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普通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普通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为全校的学生、教师提供优质服务,是现如今图书馆人应该致力研究的问题。本文中,作者对普通高校图书馆实行学科馆员制度的困难以及解决的措施方面进行论述,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
中图分类号:G25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8-0296-02
0引言
学科馆员制度,是数字时代图书馆的一种先进的办馆理念和服务模式。建立健全学科馆员制度,是高校图书馆提高服务水平,与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相适应的一项新举措。但是就普通高校来说,实行学科馆员制度存在实际的困难,因为真正意义上的学科馆员,在普通高校图书馆中是很少的甚至是没有的。实际上,普通高校的学科馆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科馆员,因为国内普通高校受办学性质、馆员的人员组成、学历等等方面的制约,以及馆员的学科知识结构等等限制,使得普通高校的学科馆员只可以称之为联络馆员或者学科咨询员。普通高校图书馆如何根据自己馆内人员的知识结构,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实行学科馆员制度,为全校的学生、教师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是现在普通高校图书馆人应该致力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1学科馆员概述
1.1 学科馆员的定义“学科馆员”(Subject librarians)这个词语主要来源于它的英文名称,相关的称谓还有联络馆员(liaison librarian)、学科专家馆员(subject specialist librarian)、学科目录学家(subject bibliographer)、学科咨询员(subject reference librarian)、研究支持馆员(research support librarian)等等。
美国图书馆学会给学科馆员的定义是:一种受过专门训练和拥有丰富学科知识的馆员,主要负责图书馆某一学科专业文献的选择和评价,有时也负责学科信息服务和书目文献的组织。中文文献中对学科馆员的定义是:学科馆员(专业馆员)是指掌握一门或几门专业学科知识,并精通图书情报知识,能为相应学科提供高层次的文献服务的图书馆员。
实际上,在国内普通高校的图书馆中的学科馆员是联络馆员、学科咨询员,他们了解或者是精通某一学科或者某些学科领域的知识,他们所了解或者精通的这些知识都是建立在大学期间学习的专业知识上,因为大部分的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都不是图书馆专业毕业的,其他专业的居多一些,那么他们在大学期间学习的内容为他们成为学科馆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因为他们大学期间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使得他们对所学专业领域的知识比较了解,他们能够了解相应学科的研究领域及研究内容。他们成为图书馆与其他院系及研究教授的联络员、学科咨询员。
1.2 学科馆员的发展历史学科馆员起源于1950年以前的美国研究级大学图书馆,是以大学科为对象,由专门的高级服务人员进行对口服务的一种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1950年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图书馆设立分支图书馆并配备学科馆员。1981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图书馆率先推出“跟踪服务”(Track Service),俄亥俄大学图书馆推出了“网络馆员免费导读”服务(Network Librarian and Free Guide),这些都是“学科馆员”发展的雏形。
国内关于学科馆员的研究的第一篇文章是1989年毋益人发表在《河南图书馆季刊》上的《学科馆员应该做好哪些工作》。他在文中指出学科馆员应该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要了解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了解科研项目的内容和进程,了解教师的教学进程和任课情况,以便制定服务计划,及时提供相应的教学参考资料。研究停滞了10年,1999年,姜爱蓉在《图书馆》上发表文章,介绍清华大学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与实施经验。
2普通高校图书馆实行学科馆员制度的意义
普通高校图书馆实行学科馆员制度,能够加强图书馆与各院系的联系,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学科师生对本学科最新信息的了解、把握和利用。帮助教师及科研人员搜集、筛选、整合有关学科知识、信息,使广大教学科研人员能及时准确地获取最新文献信息,从而促进他们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与此同时,学科馆员制度的实行,也能拓宽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深化图书馆服务层次,加快学科交流和信息传播的速度,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使图书馆的服务更直接、更有针对性。另外,学科馆员制度的实行,也能使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高标准要求自己,注意积累研究信息服务的经验,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积极参加在职学历教育和各种形式的进修培训,使图书馆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
3普通高校图书馆实行学科馆员制度的困难
学科馆员是指掌握一门或几门专业学科知识,并精通图书情报知识,能为相应学科提供高层次的文献服务的图书馆员。学科馆员是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一种复合型人才,必须具备用户所需要的知识结构,普通高校图书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使得实行学科馆员制度比较困难,具体表现在:
3.1 学科馆员的定义中指出:学科馆员必须精通图书馆情报知识。学科馆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但是就现在普通高校图书馆来说,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知识结构参差不齐,本科生占全馆人员的比例较高,并且图书馆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更是很少;然而图书馆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对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又了解甚少,使得在挑选学科馆员时存在很大的困难。
3.2 学科馆员要精通一门或几门专业学科知识,但是现在国内普通高校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大多是其他专业而非图书馆专业的,他们只对自己所学学科的专业知识比较了解,在他们进入图书馆工作后,也要经过很长时间的专业培训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才能对图书馆的工作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但是他们如果要想对图书馆的知识有个比较系统全面的掌握,他们就必须抽出大量的时间学习图书馆的专业知识。而图书馆的工作性质以及来自家庭等各方面的因素,又使得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知识的补充学习。
3.3 学科馆员的素质问题是实行学科馆员制度的重要困难。从目前普通高校选拔出的学科馆员来看,学科馆员本身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先天不足,图书情报专业的学科馆员缺乏学科专业知识,然而具有专业背景的又缺乏图书情报方面的专业知识,对课学分类、主题标引、相关主题词等相对陌生。如果学科馆员没有强烈的上进心,不能把工作压力变成作为个人素质提高的动力的话,图书馆单纯的依靠少数的学科馆员来提高和完善学科化服务层析,充当学科联络员还可以胜任,但是短时间内很难嵌入到科研的过程。
3.4 由于缺乏一定的激励和责任制约,学科馆员的积极性难以被调动起来,学科馆员没有主动服务的意识,而科研人员的认知度又不高,使得学科化服务基本上处于低水平的运作状态,学科馆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没有实行。
4普通高校图书馆实行学科馆员制度的措施
4.1 学科馆员要挖掘学生、教师真实的和潜在的信息需求,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检索技能进行知识的捕获、分析和应用,将信息服务内容与教师的整个学术研究过程结合起来,为他们提供课题策划、内容分析、项目申报、、成果评价的全过程服务。
4.2 学科馆员主动服务院系的科研人员,帮助他们节省信息检索与信息分析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将思考的时间更多地用于创新和创造,从而改变传统的学术研究状况,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使科研人员的研究方法更接近国际研究模式,科研成果更具世界影响力。
4.3 从图书馆现有工作人员中挑选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知识结构比较全面、熟悉参考咨询工作的馆员,参加图书馆方面或其他专业相关方面的继续教育,进一步完善他们的知识体系。
4.4 让学科馆员与对应院系的专业教师进行联合,安排他们听一些专业课,参与院系专业课程的学术会议等,了解一线教师和学生的信息需求。
4.5 学科馆员主动走出去,与自己专业相关院系教师或者教学秘书联系,了解专业院系教师的教学情况和科研方向,主动为他们提供他们教学科研相关的信息资料。
4.6 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服务记录表及服务质量反馈信息表,图书馆可以根据学科馆员的服务情况,每年的年末进行汇总,对服务记录多,服务质量高的学科馆员进行一定的奖励,以便激励学科馆员的工作积极性。
5总论
学科馆员制度是图书馆服务于教学、科研的最佳模式,有利于学科馆员与用户之间的专业信息沟通,有利于图书馆与院系之间的联系,从一定角度上拉近了图书馆与院系的距离。学科馆员制度的实行,为高校教学科研提供了强有力的文献信息服务保障,普通高校图书馆应该结合本馆的实际情况,努力学习兄弟院校图书馆的实行办法,不断完善本馆的学科馆员制度,形成自己的学科馆员服务团队,完善本馆的服务机制。
参考文献:
[1]单滨,徐剑涛.高校图书馆实施学科馆员制度的构想[J].现代情报,2007,(12):31-32.
[2]李莉.我国学科馆员建设应该缓行[J].图书馆建设,2007,(1):91-94.
[3]郭燕平.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发展瓶颈及应对措施研究.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创新服务研究,118-125.
[4]毋益人.学科馆员应该做好哪些工作[J].河南图书馆季刊,1989,(4):31.
[5]王俊俐,张建国.大学图书馆实行学科馆员――图情教授服务模式的思考[J].现代情报,2007,(10):30-31.
[6]关继舜,查颖.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实施策略探讨[J].图书馆论坛,2010,(4):158-159,165.
[7]张丽.关于高校图书馆设立“学科馆员”的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3):90-91.
[8]何青芳,阳丹.国内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2011,(1):53-55.
[9]李昊青,赵民志,王英.基于现代图书馆理念的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价值定位与制度建设[J],图书情报工作,2011,(5):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