析客户端与系统的简单交互。

3.2 图书馆管理系统业务建模

在原有图书馆管理系统中增加“读者资源”功能的业务建模[3]如下:

3.2.1发表模块

增加功能的图书馆管理系统提供一个自我学习、自由发表的空间。如:一位读者看完了一本书,可以测试学习的效果,也可以发表对这本书的评价、方法、经验、心得等。

登录界面

主要功能略述:发表“读者资源”,读者自我测试,或名家、名著研究。

输入信息:读者_ID,密码,书名/书_ID,名家、名著,评书内容等

处理过程:

首先读者输入“读者_ID,密码”登录系统,系统根据“输入信息”,首先从数据库中使用表1“读者信息数据表”,检验该读者“输入信息”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则返回提示“错误并且要求读者重新输入”;否则,返回“输入发表信息”界面,提醒读者选择功能(三选一):

①读者若选“发表‘读者资源’”,并输入“书名/书_ID”,然后提交。系统则是先检验此书可发表否,检验条件为“书存在与否”和表2“书信息数据表”中的“书评价设置”,若书存在并且此设置同意,则返回“发表界面”,界面包括读者的“读者_ID”,“书名”,以及 “评价内容”文本框。由读者发表评价,当读者要提交时,点击提交按钮,系统将添加一个表4“评价信息表”记录,并写入数据库表4中;否则,提示“此书不存在或未设置‘书评价设置’”。

②读者若选“读者自我测试”,并输入“书名/书_ID”,然后提交。系统则是先检验此书存在与否,若存在,则返回“此书测试试题”界面,由读者自我测试。当读者提交答案时,系统会自动计算,并且返回“自我测试分数”、“评卷建议”,然后把测试的结果写入数据库中表3“借书记录表”对应的项;否则,提示读者“此书不存在没有测试试题”。

③读者若选“名家、名著研究”,并输入“名家/名著”,然后提交。系统则是使用表11先检验此“名家/名著”存在与否,若存在,则返回“研究界面”,界面包括,“名家、名著”名称和“研究内容”文本框等信息,当读者发表好“研究内容”后,点击提交,系统则把相关信息写入数据库中的表 9“名家、名著研究信息表”中;否则,提示读者“此名家/名著不存在等信息”。

最后系统返回提示“是否还要继续”,若要继续,系统则返回“输入发表信息”界面;若要退出,则是注销登录。

3.2.2 查询模块

未看此书的新读者,可以查看系统中关于同本书的“读者资源”,参考“读者资源”的意见从而判断自己是否适合看这本书,应该怎样看这本书,或者得到“读者资源”中推荐适合读的书……使自己学习成功者优秀的经验从而少走弯路,快捷地看一本书,获取知识。

登录界面

主要功能略述:读者找书时,提供书建议查询,或典型案例查询,或名家、名著研究查询。

输入信息:书名、出版者、专业、典型案例、名家名著等关健词检索。

处理过程:

系统先提供“输入查询信息”界面,提醒读者选择功能(三选一)和输入“书名(书名、出版者、专业等检索关键词)/案例名称/名家、名著”等信息:

①读者若是选“书建议查询”,系统首先检验此书查询情况,判断条件为“此书存在与否”、“书评价设置”、“读者资源情况”和“查询设置”,若都存在(同意),则从表2“书信息数据表”返回这本书的借阅情况,如书所在编号、位置,以及书的简单介绍、备注等,同时提供每一位读者对应的“‘发表者’+‘读者资源’”链接。读者如果点击此链接,系统则根据所选择“发表者”和“书名”从数据库表4“评价信息表”中读取出关于这本书的“读者资源”,再返回显示“读者资源”的网页,窗口包括,联合“评价信息表”、“读者信息数据表”和“宿舍信息表”三表检索得出的书名、发表者、发表者所在班级、评价日期、读者资源内容等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到:a.相关书推荐,具体也可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的推荐;b.这本书的“评价内容”;否则,返回提示“未有读者资源”。

(返回“读者资源”时,设计二种方式可选择的返回:按“时间”先后返回,或按表4 “评价信息表”中“评价分数”的高低顺序返回。读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系统默认按“最近12天”或“最近100条”“评价分数”的高低顺序返回。)

②读者若是选“典型案例查询”,系统首先检验“典型案例”存在与否,若存在,系统将读取数据库表8“典型案例申请信息表”中对应或相关的记录,然后把审核情况通过的记录,用一条条链接的形式返回在网页里,当读者点击链接,系统从数据库中读取此记录的“案例内容”等详细信息返回网页;否则,返回提示“未有‘典型案例’”。

③读者若是选“名家、名著研究查询”,系统首先检验“名家、名著研究”存在与否,若存在,系统将读取数据库中表 9“名家、名著研究信息表”中对应或相关的记录,然后把审核情况通过的记录,用一条条链接的形式返回在网页里,当读者点击链接,系统从数据库中读取此记录的“研究内容”等详细信息返回网页;否则,返回提示“未有‘名家、名著研究’”。

最后系统返回提示“是否还要继续”。若要继续,系统则返回“输入查询信息”界面;若要退出,则是注销。

效果:这些为新读者提供了方向和方法,同时使读者去思考如何从“有经验的读者”的方法中更好更快地学习。看这本书的新读者,从而会更轻松更快捷地掌握知识。

3.2.3 交流模块

使有共同专业/兴趣且同等水平的(可以是互不相识的)读者可以互相学习、交流、讨论,达到“活跃书本、讨论学习、共同进步”的学习效果。

登录界面

主要功能描述:对于某一方面知识有同等水平的读者,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推荐他们在网上相互认识。因此首先要评定读者“等星级”,然后根据相同“等星级”推荐读者“认识”,借鉴交流、讨论研究。本模块有两个方面:(1)评价“等星级”;(2)交流通信。

(1)“等星级”评价

输入信息:系统自动完成

处理过程:

具体过程系统从数据库中读取表1-表11中需要的值,利用数值计算与方法,计算出奖分/等星级,再写回相对应的数据表中。

例:系统,根据读者对应数据表中的信息,每个月分时段更新评出所有具有读者资源的读者每个专业/兴趣的“等星级”一次。假如一个月过去了,每个月的奖次往后推,如,奖次12=奖次11,奖次11=奖次10,……,奖次2=奖次1,奖次1(最近月的奖次)则由当月的同专业/兴趣的“评价分数”·“书等级设定值”·“自我测试分数”等累计计算出。然后再计算“奖分/等星级”,其由近12个月的读书情况(奖次i * 相对应的时间记忆效应[0-1])累计计算出。(注,“相对应的时间记忆效应[0-1]”为奖次1,其值接近1,奖次12其值接近0。“奖次1”、“奖分/等星级”两者的计算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优化定制)

(2)交流通信

描述:编写一个与图书馆管理系统相连接的读者资源流软件(简称交流软件),让允许交流且具有同等水平的读者可以在网上一起讨论、交流。学校的读者只要登录这个“交流软件”,就能够和同等水平的读者交流关于某一方面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不同级别的读者一般不提倡在同一等级群里交流)。

群自由交流区。

输入信息:读者_ID(交流软件_ID),密码。

处理过程:

系统先读取表1中对应的数据,根据“输入信息”判断正确与否,若不正确,则提示“错误,请重新输入”;否则,进入“交流软件”界面。

?系统判断读者是否允许交流学习,若是,根据数据库中该读者的“读书评等星级数据表”中的“等星级”,筛选出同一个专业类别同“等星级”可以共同交流的所有读者,然后从对应的表5“读书评等星级数据表”中的“读者_ID”和表1“读者信息数据表”中的“读者_ID”关联检索出读者的“姓名”、“交流软件账号/QQ号/飞信号”等信息,显示在群聊的一个等级群中。如此,相同专业/兴趣、相同等星级的读者登录“交流软件”时,就可以在这个流区中自由交流了;否则,系统在群聊的等级群里返回“空白状态”。

?在同个等级群里,读者若要任务,则在交流软件打开一个“新建任务”的窗口,读者填写好对应栏,按保存,系统则把相关信息写入数据库“任务信息表”中,更新数据库服务器后显示在交流群里的“任务栏”里。这样,在线的其他读者可以参与“任务”的活动中来,点击显示的任务,可以浏览任务内容,若要给任务的读者提供帮助,读者则可填写建议,然后点击保存,系统把填写的内容(再)写入数据库“任务信息表”的“答复内容”里,以便任务的读者浏览,得到帮助。

?若有某个任务比较难,或者复杂。可以在交流软件里协作组来完成。首先,系统根据读者的要求返回协作组窗口,当读者填好协作组信息后,点击提交按钮,系统则把“任务”、读者信息等写入数据库“协作组信息表”中,等待其他读者参与进来,当有人提出申请后,系统把“成员”信息写入数据库,当几个人可以成立一个协作组后,这几个人,则在交流软件里协商讨论如何分工,当分工确定好了,则主要成员填写好“任务分工”,然后系统把“任务分工”信息写入数据库“协作组信息表”里,如此,成立了一个协作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系统全程有“任务跟踪”,并有保存记录。

④读者若要申请典型案例,则须在交流软件里打开“典型案例”窗口,填写好相关资料后,系统把所填记录写入数据库“典型案例申请信息表”中。

最后系统返回提示“是否还要继续”。若要继续,系统则返回“交流软件”界面;若要退出,则是注销登录。

特定区。

描述:在群自由交流区已经认识并且双方加为好友的读者,享有特定区的资格,也就是可以当作兴趣专业的读书好友,不受“等星级”限制。

4 使用效果

增加功能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的使用效果主要有:(1)读者使用此系统,可以培养读书再创作的思考能力,养成发表“读者资源”的习惯,以便全校读者资源共享;(2)让“读者资源”作为知识传承到新读者,可以快速帮助新读者掌握方法,避免不必要的读书经历浪费,从而更快更好的学习;(3)读者彼此之间可以互相交流讨论,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激发读者的再创造精神,以及在网络中,培养读者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从而适应社会的新发展。

5 结束语

增加“读者资源”的图书馆管理系统,让图书资源中的“读者资源”,如读书的经验、方法、思想等,作为图书的一种有形资源,充分地发挥出来,以此让更多的读者得到更快捷更有效地学习,让图书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增加“读者资源”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其它:(1)评“等星级”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根据各个关联影响因素,可根据实际的需要比较灵活地进行设定,找出更有稳定性的算法来评出“等星级”;(2)不同大学的“读者资源”如何能够共享;(3)流软件在安全性上的考虑须加强,确保读者(学生)的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 马春梅,王文发.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设计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6,8(32):191-192

[2]戚敏.高校图书馆借阅数据的关联规则挖掘研究[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7,3(4):77-80,90

[3] Dorian Pyle.Business Modeling and Data Mining[M].Elsevier Science,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