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人文素质教育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渗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人文素质教育在小学美术课程中的渗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072-01

美术课程标准表述了课程性质,“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段表述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将美术课程定性为“人文性质”。 结合当前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及自己多年的教学体会,谈谈在小学美术课程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体会。

首先,美术教育要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思考和发现的基础上来体验创作乐趣。美术作品是表现人类对世界的思考和看法,画家必须首先学会从生活中感受、思考和发现,才能在创作中运用多种媒材和造型语言表达出来。在小学美术第二册《我们身边的线条》一课中,首先要让学生观察、寻找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线条、纹理,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再通过教师从专业角度所给予的深入讲解,让学生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思考。在表现作品时,他们才能够较好地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创作出富有情趣和感染力的线描作品。因此通过此类创作教学,可以让学生获得一定的人文感悟,掌握表现作品的人文方法。

其次,教师应着力把握人文素质的内涵,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小学美术每册教材作品欣赏单元都有许多古今、国内外优秀艺术作品,由于学生的兴趣、经历、知识面乃至成长环境不同,面对同一幅的作品,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例如,在欣赏小学美术第八册梵高的《鸢尾花》油画作品时,有的孩子透过画面看到了春的风,夏的影,仿佛自己马上就能变成一只蝴蝶穿越于绿叶与蓝花之间;有的学生却透过画面中蓝紫色的忧郁和灰褐色的悲伤,感受到梵高的寂寞、孤独与死亡的气息。这些感受是孩子们内心的真实反映,教师应完全尊重学生的这些感受,从专业的角度培养他们感悟作品的能力。因此,通过欣赏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历史、艺术与文化的关系,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

第三,倡导采取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以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形成尊重、关心、友善、合作、分享等人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情感和精神追求。在学习《昂蒂布的夜渔》时,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通过点评《昂蒂布的夜渔》中三颗奇特的星星,让学生对画家的创新精神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出示各学习小组应当讨论的问题。各小组根据问题,和老师共同扮演画中的角色,包括叉鱼的小孩、被叉到的鱼、天上的星星、吃冰激凌的女士,共同体会抽象作品给人的想象空间。并组织学生以即兴表演的形式,展示学生对画家世界的理解。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让每一位学生身临其境,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大胆表达心中的感受,并进一步激发他们乐于探究新事物的精神,从而培养了学生个性的完善与身心和谐发展。

第四,美术教育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设计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创作作品时,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利用媒材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只有通过全面的美术学习,学生才能寻求一种个体的真实性,获得应有的知识,具备应有的能力,形成应有的态度和价值观,为终生发展奠定好素质基础,即“生存基础、做人的基础、做事的基础和终生学习基础”。

美术是一种艺术门类,具有极高的人文情怀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它更多关注人的精神境界,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注人类灵魂的呼声。只有美术教育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结合,美术学习才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学生才能全面地接受多方面的审美感受,在学习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素质和精神境界,树立高尚的人生理想和道德追求,成为一个集真、善、美三位于一体的“完美人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