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浊毒理论联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浊毒理论联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研究浊毒理联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10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1、对照组2和实验组, 每组70例。对照组1采用三联疗法, 对照组2单独使用化浊和胃解毒汤, 实验组联合使用化浊和胃解毒汤和三联疗法, 比较三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1的88.57%和对照组2的87.14%(P

【关键词】 浊毒理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治疗效果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HPAG)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 且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 患者发病后多数患者伴有胃脘疼痛、嗳气、大便异常等。从中医角度来说,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属于“胃痛”、“痞症”等范畴[1]。目前, 医学界对于HPAG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 常规方法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症状, 但是长期疗效欠佳, 治疗依从性较差。近年来, 浊毒理论在HPAG患者中使用较多, 并取得阶段性进展。本文探讨浊毒理论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3月~2014年12月来东莞市常平医院和东莞市大岭山医院诊治的210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1、对照组2和实验组, 每组70例。实验组, 男42例, 女28例, 年龄44~79岁, 平均年龄(56.5±5.8)岁, 病程1~6周, 平均病程(3.5±2.4)周;对照组1, 男40例, 女30例, 年龄40~76岁, 平均年龄(56.7±5.8)岁, 病程1.2~6.5周, 平均病程(4.2±3.1)周;对照组2, 男41例, 女29例, 年龄41~78岁, 平均年龄(57.0±5.6)岁, 病程1.1~6.3周, 平均病程(4.1±2.8)周。三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诊断及排除标准[2] 诊断标准:参照2012年我国《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相关诊断标准, 入选患者均在胃镜检查时取胃黏膜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排除标准: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者;排除消化性溃疡(PU)、胃癌以及合并消化道穿孔或其他消化道疾病者;排除严重心、肝、肾、障碍者;排除严重心血管疾病以及精神疾病障碍者。

1. 3 方法

1. 3. 1 对照组1 采用传统的三联疗法治疗, 具体如下:阿莫西林2000 mg/d , 克拉霉素1000 mg/d, 奥美拉挫肠溶片40 mg/d, 均分2次口服, 连续用药14 d。

1. 3. 2 对照组2 单独使用化浊和胃解毒汤:柴胡9 g, 黄芩12 g, 半夏12 g, 陈皮15 g, 佛手10 g, 茯苓20 g, 白术15 g, 泽泻18 g, 蒲公英15 g, 郁金12 g, 黄连6 g, 甘草6 g。1剂/d, 水煎分2次温服, 共治疗14 d。

1. 3. 3 实验组 联合使用化浊和胃解毒汤和三联疗法14 d。用药量和用药方法与对照组1、2相同。

1. 4 观察指标 ①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情况: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0分:无此类症状;轻度(2分):仅有不适感或腹胀, 能忍受, 不影响工作休息;中度(4分):有腹痛, 能忍受, 但影响正常工作休息;重度(6分):腹痛难以忍受, 严重影响休息, 不能工作;泛酸。0分:无泛酸;轻度(2分):偶有泛酸;中度(4分):常有泛酸, 少量进食即可缓解;重度(6分):大量泛酸, 进食不能缓解;暖气。0分:无;1分:有;食欲缺乏。0分:无;1分:有。②Hp根除率。③胃镜、病理检查积分变化情况。④不良反应。

1. 5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治疗前后各症状进行量化分级并计算积分[3] 。比较治疗前后三组症状总积分变化, 并以疗效指数[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对三组疗效进行评级并比较。痊愈: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 疗效指数>95%;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改善, 疗效指数70%~95%;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好转, 疗效指数30%~69%;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 疗效指数

1. 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三组疗效比较 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三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对比 三组治疗前临床症状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临床症状总积分低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发病率较高, 且机制复杂, 患者发病后临床症状比较明显, 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 医学界对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 常规药物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症状, 但是长期疗效欠佳。近年来, 基于浊毒理论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中使用较多, 并取得阶段性进展。本次研究中,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14%, 高于对照组1的88.57%和对照组2的87.14%(P0.05);实验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为(2.52±1.92)分, 低于对照组1(4.37±2.71)分和对照组2(4.68±3.13)分(P

综上所述,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发病率较高, 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浊毒理论联合西药治疗效果确切,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宋和平, 董智平, 曹烨民, 等. 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4, 22(8):461-462.

[2] 孙国民. 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60例临床观察. 中医临床研究, 2011, 3(22):109.

[3] 朱汉平. 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前后中医证型分析.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

[4] 胡友莹. 中西药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实验研究. 安徽理工大学, 2006.

[5] 沈跃建, 卫德龙, 胡翠芳, 等.半夏泻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120例疗效观察.中国中医急症, 2009, 18(6):880-881.

[6] 俞芹, 沈宇清, 钱建业, 等.从浊毒论治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体会.中医药学报, 2014, 42(1):37-38.

[收稿日期:2015-01-27]