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目前,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开展并不普遍。虽然素质教育已全面推行,但实际课堂教学中“讲授――接受”的传承式教学仍是主流,虽然“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很早就被广大教师所认同,但实际教学中还远未做到。因此,必须改革过去师讲生听、以教师为主的双边信息交流方式,构建以学生为核心、多边多向的互动交流体制,使课堂教学更加符合素质教育中实践与创新的要求。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新要求,我校从2008年开始研究差异教学,研究专题为《 异质构组,自主互助 同质走读,专项辅导》,通过仔细研究,结合自己在上课时的运用,发现异质构组,自主互助,即异质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参与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一、进行合理分组,打好合作基础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收获。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发挥,那他们便会七嘴八舌,谁也不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提高。为了避免这类现象的出现,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二是分组应遵循“以优带差,以优促差,组际竞争”的原则。即按照4332、2112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二、教给学生合作方法,培养参与意识

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讨论时,有些小组争得不亦乐乎,但只顾说自己的,完全没有把别人的观点记在心里;而有的小组却“默默无闻”,都在期盼别人先开口;有的组员不参与,不合作,扰得小组学习无法正常进行;有的小组则是“离题千里”,讨论看似热烈,但毫无结果。这时就需要老师对讨论进行必要的指导,所以应教给学生合作方法,充分发挥小组集体力量,让学生大胆猜想,大胆质疑,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勇敢探索和不断创新的意识。“感人心者,莫先乎性”。学生讨论时,教师要走下“神圣的讲坛”,更亲近地走近学生,更亲近地走向课堂,当好学生的“参谋”,使学生感到问题的解决是自己独立思考的结果,是按自己的思路进行的,教师只是在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设想。这样做,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会不断增强,就可很快建立乐于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促使合作学习愉快进行。

三、合作学习取得的效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们在合作学习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更加和谐统一

在合作学习中有学生的独立思考,有老师的启发引导;有学生的分组讨论,有学生的全班交流,这就形成了多层次的以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为基础的师生交互的教学形式,我认为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使二者得到和谐的统一。

(二)学生独立思考和自由表达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由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比较重视教师的讲解,而缺少学生的自学、自悟,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因为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都是老师教给学生的,而不是学生自己领悟的。由于受时间的限制,全班讨论时发言的人数自然不会太多,不能形成自由发言的气氛,限制了部分同学的思路,阻碍了他们的创新意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时间一长,还会导致个别学生不认真听讲、不独立思考,从而滋长学习的惰性。而把合作学习的形式引入课堂,做到人人思考、人人发言,久而久之,学生独立思考和自由表达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了学习兴趣

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使他们往往缺乏合作意识。而当我们把合作学习的形式引入课堂,鼓励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借鉴,互相帮助,取长补短,长此以往就会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即有了问题向同伴求助,不觉得难堪;同伴有了困难,热情相助,不嘲笑挖苦,同学间互帮互学,团结协作。另外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是学生聚在一起,每个人就会出现被别人评价的意识,在这种情况下自尊心被激活,学习动机也增强,学生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努力表现自己。还有在合作学习时,孩子们可以互相模仿,这样也就在潜移默化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国当代教育教学流派》

[2]《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3]《思想品德课教学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工业区(口镇)中学,山东 莱芜 27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